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个人本位论2.教学策略3.监生历事制度4.中体西用5.苏格拉底教学法6.骑士教育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2.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类型?4.自我效能论。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根据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谈谈中小学设置学科课程的合理性。2.论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4.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教育综合333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习动机2、知识3、苏格拉底方法4、城市学校5、有教无类6、监生历事制度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我国的教育的目的。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简述陶行知的“”活教育理论对现行教育体系的意义。)4、学校管理的作用(简述你对学校管理的认识。)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认识(请谈谈你对教师师德的认识。)12、请结合实际,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某一个问题谈谈你的建议。(请对我国现行中的教育改革提出你认为合理的建议。)1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请谈谈你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的认识。)14、请论述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的相关外国教育思想(列举三个以上相关思想内容)(请例举三种对我国教育改革有意义的国外教育思想。)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社会性发展2、学习的实质3、学习策略4、社会规范学习5、科举制度6、公学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再教育活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教育的文化功能3、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4、列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请你针对我国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育含义4、论述洋务教育改革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在官府2、监生历事3、观察学习4、苏格拉底方法5、知识6、城市学校。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汉初三大文教政策)2、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潮和运动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4、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杜威的思想2、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3、论述在教学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4、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应当如何应对。2015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元认知策略2、创造力3、学在官府4、中体西用5、苏格拉底方法6、泛爱学校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2、简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3、简述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4、简述教育的组织形式。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改革学校教育的启示。2、试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策略。3、试述教育的社会功能。4、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一、名词解释(6×5分)1.学习动机2.流体智力3.经学教育4.苏湖教法5.实科中学6.初级学院运动二、简答题(4×10分)1.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2.简述“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三、分析论述题(4×20分)1.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3.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素养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性质的认知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自我效能论2.陈述性知识3.苏格拉底法4.学在官府5.监生历事6.进步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简述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趋势。3.简述教学的任务。4.简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思考能作为我国的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吗?2.试述学生品德不良的纠正机制。3.联系实际,试述教师的素养。4.联系实际,试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发展。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B卷)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三纲领八条目”2.全人生指导3.昆西教学法4.泛爱学校5.问题解决6.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2.简述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趋势。3.简述孟轲的性善论对教育的作用。4.简述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联系实际,试述教师的素养。2.试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观。4.结合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试述形成与改变态度的方法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6×5分)1.【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可以解释引发、定向与维持学习行为的原因。2.【参考答案】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3.【参考答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取得一定的地位,带来了儒家经学教育与研究的繁荣局面,出现了众多传授儒学的经师形成不同的儒学流派,这些流派课归结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多为汉初凭经学大师的记忆、背诵,并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六经经典,发展在先;古文经学依据汉武帝时从地下或孔壁中挖掘出来,或通过其它途径保存下来的儒经藏本,发展在后。今文经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朝廷从政治出发,专置属于今文经学的学者为太学博士,形成今文经学的独霸太学讲坛的格局。今文经学以阴阳灾异思想贯穿经学研究,阐述天人之道,建立了一个天人感应思想为特征的今文经学体系。同时,古文经学为争得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博士席位,不断和今文经学展开论争,这便是今古文学之争。东汉末年的郑玄为实现今古文学融合并走向统一作出巨大的学术贡献。4.【参考答案】苏湖教法是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近二十年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因培养人才成绩显著,声名远播,并在庆历兴学时被推行于太学改革中。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围绕此形成一套独特做法: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在学校中分经义与治事两斋。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科,实行主修兼修制,以培养国家所需各种专业人才;采取因材施教与相互切磋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据学生兴趣特长而设;提倡课堂外的参观游历,以增长实际见闻;注意读书与休息相结合,教学安排张弛有度。分斋教学尤其是治事斋的提出并以之与经义斋并列,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5.【参考答案】在18世纪的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得实科教育随之兴起,出现少量的实科中学。在19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中,实科中学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得到了政府认可,实科学校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大学对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它向高层次的延伸。6.【参考答案】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同时,也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使前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这一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也对学校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初级证书”制度。这种制度的设想也是把大学的四年分为各为两年的两个阶段。规定学生在读完第一阶段取得“初级证书”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教育的发展更加倾向于面向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公立初级学院改称为社区学院。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初级学院满足了希望进大学继续学习的人数迅速增加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些学生为谋生和就业接受一定职业教育的机会。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进程的产物,适应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二、简答题(4×10分)1.【参考答案】《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1)关于教育作用与目的在论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时,《学记》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从中可看出,《学记》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二是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可见,《学记》将教育与政治、社会高度结合起来,把教育当成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观点也是历代封建学者看待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论述教育对个体的作用时,《学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把教育的过程比喻为一种对人性进行加工、雕饰的过程。(2)关于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有很大影响。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3)关于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段话提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师的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2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学记》云:“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
本文标题: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