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程概况:测量项目与方法:一、截面尺寸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2、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3、测量工具:5m钢卷尺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2)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二、表面平整度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表面平整程度。2、合格标准:[0,8]mm3、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剪力墙/暗柱:任选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2)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3)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三、垂直度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表面垂直的程度。2、合格标准:[0,8]mm3、测量工具:2米靠尺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四、顶板水平度极差1、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2、合格标准:[0,15]mm3、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2)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5mm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五、门窗洞口尺寸偏差1、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与图纸的尺寸偏差,以及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窗框渗漏风险。2、合格标准:[-5,10]mm3、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对于门窗洞口:门或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六、轴线偏差控制1、指标说明:反映现场轴线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现场放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合格标准:(1)轴线竖向投测:总高H(m)H≤30,允许偏差5(mm);30<H≤60,允许偏差10(mm);60<H≤90,允许偏差15(mm);90<H≤120,允许偏差20(mm);120<H≤150,允许偏差25(mm)。(2)施工层放线精度:承重墙、梁、柱边线精度允许偏差±3(mm)。(3)每层放线孔不能少于2个。3、测量工具:激光铅直仪(经纬仪)、卷尺4、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层不少于2个放线孔,每栋楼任选一层进行实测。每层轴线竖向偏差实测值及施工层放线偏差各实测2个实测值,各作为一个计算点,每个测区共4个测点。(2)轴线竖向投测:在楼层放线孔上架设仪器,通过仪器对准基准点,施工层主轴线和基准点之间的偏差值,若偏差值不满足标准要求及楼层少于2个放线孔,则此测点为不合格。(3)施工层放线精度:用卷尺测量主轴线和施工层控制线(承重墙、柱边线)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数据记录:合格记为“0”,不合格记为“1”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2-10-9
本文标题:监理实测实量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1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