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立项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二、课题设计(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1、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课标还明确: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刀切”,需要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2、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个人的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其次,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像,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不同能力的结合,也使人们互相区别开来。再者,性别也有差异。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倾向于认为在小学和初中前期,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在初中后期和高中,男生成绩优于女生;男生强于数理化,女生强于语文、英语。另外,南夏墅中心小学地处高新区,外来工子女较多,许多家长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把孩子送到学校,致使留守儿童、托管孩子大量存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传统的大班化教学,如果只按着中等生的人知水平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学困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通过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3、学校发展的需求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包括在2011版新课标出台之前,我们教师都意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阵地上使出浑身的解数,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研究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特长的目的。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将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得到个性的发展。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数学模式,编写出适合我们学校的有特色的课堂设计方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这对减轻教师的过重的备课负担,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精选的是我们学校数学学科方面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都参与了各级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学校教师学习了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学校形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1、概念界定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理论基础(1)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问题。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认真培养,严格要求,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措施,促使其迅速成长;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要耐心帮助,促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去;对于中等生,则要鼓励引导,让他们跳一跳,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既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2)“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3、研究动态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在各个学科都在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但是,在开展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很大,这些课题的研究往往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校选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结合我校共生课堂的要求,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模式,设计出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出能鲜明的体现出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4、创新之处(1)基于新课标背景以及我校学生现状,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外作业、辅导、评价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分层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使学困生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使优秀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2)我们学校数学课堂提倡开展共生课堂的研究,旨在通过智趣共生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小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示数学本身的奥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让学生体会到思考之乐,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也让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进步,享受到研究的乐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这与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我校将通过常态课的研究,促进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悟、有所得,为数学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三)研究目标1、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交流、爱分享、善合作,最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2、通过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3、通过研究,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编写出适合我校的能有指导意义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四)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的理论构思,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经验及文献资料,正确把握分层教学的含义、要素及意义,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程,借鉴优秀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到本校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中,弥补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2、对各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研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把学生酌情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上困难大,或能力一般但又消极厌学的;B层:各方面情况中等的学生;C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3、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操作层面的研究。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案集,总结出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如何分层(2)课堂教学如何分层(3)课内外作业的设置如何分层(4)课后辅导如何分层(5)教学评价如何分层,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的、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更好地改进数学教学。2、调查研究: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实验研究: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研究。4、个案研究:首先,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试验前后的变化,进行个案分析。最后边研究边总结,整理个案研究材料。5、行动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调整实施进程。(六)研究计划1、准备阶段(2018.3——2018.4)(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内化;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培训和分工。(2)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提出研究策略。(3)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2、实施阶段(2018.5——2019.12)(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选择实验班组,进行初期研究和实验,在实验年级首先进行分层测试和分层作业试点。(5)进行实验推广并搞好其它分层教学项目实验,全面开展教学模式研究。(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立项评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9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