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关于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成败和国家兴衰最根本的要素,也是我市推动“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高质量做好市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报告的审议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市人大社会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近期对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有关情况,深化了对有关矛盾问题的认识,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建议。一、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等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狠抓工作落实,全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4月,南京技能人才总量达213.4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9.39万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059人。“十三五”期间,我市技能人才增幅达36.66%,高技能人才增幅48.25%,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增幅51.94%,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政策机制不断优化。建立运行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技能人才工作职责分工,推动形成横向合作、纵向联动共同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构建培育有平台、培训有补贴、培养有激励的南京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专款专用,制定岗前培训奖补、以奖促培等措施,强化对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保障支持。提升优秀高技能人才经济社会待遇,加强宣传引领,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二)培育载体逐步建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职教布局不断优化。依托大型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创建形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示范基地、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等为主体的一批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突出企业、行业、技工院校三大类型评价主体,构建以世赛为龙头、省市状元大赛为主体、行业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广泛开展“南京工匠”选树活动,浓厚“技能提升•岗位创新”氛围。(三)校企合作日益深化。建立运行市技工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市26所各类中高职院校17大类90个专业方向,与13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融合现代化专业群与相关行业产业群,探索形成12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采取“校中厂”“厂中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等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开展生产性实训,校企教师双向交流,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提升。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全市建有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其中国家级试点1个、省级试点2个,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培训质效有效提升。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分类施策、以点带面,推动各行业领域从业技能水平提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扩大政府补贴职业工种范围。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技能脱贫振兴、就业转岗适岗等重点,着眼现实需求培养适配技能人才。广泛开展“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匠心技艺”系列工匠传承活动,推动工匠入企、入校、入社区活动,积极发挥乡土人才“三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全市高技能人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全国技术能手4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18人。二、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近年来,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与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系统研究,积极应对解决。(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多个部门、行业、企业、院校、服务机构等不同主体,存在牵涉部门单位多、利益交织相对复杂、信息资源不对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服务机制,以形成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合力。同时,技能人才评价认定的体制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企业担心技能人才流失,对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积极性不高,对技能人才使用、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还未根本破除。(二)人才短缺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持续萎缩,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并呈老龄化趋势。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持续攀升,而职业技术院校招生生源锐减,造成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总体上供不应求。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且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使得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三)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尽科学合理,缺少对中长期技能人才需求的预测,一些院校在专业动态调整时缺乏来自产业的信息,存在不考虑培养条件盲目跟风扎堆增设热门专业现象,专业分布结构、规模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完全匹配;普通高校办学定位没有及时转向,倾向于模仿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课程设置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瓶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长期依赖社会招聘和社会培养,协同育人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大部分仅限于顶岗实习等企业用工层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四)职业技能人才社会认同度低。受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技能人才地位的认知还不足,仍然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观念,一线工人薪资待遇普遍偏低,职业成长通道较窄,导致职业技术院校往往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无奈选择,造成职业技术院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区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办学条件不达标,投入不到位,生均公用经费低于普通高中标准。三、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突出思想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方面,南京要做好先行者,下好先行棋。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对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研究破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强化组织协同,切实凝聚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合力。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找准不同主体的职能定位,强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统筹协调配合,加强行业指导,做好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监管等工作,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多层级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职业院校要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两张皮”、专业设置“大而全”等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三)坚持需求牵引,系统谋划人力资源培养的规模和结构。要将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入全市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标全市主导产业、8条产业链和相关地标产业及服务就业民生发展需求,建立产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动态共享平台和专业设置调整干预机制,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及时更新优化专业结构和相应的课程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契合度。要优化城市就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加强对流动劳动力和城市非技能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要围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系统思维,从全局出发,统筹对中小学学制及课程设置、高校招生及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化研究、系统设计,合理确定人力资源培养的层次、结构和规模,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拿出南京的方案建议,着力优化人力资源培养方式、供给结构和分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培养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四)突出应用导向,着力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把实践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技能人才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要加快实施“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鼓励职业院校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特聘兼职教师,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交流、参与技术革新。深化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强化发挥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徒传技、技能公关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五)推动观念更新,不断增强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青年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工作的重要价值,合理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要下沉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及早开展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从幼儿园、小学生开始设计常态化的职业“研学”活动,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从小建立对各类职业的基本感知和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秉性优长自主选择职业方向。要优化职业技能人才收入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真正让技能人才享受到更多优惠政策,使技能人才大有可为的观念深入人心。要不断扩大职业技能竞赛的社会影响力,为更多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广阔的平台,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本文标题:关于我市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57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