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说课课件
《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统一长度单位》。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统一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文内容。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好动手、好奇心强,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三、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说教学重难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在教学中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教材书实物提问: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提示: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和测量)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板块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1)教师开门见山说: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统一用尺子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教师一介绍尺子上的大小刻度、数字、cm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长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下面请你们拿出直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在生活中1厘米的实际长度到底有多长呢?(1)教师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就是1厘米(2)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3)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3、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首先,是小组合组,教师发给小组每组一张提前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纸条,然后问:你们知道它有多长吗?并要求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注重个别指导。)然后,等学生完成后,由小组汇报他们是怎么测量的。最后,由教师总结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具--10厘米长的小纸条,说“同学们,量物体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10”,说明纸条长10厘米。”接着,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小纸条的宽度。4.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5.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6.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板块三、课堂练习1.填一填。(1)橡皮大约有5()长。(2)铅笔大约有()块橡皮长,大约长10()。(3)10支这样的铅笔连在一起大约长1()。2.在圆圈里填上“”“”或“=”。3米30厘米100厘米10米30厘米1米-70厘米3米38厘米3.判断。(1)1米长的跳绳比100厘米长的跳绳长。()(2)丫丫比小乐高2米。()(3)1米就是100个1厘米那么长。()4.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长9()。黄瓜长22()。一座楼房高20()。道路宽20()。《新华字典》厚4()。一粒花生米长1()。5.选择。①3厘米②10厘米③1米④30米(1)一块橡皮长约()。(2)一幢楼房高约()。(3)一支铅笔长约()。(4)一名小学生的身高约()。6.乐乐用一根4米的竹竿测量一个水池中水的深度,没有触到底。他把两根4米长的竹竿接在一起再测量,已知重叠部分长1米,竹竿触底后刚好和水池中的水面持平。池中水深多少米?7.小明高1米,小红比小明矮25厘米,小蓝比小红矮13厘米,求小蓝比小明矮多少厘米?小蓝的身高又是多少厘米?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吗?(只有统一长度单位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测量物体,得到相同的结果)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统一长度单位:用尺子认识厘米:测量短的物体用厘米测量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3.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本文标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8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