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范例通用5篇
1/29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范例通用5篇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摘要: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宗教又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佛教传入中国和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佛教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关键字:宗教佛教汉语词汇影响一、佛教对汉语的影响佛教语言是历史宗教语言的一种,属于一种社会方言,虽然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建立起来,但它与全民语言又有非常大的不同。随着佛教的日益壮大,逐渐上升为国教,其语言也由方言、俗语、土语等转变为典雅、古奥的梵语;佛典所用的书面语逐渐转向标准、精细、雅致的梵文。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佛教逐渐传入其他国家,一方面,佛教语2/29言与当地语言融合;另一方面,佛教语言也对当地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语言深受佛教影响。佛教语言对汉语影响的表现一、语音上的体现佛教音韵学的知识和原理使中国僧人对佛教语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郑樵《通志》卷7《音略序》:“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佛家把“通音”视作“小悟”,表明其对音韵之学的高度重视。“小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汉语四声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语言的影响。汉字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南北朝人无论作诗还是日常口语均好用双声、叠韵;佛教僧俗大造梵呗①,佛经转读盛行,僧俗就将梵语悉昙原理及转读方式运用于诗文创作,形成了平、上、去、入四声。在注音方面,佛教语言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期的注音方式“反切”就来源于佛教语言,郑樵《通志·艺文略》:“切韵之学起自西域。”另外,佛教语言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以《法华经·譬喻品》为例,7750字中,双音节词约有1500个,约占19%。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佛教术语双音节化,如因缘、思量等。二、词汇上的表现佛教语言的词汇由民间语言发展而来,但又与民间语言有3/29着显著的不同。佛教语言在词汇上以书面语为主,这赖于佛教由民间宗教到上层宗教的历史发展,其词汇多为典雅词语和专门术语。其中专门术语是佛教语言区别于一般语言的标志。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和宣讲佛教的过程中,吸收和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词汇。(一)音译词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或译出其中一个音节。例如: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佛教甚至成了一种后起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最初被译为“浮屠”(《汉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这一类音译词还有“菩萨”“魔”“塔”“袈裟”“和尚”“菩提”“弥勒”等。(二)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外来概念的意义,利用汉语的构词材料,并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这类词在吸收印度佛教语言形成的词中占了绝大多数。例如:灌顶,梵文Abhiseka的意译,原意为印度古代国王继位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表示祝贺。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梨位时,4/29设坛举行灌顶仪式,由国师用水或醍醐灌顶。这类词还有“心”“空”“色”“过去”“现在”“未来”“如来”“法宝”等。(三)半音半意译词这种词我们也称为梵汉合成词,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音译,一半意译。这种词反映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语中“半音半意”的造词方法。例如:魔鬼,梵语为Mara,初时被译为“磨罗”,简称为“磨”,后来改从石为从鬼,即为“魔”,并与中国原有的词“鬼”连用,于是就有了“魔鬼”一词。这类词还有“佛家”“念佛”“欢喜佛”“禅师”“昙花”“佛典”“寺院”等。三、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词语在汉语的各个领域内几乎都有,常见于哲学、文学、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一)哲学词汇佛教是世界上最富有哲学思辨特点的宗教,许多佛家名相自然就是哲学名词。现代哲学深受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涅槃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5/29“悲观”“自觉”“因果”“唯心”“世界”等,都是哲学词汇中的重要成员,表示一些基本命题,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二)文学词汇佛教不仅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也为中国文学输入了大量的词汇。首先,因佛典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不少佛教词语甚至还成为文学理论术语。例如:造境,佛教认为万法皆由心所生,而心识有创造功能。文学家将其引申指心识有创造诗境的功能。唐朝吕温《吕衡州集》卷三有言:“研情比象,造境皆会。”(三)民俗与日常用语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许多在佛经里表达佛家礼仪节日的词,自然而然地走进民间,并在相关联的意义上又派生出新词。例如:1.围绕因果轮回鬼妖地狱、丧葬礼俗的词:阴司、阎王、超度、火葬、火化等。2.围绕烧香拜佛、吃素食斋、问询施礼等礼俗的词语:拜佛、诵经、还愿等。3.围绕僧人云游行乞、积聚功德等生活礼俗的词语:化斋、施食、行善、济人等。日常用语中,时时有“佛语”出现,其中最多的是时间词。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在佛经中都有定量。“刹那”是梵语Ksana的音译,而“一念”是“刹那”的意译,或者说“九十刹那为一念”(《仁王6/29经》),又或者说“六十刹那为一念”(《往生论注》卷上)。“弹指”,本来指弹击手指。在佛经中,这个动作表示:许诺;欢喜的心情;或警告别人。这组“时之极微”者,早就被汉语吸收,成为汉语时间词的“骨干”。四、佛教的传入对汉语熟语的影响(一)成语佛教是许多成语或典故的来源。《大本经》里说:“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我独尊”这一成语,是对佛的降世神奇的赞颂。源自于佛教的修持实践的,例如“六根清净”,“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修行禅定要做到没有任何欲念,必须“六根清净”。“盲人摸象”“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借花献佛”“皆大欢喜”等成语均出自佛教。(二)俗语和谚语俗语和谚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定型语句,其中也有不少词条都来源于佛教。例如:1.俗语“不看僧面看佛面”——指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佛菩萨的情面。后来比喻即便不顾某个人的情面,但也要照顾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类似的俗语还有“阎王催命不催食”“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尚无儿孝子多”“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等。7/292.谚语有源于佛教故事的,例如“生公说话,顽石点头”。“生公”指晋初高僧竺道生,他是鸠摩罗什的高徒,悟性非凡。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断绝善根的人也有佛性时,群石为之点头。比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信服。有反映佛教思想的,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指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中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这是劝人改过向善的佛教语。后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忍辱精进,禅定修行”等。(三)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活泼、饶有趣味的特点,与佛教也有密切关系。例如“阎王贴告示,鬼话连篇”。阎王是管地狱的神,是小鬼的上司,所以阎王贴告示是让小鬼们看的,告示的内容便是鬼话。比喻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骗人的谎言。此类歇后语还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屠夫念经,假慈悲”等。五、结语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影响了汉语的哲学词汇、文学词汇、民俗和日常用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8/29性,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韵味,并且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亦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词汇上尤其如此,甚至令人使用了佛化汉词后仍不自觉,以至忽略其对古代词汇变革的重要性。无可否认,佛经的翻译大大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并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佛教浅白的文字,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以至它深邃的哲学概念,都令佛教文字深入社会各阶层。可以说,不认识佛教,就不能认清中国文化;不认识佛教词汇,就不能认清汉语的演变历程。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2摘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了宗教,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宗教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影响并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在世界历史上,伊斯兰教、佛教和***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成为了并行世界的三大宗教。然而在当代社会,不断有学者质疑宗教存在是否仍有价值,本文将以三大宗教为探讨样本,探寻宗教在当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并借此回答其存在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宗教现实意义当代社会一、宗教的意义(一)宗教的本真意义与本质宗教的起源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信仰,各大宗教都离不开这个所谓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又发源于一千多年前的轴心时期。宗教最初的诞生目的是为了关心人类生活的稳定,而在轴9/29心后时期,宗教的关注点又转移到关注无限美好的可能性上来,这一点在佛教中就可以归结为解脱或是涅槃,在伊斯兰教中表现为对真主安拉的皈依,而在***中则是人死后能够升入天堂。“宗教”这个术语并非天赋的,而是学者们出于理智的目的创造出来的,并由他们来加以定义的,因而宗教是一个二阶性的类概念,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学科的视野,其作用如同文化概念之于“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的开创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er,1832-1917)把宗教看成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來寻根究底。在他看来,宗教观念一般是在“低级的种族”里萌生的,他以进化论观念为指导原则,并以收集到的大量原始材料为样本依据,提出了早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有关宗教起源的的一个理论——万物有灵论。抛开学者对于宗教起源的各种猜测和论断,宗教最初的起源肯定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或是某些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轴心时期之前的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得不到保障,需要一个共同的精神寄托,进而促进了宗教的产生,不得不说,当时是宗教产生的主要时期,因而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对于宗教的产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轴心后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宗教为了生存自然需要改变自身的关注点,进而转变到更贴近人生活的即当下人类也在追求的解脱,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是追求达到实体向虚体的超越。从某一个程度上来说,宗教具有欺骗性,然而正是对于这种无法达到的最终解脱的追求,才使得宗教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保留下来10/29并不断壮大,在当下物质充裕、人类丧失前进方向的大环境之下,宗教的存在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唯一精神寄托。(二)宗教的当代意义那么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宗教在当下社会是否仍旧有存在的必要?它是否依旧具有价值?回答是肯定的。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需要宗教。从一个国家来说,宗教是除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以外另一种能够把国民集中在一起的力量。如美国这个典型的***国家,在人们面对困难时,你很容易就能从她的国民中听到一句:上帝啊。而像信仰佛教为主的东南亚及东亚国家,佛教就是将国民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宗教成了搭建人们心与心之间那道无形的桥的载体。从世界范围来说,宗教也是不可或缺的,纵然因为宗教问题引起过许多纷争,这个世界依然需要宗教的存在。当下社会,全球化的宗教复兴,宗教越来越与国际关系融为一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性的宗教回归使
本文标题: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范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34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