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1T 452-2007 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
ICS93.080.30P66备案号:20383-2007DB11/T452—2007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The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henonmetalmaterialmanholecover2007-03-06发布2007-06-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452—200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34.2规格尺寸及偏差....................................................................44.3外观要求.........................................................................54.4其他要求.........................................................................55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56检验规则.............................................................................67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78安装养护要求.........................................................................8DB11/T452—2007II前言各类地下设施检查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件。针对北京地区的具体情况,为保障公共安全,规范非金属材料地下设施检查井盖的使用、监督与管理,指导检查井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养护,特制定本标准。新建改建地下设施检查井安装非金属井盖执行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5.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6.检验规则7.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8.安装养护要求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北京路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华大道路设施有限公司湖南天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林呈、王憬山、任明星、陈辉、刘建平、牛家庆、梁红柳、王五胜。本标准于2007年3月6日首次发布。DB11/T452—20071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以下简称“井盖”)的技术要求、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贮存运输和安装养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道路、人行道、广场、绿化带等场所的检查井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CJ/T121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21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JC889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DB11/147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Highstrength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用一定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增强的以水泥为主要粘结料的混凝土(C60以上)。3.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olymermatrixcomposites利用聚合物(塑料、橡胶等)和各种颗粒、纤维等填充增强材料,通过少量添加剂及一定工艺生产出的材料。3.3再生树脂复合材料Regeneratedresincomposites以再生的热塑性树脂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助剂的理化作用形成的材料。3.4检查井(人孔)manhole地下设施中用于管线连接、检查、维护和安装设备的竖向构筑物。3.5检查井盖manholecover检查井口可开启的封闭物,由井座和井盖组成。DB11/T452—20072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thenonmetalmaterialmanholecover以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再生树脂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为原材料,经机械成型工艺制成的检查井盖。3.6井座manholeframe检查井盖中固定于检查井口的部分,用于安放井盖。3.7井盖manholecover检查井盖中未固定部分,表面应为平面。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需要时能够开启。3.8井座净宽cleanbreadthofmanhole井座孔口的最大内切圆直径,其宽度如图1中的D1值。12图13.9嵌入深度inlaiddepth井座支承面至井座顶面的高度。如图2所示A值。3.10缝宽widthofaperture井座与井盖之间的间隙,如图2中的a值(a=a1+a2)。3.11井座支承面supportingfaceofframe支承井盖的井座平面,其宽度如图2中的b值。3.12井盖接触面interfaceofcoverDB11/T452—20073井盖与井座支承面相接触的平面。3.13井盖公称直径nominaldiameterofcover井盖上沿外圆的直径,如图2中的D值。3.14井盖斜度taperofcover井盖上下沿外圆形成的斜度,如图2中的e值。3.15试验荷载testingload在测试井盖承载能力时规定施加的荷载。4技术要求4.1承载等级井盖按承载能力分为重型、轻型两个等级,其承载能力值和允许残留变形值见表1,重型井盖可设计为双层井盖(图2)和单层井盖(图3),其中重型双层井盖的子井盖应符合DB11/147的要求。轻型井盖如图3所示。表1井盖承载等级分类等级标示使用范围试验荷载(kN)允许残留变形(mm)重型重机动车行驶、停放的道路、场地360D/500轻型轻除机动车行驶、停放以外的道路、场地。210D/500DB11/T452—20074图2双层井盖示意图图3单层井盖示意图4.2规格尺寸及偏差井盖宜为圆形,也可以是矩形。依井盖公称直径,分为四种规格,其规格尺寸及偏差值见表2。DB11/T452—20075表2井盖规格尺寸及偏差单位:mm公称直径等级DD1eAab标准值允许偏差标准值标准值标准值标准值标准值允许偏差900重型900+0-3832(800)1:10706+230+2轻型836506+230+2800重型800+0-3732(700)1:10706+230+2轻型736506+230+2700重型700+0-3644(612)1:10706+224+2轻型648506+224+2650重型650+0-3594(562)1:10706+224+2轻型598506+224+2注:括号内数值表示重型双层井盖D1值4.3外观要求4.3.1井盖表面应有凸起的防滑花纹,凸起高度应不小于3mm。井盖颜色根据使用需求确定。在寿命期内无明显褪色。4.3.2井盖与井座表面应平整,平整度允许偏差±2mm。不得有裂纹、凹凸不平等影响井盖使用性能的缺陷,井盖的平整度用1m钢直尺测量。4.3.3井盖接触面与井座支承面应接触平稳。4.3.4井盖的摩阻系数用摆设仪测定,摆值BPN应小于40。4.4其他要求4.4.1井盖自重宜在30kg-70kg范围内。4.4.2井盖使用寿命应大于15年。4.4.3井盖适用温度范围为-250C—+700C。4.4.4井盖可加装防盗装置。4.4.5井盖应有开启孔,并有冬季易于开启的结构措施。5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5.1检查井盖应按成套产品(成套的井盖与井座)进行承载能力试验,试验荷载和允许残留变形应符合表1的规定。5.2加载设备5.2.1加载设备所能施加的荷载应不小于500kN,其台面尺寸必须大于检查井盖支座最外边缘尺寸。测力仪器的误差应低于±3%,加载试验装置如图4。DB11/T452—20076图4试验装置5.2.2试验装置附件5.2.2.1刚性垫块刚性垫块尺寸应上下表面平整,其直径为356mm,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见图5。图5刚性垫块5.2.2.2橡胶垫片在刚性垫块与井盖之间放置一弹性橡胶垫片,垫片的平面尺寸与刚性垫块相同,垫片厚度应为6—10mm。5.3试验程序5.3.1调整刚性垫块的位置,使其中心与井盖的几何中心重合。5.3.2在施加2/3试验荷载后,井盖残留变形的测量。以1—3kN/s速度加载,加载至2/3试验荷载,然后卸载。此过程重复进行5次。第一次加载前与第5次加载后的变形之差为残留变形。5.3.3以上述相同的速度加载至表1规定的试验荷载,5min后卸载。对于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是指出现0.2mm裂缝宽度的荷载;对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是指不出现裂纹的荷载。5.3.4检查井盖根据不同材质,尚应符合JC889-200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CJ/T211-200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有关试验方法的要求。6检验规则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1批量与抽样6.1.1按批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取样。6.1.2产品以同一规格、同一种类、同一原材料在相似条件下生产的井盖构成批量,100套为一批,不足100套也作一批。DB11/T452—200776.2出厂检验6.2.1按4.2至4.3的要求对井盖逐套检查。6.2.2加载试验,每批随机抽取2套井盖进行承载能力试验,如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检查井盖为不合格。6.2.3每批产品必须有该批材质的检验报告。6.3型式检验6.3.1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生产满1年;B新产品生产定型鉴定;C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使用材料变更;D出厂试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停产后恢复生产;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G使用单位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6.3.2每一批量随机抽取20套检查井盖逐套检查,如果有2套及以下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可称为合格;有3套以上(含3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6.3.3从6.3.2抽取的20套检查井盖中,随机抽取3套进行承载能力试验,如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再抽取3套重复本次试验,如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检查井盖不合格。6.4型式检验不合格,该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采取措施后,须再次进行型式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投入生产。7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7.1井盖外表面应有清晰、永久的标识,示例见图6。图6井盖标识7.2井盖的包装应保证其在运输、存贮过程中不破损。7.3井盖应有合格标记。7.4井盖产品应分类码放整齐。DB11/T452—200787.5贮存地应远离火源和热源,环境温度不宜高于60℃。7
本文标题:DB11T 452-2007 非金属材料检查井盖技术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24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