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发言资料)在2024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在2024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学习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7月21日)谢谢许磊副院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做交流,主题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通过公报传达的指导方针、基本精神,作学习领会。我以研究者定位先向各位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初步学习心得。《公报》很浓缩地传达这次会议权威性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领。我们也都在等待着看全会上形成、不久将要公诸于世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没有看到这个决定之前,公报精神已经非常值得我们加以深入领会。《公报》开始部分,体现了对于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工作的肯定、以及高度评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取得的实践成就之后,跟着特别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在此愿意比较直率地谈一下联系实际的感受。我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改革和发展始终是研究的主题。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那个时候被称为中青年经济学研究者),就感受到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阻力、困扰、不同意见,还有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所谓“改革综合疲劳症”。八十年代中后期,已有不少人有这种感受了,积极对改革建言献策的人,也会说“改革方案万万千,各领风骚三五天”的调侃之言。几十年走下来,我们的改革虽然不断推进,但到了深水区以后,确实有社会上大家意识到的改革步履维艰、有攻坚克难的挑战性。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改革的文件,工作一线同志们说多到读不过来,就是我们作为研究者,也是谁都不敢夸口说把所有改革文件都读过——但实际改革取得的进展,应该讲跟期待还是颇有差距的。中央现在所表述的“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在逻辑跟改革开放之初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改革来解放生产力——这一逻辑非常清楚。在《公报》很丰富的各项内容里,今天时间有限,主要对于提出总目标“六个坚持”、作出体制机制方面勾画式部署之后正面阐述全会提出重点要求的第一自然段,我展开一些谈谈自己的相关认识。这个自然段我先念一下:“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社会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一段文字并不太长,但每一句话,显然都在内容表述上字斟句酌,有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领会的必要。我学习这一段体现中央指导精神的文字,从两个视角谈一谈自己的初步体会。全会《公报》的这一自然段内容是阐释什么?就是从二十大到现在中央反复强调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要回溯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然后中央很快以全会上最权威文件的形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表述出来了。而二十大,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面加上“高水平”要求。“高水平”三个字,有它非常深刻的内涵,是现在《公报》所说的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由此先讲第一个视角,改革中解放生产力在资源配置优化方面,应该作出怎样的基本理解。我们说整个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都要落在资源配置优化而使生产力水平节节上升、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实现这一条逻辑主线上。资源配置优化方面,过去我们已经知道,一系列的实践中与理论相结合的深化认识,已经有了关于改革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也就是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关系这样一个聚焦点。而现在公报里面,首先表述的是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在肯定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不能动摇。跟着讲,要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这当然讲的是市场经济发挥应有功能作用所必须适应的公平竞争客观要求,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在理论创新中,原已形成了一个认识:中央表述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两个视角应该有机地结合为一个公式: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现在我觉得可以再做一点补充,就是“有效、有序市场+有为、有限政府”,这样就对应到这次公报表述的、老百姓一听就明白的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市场有效+有序——有效是指必须有活力,即“放得活”,放得开,让试错、创新的潜力能够充分涌流出来;“管得住”,当然是在有效旁边要有一种有序的、可持续的健康运行——这就紧跟着《公报》在此自然段里后边的要求: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而这正是有为、有限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政府有所作为而更好发挥作用,应该讲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反复意识到的政府必须正确履行其职能。人类社会之所以在形成国家以后,需要有政府、有公共权力的主体,就是必须维护着整个社会不解体,处理社会中各种矛盾而形成必要的可持续的秩序。市场经济的秩序,是一种公共产品,由法治化来保障,需要形成可预期的前景,使所有市场上分散的主体能够借此有信心形成长期主义的行为模式。这也就是在理论上所说的,市场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存在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公报》里面非常明确地把这个写出来,旨在进而以政府的作为,来使国民经济循环状态是有活力的和有序的,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应该发挥好的作用,实现有机结合,这样来激发好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个视角上的资源配置优化,中央是在总结过去已有的丰富经验,又面对当前现实中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客观需要,给出的明确指导。当然这在理论上又可以归结为中央早已指出的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改革,就是要以我们经济社会转轨中制度安排、机制塑造的优化,以有效的制度供给为龙头,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正是落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上。过去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里,也反复探讨这个问题:在供需互动的经济基本循环中间,供给侧实际的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源泉,需求是原生动力,但在需求侧,并不能由这些有需求的社会成员,回答出到底怎样形成有效供给对他们需求的回应,必须是供给侧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不断满足需求,这样他们的创新,一定要成为一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制度创新,来达到我们所说的改革诉求——搞活、发展,而且要对应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现在于整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线——供给侧改革方面,中央这次《公报》里对应到的、给人印象深刻的表述,是落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而内生动力一定是要落在千千万万分散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一定要落在他们以创新活力对应自己长期主义行为模式而带来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一步一步行稳致远,去实现“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这是对此自然段前半段学习领会以后自己的初步理解:聚焦资源配置优化,承前启后,中央进一步肯定了以后怎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视角,这个自然段紧跟着相当清楚地强调了市场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和要点。对于市场建设,这段文字首先是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这是明显有所指的。实际生活中,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需要以公有制经济在进一步自我革命中使制度机制运行优化。我们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和国有企业,这些年在改革中反复做出探索和开拓,它的发展旁边,另一个毫不动摇,就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们也称为民营经济,在问题导向下,早在2018年11月1号,领导人亲自主持的座谈会上给出一个基调:“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分量已经不止“五六七八九”,去年中央针对社会上对民营经济存在违反“两个毫不动摇”的错误议论,明确要求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予以批驳。总书记曾带头对于民营经济退场论、新的公私合营论、直接控制论予以批驳。去年在两会上总书记再一次重申“自己人”的概念。李强总理也带头批驳错误议论,他回应记者提问说到,2022年社会上就有这样的错误议论,使民营经济人士心生忧虑。2023年中央工作部署中,已推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壮大的文件。过去在文件的一级标题里,“发展”很重要,但这次又加上了“壮大”二字。《公报》,特别明确地又继续讲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里的针对性,对于现实问题非常明确——非常突出的要领,就是要让民营经济感受到的、不可回避的一些疑惑、困难、挑战性的问题,在中央指导之下能够得到正确处理。民营经济特别需要进一步吃好定心丸提振信心,改善预期,这是中央对现实生活中大家反复讨论的问题予以权威性指导。在这个导向之下,《公报》跟着有非常实质性的要求: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就是指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市场健康运行基本保障条件的打造。这也是重申中央过去已经反复强调的,对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都要认为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公平的、平等的、同等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要一碗水端平,要有这样一种从制度建设和长期展望来看,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的发展环境保障。跟着,有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领会的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表述。我注意到过去管理部门,领导同志也专门说过,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特点有所不同,在整个产业链上他们的重心也有所差异。比如产业上游、自然垄断领域里面的电网,一些公共性服务设施的供给,更多地适合于国有经济主体来做——当然不排除以特许权经营、使用者付费机制,来吸引加入民营经济的参与,而且中央要求一些重大国家基础设施,要积极吸引民营经济来发挥作用,但总体来说,较多自然垄断、基础设施性质的建设项目和运营管理,适合以国有经济为主。而到了中游、下游,更多更充分市场化竞争领域里面,民营经济往往表现出相对优势。在最前沿的数字经济、头部平台方面,实践已经表明,真正能够通过痛苦的烧钱阶段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但又对全局来说影响举足轻重的平台带头公司的,几乎清一色是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的机制,实话实说在实践检验面前,不适合极高风险度、极低成功率、但一旦成功有全局皆活效应的数字经济最前沿创新的试错项目。以后的发展中,可以在混合所有制轨道上,更多使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成分合在一起做数实融合,但是现在来讲优势互补,必须有现实的通盘考虑,这确实是一个着眼点。在数实融合、数字经济作为整个创新最前沿的引领部分的情况之下,民营经济的潜力和优势,应该进一步调动起来,民营经济的平台公司,应该在完成整改之后更快进入抖擞精神、急起直追这样继续创新发展的轨道,使他们的状态进一步提升。这样实现的,绝对不是谁进谁退的选择,是共同发展,这是《公报》非常好地强调“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8个字后面,我们要非常重视的指导精神。这个自然段最后落在两句话上:“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有的媒体朋友专门跟我沟通,问怎么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过去中央已有文件。近几年,中央首先有文件强调生产要素充分的自主流动,尽可能消除壁垒、降低准入,这是市场经济发挥活力的应有之义;跟着的,是中央发文件作出明确要求,构建完善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在哪里?我的回答是确实需要消除一些认识误区:有人强调是统一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标准,还有人强调步调一致,严格纪律,说这叫统一大市场。我认为中央所强调的统一大市场,首先是指在最关键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要素流动、尽量无壁垒这方面,实现制度规则的统一,一碗水端平,这才是统一大市场的真谛。至于技术标准的统一当然也非常重要,社会化大生产中,技术标准统一早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国家规定的标准体系、技术性规定,就是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个线索,可以一直追溯到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那就是技术标准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本文标题:(发言资料)在2024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3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