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 课题汇报资料--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名称(20字以内):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00字以内)(一)课题《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选题的背景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素养。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始于认识数字和计算。《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准确快速地计算,注重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将来学习、生活和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在数学的教学中,不管是诊断练习、指导性作业还是独立性作业都发现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并不理想,经常不是看错数就是写错数,要不就是漏写符号;或是计算加法时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把加法当成减法计算等等,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从小学低年段教材来看,有关计算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如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和面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而学生计算准确率不高,可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反映出来的这些情况却很令人担扰,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数学诊断练习不理想,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长远看,学生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如何在每天有限的作业时间里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计算准确率高,不是靠刷题就能练出来的,而是需要保证每一节的计算常规课能吸引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会因为枯燥而厌倦,从而做到算法清、算理明。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二)课题《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选题的意义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传统计算教学的优势,寻求有效的计算常规课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案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专题研究,提升教研组的整体教研能力。三、课题界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1.计算教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不仅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视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基础数学计算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当的速度,包括掌握基本方法和合理灵活的运用。(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探索学生计算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2)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2.有效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更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将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常规数学计算课,在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探索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自我成长。四、理论依据1.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规律。在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中,学生主要理解算理和明确算法。这通常是我们课堂上的“亮点”,而且较容易做到,而后三个阶段往往被我们忽视。通常来说,计算技能通过分解,由复杂变为单一,再加上综合训练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形成计算技能的关键阶段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按照计算技能形成规律及时进行指导性练习。针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以促进学生理解算理,并在实践中逐步获得简单的算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应有的理念。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生机。计算教学不仅要注重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还要注重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课标》中还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计算教学中,运用生活场景能将“抽象”转化为“直观”,使学生感觉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和建构知识。计算教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归宿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寻找学生周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只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六项教学设计原则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六项原则如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在意义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意义构建。3.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而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由此可知,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双重完善”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和“全人”的观念。同时,教师需要有反思意识。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三个问题不断反思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吗?”五、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计算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1.通过对“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老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适合我校低年段数学常规课堂教学模式。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喜欢数学计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3.本课题的创新和应用价值就在于统整的“行动教育”模式、帮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认为,开展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的实践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能有效帮助和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鉴别人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内容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前提,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针对计算常规课的实践研究,实现教材研究有效、教学设计有效、计算方法有效、因材施教,达到算法清、算理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有效课堂课例,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计算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课例为载体、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整的“行动教育”模式,指导小学数学低年段的计算常规课教学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质量。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分析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原因。2.研究有效的计算课堂模式包括口算和笔算,提升计算课的课堂效率。①课前3分钟听算或计算训练;②创造情境,激发兴趣;③动手操作理解算理;④合作探索,算法多种;⑤注重评价和发展;3.加强对学生计算训练方法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4.设计有效的指导性练习。六、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本课题拟分成三个阶段开展研究。第一阶段(2022年1月-4月)明确研究目标,落实研究任务。分析学生计算能力现状,课题组老师查看搜索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提升有关“儿童认知发展”、“自主学习方式”、“口算和笔算课的基本模式”、“计算课的课堂实例”等理论知识,并准备对一至三年级的教材进行分类整理。第二阶段(2022年4月-9月)按方案实施研究,进行第一轮课题研究,撰写论文,采取边学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收集课堂教学案例,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第三阶段(2022年10月-12月)进行第二轮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汇编成研究成果:每学期进行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汇报课,有完整教案、课件、反思、课堂观测表、课堂实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资料收集;形成有效的计算常规课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用好用活教材,发展老师,发展学生的目的。(二)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努力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上改进,使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使学生乐于参与,这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2.调查法:以一至三年级为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问卷、诊断练习等手段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3.文献法: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查阅、钻研有关资料。4.经验总结:定期对课题现状进行交流分析。包括总结论文、示范课例、数据分析等形式的分析交流,逐步形成成果。七、研究进度设计和预期成果研究活动记录(研究过程中填写,可加页或附页)序号研究时间(起止时间)研究内容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12022.1-2022.3分析学生计算能力现状,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理论学习。低段学生计算能力较弱的个案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调查问卷,个案剖析。理论收集与学习。22022.4-2022.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计算课程的课堂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优化,形成符合学生能力提升的计算课堂模式。围绕计算课例,制定本课题相关课堂教学设计方案32022.7-2022.9整理资料,对计算课堂模式进一步优化。形成符合学生认知与发展的计算课堂模式。文本材料教学设计42022.10-2023.3根据教材进行常规课教学设计,书写研究心得、论文、设计课堂评价表教学设计、论文集、课堂评价表教案集、论文集52023.4-2023.9课例研讨,书写研究心得、论文优秀课例收录光盘、课堂实录集、教案、反思、课堂评价表62023.10-2023.12课题总结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教学案例册八、申报人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1.团队优势:团队中都是从低年段各年级挑选出来有志参加课题研究的优秀教师代表,学校有数学特级教师胡亚丽教师、教导副主任张海平老师作为课题指导;组员中有备课组长黄键仪和陈玲教师,有多年教龄、经验丰富的张燕婷老师,有年轻富有活力的杨洁、梁锦滔、黄桂纯和黄秋怡老师。2.个人优势:本人是佛山市外国语学校数学科备课长,曾参加完成一项佛山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高年级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是主要的项目负责人(位列前二)。
本文标题:课题汇报资料--小学数学低年段计算课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50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