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青岛版五年制【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信息窗一“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地位:长、正方形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该部分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关知识奠定基础。编排意图:教材中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在讨论如何给花草树木做保护牌的情境。通过“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等问题,引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研究和对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提供了三种方法:折一折、直尺量一量和三角板量一量,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经历在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养成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探究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验证、总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若干、钉子板及橡皮筋、直尺、三角板。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三、说学法本节课将体现一个张扬个性的课堂,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力争把讲授过程变成动态的探索过程,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对于教法和学法的具体设计我会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加以说明。四、教学过程:一切好课行如流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重在激趣;主动探索,研究问题力求自主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意在启智培能。为此,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我做如下汇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约需要5分钟)2、主动探索,研究问题(大约需要25分钟)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大约需要10分钟)下面,我就具体地说一说每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的开始,我设计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小朋友们,春暖花开,为了保护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我们来制作一些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保护牌,你能从中找出我们所需形状的木板吗?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学生顺利选xiaoxue.xuekeedu.com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老师追问:“同学们的眼力真厉害,能准确快速的从中选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有什么秘诀?”直指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可能凭借以往经验会有一些不完整的认识,此时老师小结:“看来这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确藏着秘密,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否完整?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自然引出第二环节的活动。这样的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这个环节我分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叶澜教授曾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化为己有。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手中的学具动手验证。教师给学生提供长、正方形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若干及钉子板、皮筋等学具。这样,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征。在学生探究验证的过程中,老师走到学生中间,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使整个探究过程气氛热烈而有效。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研究结果,进行组际交流评价,逐步完善、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些结论的?这样,在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中,经验得到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在补充中,意义得以拓展,数学课堂由此充盈着猜想、例证、质疑、争辩、交流、补充、拓展,让学生真切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获得新知识的成就感。为了加深印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用大屏幕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件演示长方形特征验证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较好地突出教材的重点。这一层次的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新知,使学生在真切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发现,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从而积累思考、探索的经验。第二层次,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也来变个魔术。(课件演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接着,我来演示将这个长方形的长缩短成和宽一样长时,变成了什么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知识进行迁移自然引入正方形。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由于学生已有了研究长方形特征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轻松得出结论。到此,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已在学生的发现、探索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整个探究环节在课堂实施中要注意关注三点:1、鼓励学生个性化探究、思考。例如:可用直尺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可以用折纸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及四个角是否相等,也可以用木棒搭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验证等,还可以在钉子板上围出各种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行研究。多途径、多角度的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解了数学基础知识,也帮助他们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有效的学习途径。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归纳描述图形特征。由于每个学生的观察、感受不同,语言的表达水平层次不齐,所以他们的描述的特征也不同,如:“上面和下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在自我总结或者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准性。xiaoxue.xuekeedu.com3、合理掌控课堂交流的节奏及总结提升。探究之后的交流活动,既是学生展示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巧妙地在学生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生间进行交流时形成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倾听他人的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能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要关注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概括和纵向的比较,解释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为后续图形的学习做好铺垫。(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力求新颖多样且富有思维含量。课本54页的3.4.5题设计很好,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辨、想象,质疑、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用长方形正方形拼组图形等实践性的作业,把学生由课堂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到此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我这样设计板书便于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总之本节课的设想是重点突出“操作”“探究”“思考”“交流”四个关键词。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把握学生主动思维的契机。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大胆猜想的机会、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空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习更加有效,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青岛版五年制【小学学科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50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