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讲话材料)常委部长在组织部机关第一党支部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常委部长在组织部机关第一党支部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而干净是前提。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解决“干事不干净”“干净不干事”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掸一掸心灵灰尘、清一清思想垃圾、掏一掏灵魂旮旯,既带着忠诚履职的责任认真干事,更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今天,很高兴能够以普通党员身份与大家一起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下面,根据党纪学习教育部署要求,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要明干净干事之理。干净不仅是指外在的整洁,更指内在的纯净,是思想、品格和作风上的要求。干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唯有自身净,才能自身硬,从而进行最彻底的革命、展现最可靠的形象、锻造最纯洁的队伍,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唯有干净,方能厚积德义。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身立德、干净为官是历代明君贤臣推崇的从政准则,也是老百姓评判官员的重要标准。《晏子春秋》有云:“廉者,政之本也。”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中写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些廉政箴言至今仍未过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坚定、清正廉洁、操守纯净是最重要的政德,是压舱石、生命线、护身符。只有“以不贪为宝”,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修好政德,真正彰显爱党爱国的大德、秉持为民用权的公德、恪守严于律己的私德。唯有干净,方能万众归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得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进京赶考”前提出“两个务必”、定下“六条规定”,再到新时代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三个务必”,我们党用铁的纪律纯洁队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实践充分证明,干净是无声的力量,是无形的号召,是共产党人“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重要法宝。唯有干净,方能正气充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党员干部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主体,是建设者、“护林员”。一片冰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方能正气凛然。只有正派,才有正气;只有干净,才能清净。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不以穷变节,不以贫易志,不以名变心,不以得忘形,以自身清正促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推动形成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风尚。唯有干净,方能行稳致远。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和平年代,党员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不是生与死、血与火,而是名与利、得与失。廉腐一念间,荣辱两世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清正廉洁的原则底线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干净干事的光荣传统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在干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泾渭分明,防微杜渐、善始善终。党员干部只有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守住干净的底线,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第二,要练干净干事之功。“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对党员干部而言,想干事是境界,能干事是水平,干成事是能力,不出事是底线,全部加起来才是真本事。要在党纪学习教育中主动接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做到思想干净、用权干净、作风干净、生活干净。怀一片赤胆忠心。“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忠诚是职责所系、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能不能干净干事,说到底是党性问题。要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以思想伟力淬炼忠诚,以信仰信念铸就忠诚,以立场定力检验忠诚,以担当作为诠释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颗红心向党、一片赤诚在心,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涵一腔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宏大而细腻的民族情感,是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唯有涵养至深至醇的家国情怀,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用心用情干事、干干净净干事。党员干部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位,都要爱一方山水、爱一方人民,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养一身浩然正气。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一身正气,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保持政治定力、在名利得失的利益冲突前保持纪律定力、在歪风邪气的诱惑侵蚀中保持道德定力、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保持抵腐定力。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要自觉修党性、修觉悟、修人格、修定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切实用思想纯正感染人,用行为端正带动人,用作风清正影响人,用处事公正折服人。守一份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洁身自好是纪律要求,担当作为也是纪律要求,两者犹如一个铜板的两面,缺一不可。新征程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真正做到推动工作落实敢啃“硬骨头”,服务发展大局敢闯“新路子”,直面困难矛盾敢挑“重担子”,整治不正之风敢碰“硬钉子”,确保各项工作善作善成、见行见效。多一分权力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有敬畏之心、越要严于律己。”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建功立业、为民造福,用不好就会徇私枉法、贻害无穷。对党员干部而言,如果不能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么被关进“笼子”里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确保权力始终在党纪国法的轨道上运行。树一门清正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但也容易成为破防的“猎场”。“家”和“冢”两个字只有一笔之差,区别就在于那一“点”摆在什么位置。对家人的要求高一点可以成就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废职亡家”。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立家身正、治家从严、爱家有度,既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又守好廉洁齐家的“后门”,以家风正带动党风清、政风明、民风淳。第三,要兴干净干事之风。干净干事,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大力加强纪律建设,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促进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努力营造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抓好凝心铸魂中提高思想免疫力。“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本”在人心,党员干部思想清醒、政治坚定、内心纯净,政治生态就会山清水秀。要坚持不懈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学而时习之,特别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做到学理以明道、学纪以修身,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鲜明用人导向中提高示范带动力。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如何,究竟提倡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就看哪部分人受褒奖、受重用。要坚持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把干净干事作为选人用人的“铁标尺”,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清正廉洁用人、用清正廉洁的人,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选人用人规矩看得见、结果看得懂,引导党员干部靠实绩说话、凭廉洁立身。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提高权责约束力。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干部是出于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推动干部干净干事,必须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必须抓早抓小治未病,经常敲敲木鱼、念念紧箍咒,把“红脸”摆在“黑脸”之前,把“出汗”摆在“出事”之前,防止“肌肤之恙”发展为“膏肓之疾”。要突出重点抓关键,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监督,真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努力以管住“关键少数”带动管好“绝大多数”。在扎紧制度的笼子中提高纪法执行力。尽管“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但通过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环境,着力用纪律约束、用规矩管住,就能让党员干部离“河边”远些。要坚持“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把严明纪律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建章立制既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中看不中用”,还要避免制度“留白”和“打架”,做到有纪可依、有规可守、有度可量。一人违规,十人心痒;一人不究,百人效仿。写在纸上只是“警戒线”,落到实处才是“高压线”。要真正让铁规发力、让钢律生威,使跃跃欲试者心惊胆战,让以身试法者追悔莫及,以儆效尤推动党员干部既干事、又干净。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讲话材料)常委部长在组织部机关第一党支部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5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