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电气、机械一般安全技术和伤亡事故预防
电气、机械一般安全技术和伤亡事故预防一、什么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消除伤亡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二、电气事故的种类:电气事故包括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电气火灾和爆炸、雷击以及异常停电等事故。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颤、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电弧灼伤、电烙印等。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是指电击。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大体上有如下情况:在1000伏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附近,当人体将要触及带电体时,高电压能将空气击穿,使电流通过人体,同时产生高温电弧,将人烧伤,此称接触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它接地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事故。此类事故占触电事故的比例较大(约70%),这是因为220V(对地电压)和380V(二相间电压)的低压设备应用极广。(2)二相触电:是指人体二处同时触及二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其危险性极大。(3)跨步电压触电:当短路电流经设备接地体入地时,该接地体附近的大地表面具有电位。当人在接地体附近,由二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2、电磁场伤害: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量,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伤害。一般来讲,高频电磁场、高强度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引起人体功能性改变。3、电气火灾和爆炸:既重大设备事故,也可能伴随着重大人身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电能转为热能(含静电和雷击产生的电能),当温度达到周围可燃性物质自燃点时,而引起物质着火,或因电气设备等故障而产生电火花(电弧),使处于爆炸极限内的可燃性气体、可燃液体蒸汽、粉尘、纤维等发生爆炸造成的。电火花中,静电火花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危险因素。4、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除可以毁坏建筑物、引起火灾外,也可以直接伤及人身。电力系统、油库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烟囱及高层建筑物等应有完善的防雷措施。5、异常停电:有爆炸危险厂房的通风设备、冶金作业的一些设备等,如一旦停电,即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些场所应有十分可靠的供电措施。三、电气一般安全技术:1、电气设备和导线的安装:(1)机械、电气设备,均应在靠近设备的墙(柱)上,且高度不低于1.5米处安装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控制开关及熔断器。(2)电气设备要符合使用安全要求。对于经常带电的裸露导体、线路和电气设备等,要采取封闭、加装安全联锁装置、加设遮栏、设置安全距离等安全措施。(3)架空线路、室内布线、电力电缆等的架设和运行必须符合电气安全规程。临时电源线应在完善审批手续的前题下,采用三芯或四芯的橡导软线,装置时,可采取悬空架设或沿墙敷设,悬空架设时,户内线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长度不得超过10m,户外线不得低于4.5m,长度不超过500m,有关设备装设可靠的保护接地(零)的安全措施。临时线使用周期最多不起过三个月。(4)熔断器应采用铅锡合金熔丝。当通过熔丝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即:安全工作电流)一倍时,熔丝熔断,电源断路,从而控制故障扩大。熔断器的熔丝熔断后,必须查清熔丝熔断的原因,断开电源排除故障后再更换新熔丝。更换的新熔丝必须符合原定规格。2、安全电压:在一些触电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机床局部照明等,必须使用移动或手持的电气设备(如行灯、手持电动工具等)时,为了预防人身触电事故,应采用安全电压作电源。我国的安全电压,根据GB3805—83规定,是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6V、6V。3、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触电的重要安全技术措施。保护接地是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份同大地紧密连接。保护接零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连接。4、漏电保护装置和电工安全用具: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是防止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引起触电事故,防止因漏电引起火灾事故,监视或切断一相接地故障及切除三相电动机单相(即缺相)运行故障,以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工安全用具是为防止触电、堕落、灼伤等工伤事故的各种专用电工工具和用具,包括:种类绝缘用具、用品;携带式电压(电流)指示器;登高安全用具;临时接地线;遮栏和标示牌等。5、防止静电危害: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时,一种物质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正电,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这样就产生了静电。静电电量不大但电压很高,尤其在绝缘体上的静电消散很慢,而在导体的尖端,电荷集中,电荷密度很大,于是尖端近处电场很强,乃至造成击穿放电。因为放电发生在尖端,因而叫尖端放电。静电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火灾和爆炸。防止静电的措施:(1)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的常用办法,属于泄漏法。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而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接地电阻100Ω即可,但如果是绝缘体上带有静电,将绝缘体直接接地反而容易发生火花放电,这时宜在绝缘体与大地之间保持105—102Ω的电阻。带静电物体的接地线必须连接牢靠,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否则在拆断处可能发生火花。(2)静电中和法:是在静电电荷密集的地方设法产生极性相反的电荷或者产生带电离子,将该静电电荷中和掉,主要采用感应中和器(消电器)、外接电源中和器、离子网中和法等。(3)工艺法:在工艺上,还可采用适当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控制静电的积累,如在工艺设计上尽量降低液体、气体或粉体等的流速,限制静电的产生。(4)消除人体所带的静电:在易燃易爆场所,人员不要穿化纤类织物,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服装和导电橡胶制作的防静电鞋;使用的工具应选用绝缘性工具或将导电性工具接地。四、触电急救:1、触电急救方法:现场就地急救应用的主要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2、现场急救遵循的原则:迅速、就地、准确、坚持。即:迅速——千方百计、争分夺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有利条件。就地——在触电现场附近朱地进行抢救,也是为了争取时间。准确——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动作准确。坚持——在急救过程中,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五、机械加工一般安全技术:1、冷加工:冷加工大部分使用切削机床,少数使用手工工具。机床的操作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了解机床的结构和性能,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前必须检查机床各部位特别是转动部分有无障碍物,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各部位手柄是否放在原位,然后低速运转3——5分钟检查运转情况,齿轮和轴承上应有充足的润滑油;工作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长发者应戴好工作帽,且长发不得露出帽外;操作旋转机床,严禁戴手套;机床运转时严禁变速和反向启动,机床前后运行范围内不得站人,测量工件时要停车,加工长棒料时必须使用料架,离开机床时间较长时应停车,将所有操纵手柄放在“空档”位置后拉闸。(1)车床:为防止切屑危害,对带状切屑可采用改变刀具几何形状使之断屑的办法;切削脆性材料或带状切屑折断后产碎屑时,可设保护罩,使其不烫伤、割伤工人脸部;切削脆性工件时要戴防护眼镜;清理机床的切屑应用钩子或刷子,决不准用手去拉。在机床上安装夹具必须妥善可靠,装夹工件、刀具必须牢固。工件旋转时不得用手试摸,不准用手来停止因惯性而未完全停止转动的卡盘或工件。在抛光内孔时,不可把砂布缠绕在手指上去抛光,镗孔时不准用手指去摸内孔或消除切屑。切削偏形工件时应注意平衡,装牢平衡块,切削速度不宜过高。切削细长的工件时,应使用跟刀架。切削一端不通的内孔时,不要用嘴去吹切屑。取拿工件时,应将棱角毛刺先去掉,以免伤手。(2)磨床:在磨床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砂轮上飞溅出大量的细屑和尘末,砂轮的破裂和高速转动着的砂轮伤及人体。因此,要合理地选择砂轮,工作前仔细检查吵轮有无裂缝,有碎裂现象的应该调换。装砂轮时应把两面衬垫垫妥,固定砂轮的螺丝要拧紧。经过两分钟空转试验后,才能正式开始工作。各种磨床均需要装砂轮防护罩,操作者要站在砂轮侧面,以防砂轮飞出伤人。开始磨削前,必须坚固工件。测量工件或调整机床都应在磨床停车后进行。进刀不能过猛,防止烧伤零件,砂轮破裂,飞出伤人。干磨时应装置吸取磨屑或金属尘末的吸尘器。(3)冲床:冲压加工中的断指、伤手事故甚多。因此,开车前要检查离合器、刹车、冲模等是否完好。冲床必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脚踏板防护罩、双手操作按纽装置、红外线防护装置等,工作前应检查安全装置是否运行正常。脚踏板周围不准堆放材料或冲件。工作台上不准放置杂物。冲模应及时检查,防止松动。冲小件时,如未安装安全装置或实现自动化送料时,必须使用手动工具(如夹钳等),防止手进入施压区,如工件卡在模子里,应用工具取出,不准用手去取,同时脚步应从踏板上移开。装置或矫正冲模时应将电源断开。(4)剪床:一部剪床禁止两人同时剪切两种材料。不得使手和工具进入剪刀剪切范围。剪切完毕后必须切断电源,等机床停止运动后才能清除床面上的屑末。有两人以上工作时,必须明确作业指挥,以协调动作。(5)铣床:高速切削时必须设防护挡板,操作者戴护目镜。严禁在切削的情况下,用手清除铣刀下面的切屑、检查工件表面、用棉纱擦试正在旋转的铣刀或在铣切中测量工件尺寸。工件、刀具、夹具都应夹紧,以防铣切时飞出伤人。工作台的行程开关要紧固好,并调整准确。离开机床时间较长时,必须停车。(6)钳工:工作前应检查工具有无破损、松动。使用电动工具应先接好接地线。在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并检查梯子、脚手架是否坚固牢靠(梯子应有防滑设施)。上下两层同时作业,必须互相招呼,并把工具、零件放稳,以防止坠落伤人。(7)喷漆、油漆:在喷漆、油漆工艺过程中主要危害是中毒和着火、爆炸。因此,严禁在工作场地吸烟,应设有“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在大量进行喷漆的场所,应有合适的通风装置、防爆设施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爆炸极限。贮存和调漆间应符合防火要求,喷漆时,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口罩,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不要在工作场地喝水、进膳,也不要穿着附有有毒物质的工作服到食堂就餐或回家。2、热加工:(1)热处理:热处理是制造零件和工具的重要工序,热处理的种类有退火、淬火、回火和化学处理等。根据其生产特点及其使用的原料、设备等情况,它具有热、毒、烟等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因此,热处理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是: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否则容易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烫等严重事故。热处理厂房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提出的严格要求。为了排除有害气体与灰尘,应安装局部抽风、机械送风系统。为了达到降温的目的,可以安装各种吸收和隔绝辐射的装置,如水幕、水箱、隔热档板等。设备要尽量做到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者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护目镜、手套、防护鞋等。使用盐浴炉时,若水分进入盐浴中会引起熔盐飞溅或爆炸事故,因此,工夹具及需加热的工件必须烘干。添加新盐时,同盟样要预先烘干,然后再慢慢加入,以免熔液飞溅伤人。淬火油槽四周应保持清洁,无油迹,以免失火。工作地点不要杂乱堆放东西,更不准吸烟或使用明火。油槽应该装设一全能够密闭的盖子,以便一旦油着火时,可以很快盖严,将火扑灭。操作淬火、回火时,都有要注意观察油温,温度要低于油的闪点,金属氰化处理时,必须带上皮手套和防毒口罩,中途补充药剂一写要用长柄勺,经氰化后的工件必须在硫酸亚铁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后再少洗净。禁止在工作场地堆放食物和餐具,着火时要用干砂扑灭。(2)铸造:铸造生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有害物质多,高温明火,容易发生灼伤、爆炸、失火事故。因此,在安全技术措施上应尽可能地实行机械化,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备或采用隔离、覆盖、封闭、湿式作业等方法。操作者就职严格遵守各项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工作场地必须设有夏季防暑降温设施、警告
本文标题:电气、机械一般安全技术和伤亡事故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