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篇】
1/28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一篇】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学习文章的叙述方法(“总—分—总”);(3)领悟作者抓住主要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2/28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法。设计思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本课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PPT。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3/28第一课时(略)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详)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写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从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留下“风景宜人处:‘独桂林’”,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诗句。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二、整体感知,入情入境(一)学习第1自然段1、浏览课文。人们都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给你的总体印象的句子。)预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了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为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风景被称为天下第一。3、想一想,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总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4/28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的缘由。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就要赶紧跟上作者陈淼的步伐“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为迫切的语气。)(二)精读第2自然段1、出示文字: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入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多媒体同时展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想一想: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来游览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作者并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却不及漓江水,与大海相比,突出了漓江的静,与西湖相比,突出了漓江的清与绿,体现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2、那么漓江的水到底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5/28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指导朗读:“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这段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三、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1、欣赏完漓江的水,我们再来游览桂林的山。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漓江水的方式自学桂林的山。(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大家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6/282、出示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1)“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2)“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3)“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3、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过渡:游览过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四、感悟第4自然段7/281、出示文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桂林到阳朔一带,沿途都是青山绿水,风景宜人,美不胜收,说桂林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可谓十分贴切)(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一句道出了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风景宜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五、总结全文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竟如此之美!同学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回味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六、知识拓展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素有“金周至”之美誉,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同学们可以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写家乡的山水之美吧!8/28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9/28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10/28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观赏:观看欣赏。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3、汇报学习情况。(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11/28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写了桂林的山。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4、小组讨论(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水)(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1、学习第2自然段。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2)汇报学习情况。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相机板书:静清绿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12/28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
本文标题: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1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