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
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将每一次变化后的心里的想法记录进心得体会是重要的。心得体会中,自我的意识展现才是我们最需要记录的事情。三一刀客的编辑为您精选的这篇“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文章是值得您一读的好文章,这些信息供您参考和使用愿您学有所成!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篇【第一篇】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在基础教育范畴内,存在一定的不足,就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眼光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素质教育内涵的模糊性提到“素质”一词,人们往往很容易将它同道德品质方面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科针对性不够,显得有些朦胧、模糊。曾经有一个数学老师问我:你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可这在你们语文课上容易渗透,在我们数学课上怎么体现呢?我们就不能在数学课上大讲道德、品质、人文思想,那要你们文科老师干什么?是不是我们那样就有点儿鸠占鹊巢之嫌?事后我想:他说的话不无道理,素质教育似乎在诸如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体现,但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体育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呢?再说,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绝对不仅仅只针对语文科目,也绝对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与人文这个层面;针对不同的基础教育学科,肯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层次,肯定有不同的能力达成目标纲要。但翻遍好多书刊甚至纲领性的要籍,都似乎对理科类的基础教育学科缺乏有关的素质教育达成目标陈述。其实素质教育在语文科目上达成的层次,也不只是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节操等方面,那些诸如识字读写等与人文不相关的能力,难道不能算做语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吗?所以我想:很长时间教育界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除道德层面上的内涵外,在基础教育这个层面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科应有不同的素质达成要求,诸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体育素质……是不是在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学科能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使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上不至于内涵太模糊?二、素质教育实践的无序性与随意性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针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的一系列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序列层次。现行的各类指导性纲要书籍缺乏对素质教育实践序列层次的具体陈述。由此,也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素质教育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教育目标和技能培养随意拔高,有拔苗助长之嫌;另一个极端是只重人文理念轻视本学科的基本技能培养,随意降低学科应达到的要求,有应付时势之嫌;还有一个极端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经验式传统教育,陈酒装的是新瓶,仅只换了一个外包装。所谓现行素质教育的无序性,表现在同一学科内,就是缺乏素质教育达成能力的阶段性区别。比如小学语文课、初中语文课和高中语文课在课堂上达成的素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机械重复,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无形浪费。同一种素质的达成程度在不同的年龄学段没有任何区别。现行的各科大纲在训练量的区别上似乎稍多些,但在素质技能达成的能力层次上陈述甚少,无法对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曾经在一所初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初三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这样一个话题---要有一颗平静的心,结果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和长辈(既包括自己尊敬的老师,也包括自己敬爱的家长)发生矛盾后如何反省,一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如何在容易紧张的场合(比如考试)平静自己的心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写的五花八门。究其原因,不是老师平时不会指导写作,也不是学生不会写,写不了,而是作文题目的设计者哗众取宠,一味地突现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素养考察,随意拔高了初中阶段人文素质达成的层次。像这样的题目,即使让一个在校的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去写,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名堂。这种教育实践现象的存在,不能只一味地去指责题目的设计者和题目的选用者,它恰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现行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由于这种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素质能力达成培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的存在,使许多从事基础教育的相关人员,在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显得有些盲从,甚至是无所适从。同时,也让一场本该给中国教育注入应有活力的素质教育,只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而很难充分渗透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去。每个年龄阶段和每个知识层次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思想及其实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又由于缺乏相应的序列和标准,导致了素质教育实践的随意性。这种无序性和随意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愈演愈烈,极有可能变异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毒瘤,也极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教育宗派和教育八股争斗。许多现在从事基础教育的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不是我们不会教,只是我们越来越不明白;不是我们教不好,只是我们有苦难言……三、素质教育反馈评价体系的探索性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我觉得,在教育效果的反馈评价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或者说摸索阶段,带有实验或者说试验的性质。就素质教育的反馈评价体系而言,仍沿用的是老一套。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反馈评价的手段,在现行阶段缺乏有效的可普遍推广的评估形式。就最能体现我国教育反馈评价理念和倾向的高考而言,在对考生素质大考查方面,明显带有探索性,或者说摸索性。这种教育效果反馈评价的探索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甚至也使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形式化。当然,一种教育思想替代另一种教育思想确实要有一定的过程,但这种过程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愿这种中国基础教育脱胎换骨的阵痛带给更多的人最终是会心的微笑。总之,以上仅是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井蛙之见,不足和可笑之处望行家见谅。相信处在风风雨雨地中国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会一步一步地伴随着转型期的共和国,走向成熟,走向繁荣。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篇【第二篇】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教师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素质教育中的“素质”的实质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归根到底又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师素质是当前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实现这一方针,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教育的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相适应。因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推进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亟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转变教育念,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是支配人们的一种思想意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他强调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面向学生的全体性,目标追求的现代化和基础化,发展素质的整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培养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办学方式的开放性等特点。要真正走出当前重智,轻德,虚体,忽视美劳的怪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不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只能停留在形式上,教师也只能沿用他那已习惯了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育理论的培训,利用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文章,让教师了解教育改革的动态和信息,聘请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给教育做辅导报告或讲座,明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而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活动能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全面展开。为此,我认为广大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信念。(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可成才。世界上没有费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没有不可能成长的人,只有因教育不当或机遇不适而影响才能展现的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才能形式正向合力,建成教育同盟,学校才能贯彻教育方针。(2)树立全面质量观。由于沿袭多年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严重束搏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手脚。因此,应痛下决心,从改革考试方式,内容入手,强化全面的质量观。把学科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质量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评价教育质量,从全体学生以及每个学生的整体变化成都去衡量,在评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突出对能力、特长与个性的评价。(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应要求广大教师会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体。要求广大师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2、开展学术研究,注重学术交流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人才,这自然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在现代社会中,高水平的人才往往需要吸收多种知识,吸取众家之长。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出现了不同学科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的趋势,不少重大科研成果是依靠了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和从事统一课题研究的不同学派的相互讨论,共同研究得以成功的。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十分重视各种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是教师们扩大视野,开拓知识领域,活跃学时思想,从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师水平。3、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良好教育能力的基础。面向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新兴学科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必须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抓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养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只有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高速化,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岗位变换对培养人才知识更新知识补充的需要,适应未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拓宽的需要。要特别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是最新的理论成果的补充,成为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师。从教师主观努力来讲,要勤奋读书,依靠自学提高。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素质,仅仅依靠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自学,自我提高。(1)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既要阅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又要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书籍。从而扩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实践中增长知识。(3)加强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学的补充,可以是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室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不少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亲自进行的研究,即使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所以,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提高,从而更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对各科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校要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条件下,认真开展对现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提高工作,尽早实现和完成“功能性文盲”的扫盲工作。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走科研兴师兴教兴校之路,努力培养出大批研究型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提高现任教师学历档次,有计划地组织推荐教师读研和选送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的高素质。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篇【第三篇】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很重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如平等教育观、新型师生观、科学人才观、新型质量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没有新观念新思想的改变,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各种落后观念指导现代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本文标题: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24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