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之江新语》读后感范例5篇
1/14《之江新语》读后感范例5篇《之江新语》读后感【第一篇】《之江新语》是***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全书简短精练,又生动活泼;思想深刻,又富有新意。短短三五百字,谈为政,谈为官,谈为人,篇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有的放矢、直截了当。品读《之江新语》,其中有1篇《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说到:“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个什么”的命题,深刻问出了党员干部既为党员、既为公仆,其应当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三问发人深思,令人警醒。问一问内心,入党究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如此,入党不能是有些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能是有些人为了寻求向上爬的阶梯,不能是有些人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而应当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了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作为一名2/14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应当牢牢记住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觉悟,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从政甘于清贫,为民不遗余力,工作不存私心,办事不图回报,争取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所必须具有的入党初心。问一问大脑,当官究竟要做什么。古有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语言虽通俗浅显,却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人为官,目的几何?是围着百姓转还是百姓围着转;是总找百姓坐炕头、唠家常还是百姓进不去、自己不出来;是把百姓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干在行动上还是把百姓挂在嘴上、把自己和家人记在心里、干在行动上;是大公无私、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是损公肥私、长坐深宫四十年?道理人人都懂,说起来都知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为官者,要端正为官动机,认清为官责任,履行为官义务,要明白权从哪来,为谁掌权,为谁用权,要认清“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干部,要做自己职责应该做的事,做人民群众希望做的事,做职业道德要求做的事;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才是能官、好官,而不是庸官、贪官。问一问良知,身后究竟能留什么。***同志曾说:“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一个县,大则人口百余万,小则数十万,领导干部的职责不可谓不大,担子不可谓不重。所3/14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后留什么,是领导干部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有的干部,不是立志做大事,而是把升官发财当作人生目标,把“乌纱帽”看成通向私欲天堂的敲门砖;有的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庸俗哲学,办事不公,滥用权力,挖空心思谋取私利;还有的干部觉得当官就是要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这样才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可光宗耀祖,荫及子孙。所以,这些人不是盯着问题抓工作,而是瞄着位子捞私利;不是靠真抓实干求进步,而是靠歪门邪道谋职位;更有甚者,跑官、要官、重金买官,到任以后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样的官,身后除了骂名和锒铛入狱,什么也不会有。古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作为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应当留下的,不仅是干实事,出实绩,有益当前,惠及后代;还要以高尚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垂范世间,长留人心。一曰:留精神美德;二曰:留功劳政绩;三曰:留民心民意。此三者,也可大致算作“三不朽”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深入思考***总书记的“三个什么”这一重要命题,深刻剖析,砥砺自身,多问问内心、大脑和良知,明白究竟要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争取“留得生前身后名”,不要“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才好。《之江新语》读后感【第二篇】***总书记所著《之江新语》,书中论断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都很强,或揭示规律,或分析道理,或指导方法,内涵4/14丰富,通俗生动,令人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概括为“六个一”:一个宗旨——全心全意执政为民。该书多短论表达出***同志对为“官”的认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字里行间让人深受教益,给人心灵以荡涤,并促使自己在思想上彻底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一种胸怀——大气包容,团结共事。该书中多篇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同志海纳百川,包容博大的胸怀,对时下处理好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下属干部之间、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种方法——一眼看到底,标本兼治。习总书记的多篇短论,从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和多个角度传授我们工作的思维方式、做事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我们能够仔细研读,相信我们的思维方式会更加开阔,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一种理念——辩证统一,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深刻、辩证地阐述:“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必须懂得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一种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兴伪业兴务实》中则引用古语:“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5/14并做出具体指导:在落实的认识上要讲求“深”、要求上要讲求“新”、步骤上要讲求“韧”、举措上要讲求“实”。一种自律——修身廉政,为政以德。书中提醒为“官”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这些言论促人反思和慎独,仍可为今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提供生动教材。《之江新语》读后感【第三篇】这几天,在春意料峭中读完了***总书记写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感觉字句清新,语言平实,阅读其中,如徜徉在一座座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美不胜收。最令我感动的是《之江新语》,里面包含了习总书记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专栏作品232篇,这些短文曾经不间断的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上发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群众的领导形象一下子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与文学功底,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不可能把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在文章中如清泉一般流淌出来,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两部书籍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在《之江新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古诗文,引经据典,妙语生花,将传统文化思想运用自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各种场合都讲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参观孔6/14庙期间,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不应割断,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更应该大力提倡。自己作为一名法官,在法院工作已有十多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有着与一般人不能接触的视角,有着独特的内心感受。每每看到夫妻反目、商人互掐、背弃信义的民事纠纷,看到幼稚的少年犯面孔,看到那些罪大恶极、死不悔改的狰狞面孔……我的内心就不能平静。十年浩劫,已经将我们的文化传统撕裂殆尽,尽管我们重新整理思维,一步一步去捡拾曾经的传统文化思想,但是,就象破碎的玻璃,重新粘合后,也难以恢复原来的面貌,部分的人已经没有了道德信仰。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信仰也缺失的话,那么整个民族就开始堕落。如何才能够重建我们的礼义廉耻与道德信仰?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国学热,让我重新感觉到我们重拾文化传统的信心。四书五经我们不必全读,但一定要有所了解。《孝经》里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说得多好啊,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孝经》的教育,国人的文化素质将会有质的提高,就算没有学过《孝经》,再暴戾的人听到7/14这些国学经典,都会有所触动。《论语.为政篇》深刻指出,“道之以政,齐以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了刑罚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道德的诱导、礼教的整顿,人民才有可能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之江新语》中的提到,“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这颗璀璨明珠,让它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这是最好的时代!再过几百年,也许我们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逐渐稀少,飞机、高铁也许成为奢侈品,那时的人们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成本才可以过上我们今天的生活。让我们放下浮噪的心态,其实生活也是一种心情,佛经有云: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我每天临睡前都会向佛祖祷告,小女子的心如如来脚下的莲花般纯粹,愿世界和平,身边的人平安、幸福!每天有这么一个信念,人的心就会少了戾气,面对诱惑,就会想起自己的誓言,不为所惑。《论语》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有道理的,做人的信念比智商更重要,人格健全的人才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朋友,愿你们每天也能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让人生沿着正道前行,理想如莲花般灿烂!8/14《之江新语》读后感【第四篇】作为这次上海书展的重点推荐书,***总书记的着作《之江新语》很受读者欢迎,每天的销售量排在前20位。出版人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裁虞文军向记者传达,该书自去年年底重印以来,至今已印刷发行138万册,首版无法寻求。昨天,很多读者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这本书文风清新,内容真实,言之有物,思想深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刘世军说:这些文章和作者本人给大众留下的印象非常一致,文章就像其人一样,作者似乎生动诚实地站在你面前。《之江新语》是***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003年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栏目发布的232短论录。这些短论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中心,关注领导干部和人民大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2003年2月25日发表的文章《调查工作要求深、实、细、准、效,300字篇幅指出领导干部在调查工作中要求深、实、细、准、效。2007年3月25日,之江新语栏同时发表了***同志的两篇文章:书呆子现象不行、追求慎重的高境界。这些文章一发表,干部群众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志调任上海时,根据读者的要求,《浙江日报》收集了232篇文章篇文章,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8月首次出版。但是,第一次出版的印刷量并不大。据玉文军介绍,约5000册,没有公开陈列,很多读者要求出版社加印。9/14去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重印了这本书,立即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从文风看作风。记者在书展现场看到,之江新语在很多展位上在拐角处不断吸引读者停下来翻阅、购买。一位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本书的销售情况非常好,是普通读者购买的,这次带到书展的书有点少,很快就卖完了。在展台前,很多来购买之江新语的读者目标明确,准备好了。一位姓王的读者告诉记者,他在法庭上工作,因为他以前在媒体上看关于《之江新语》出版的消息,并一直密切关注。当他得知这本书出现在上海书展上时,他直接来了。另一位读者在现场看了一会儿,决定马上买书。他说:这本书原本被我列在书单上,刚才读了几本书,总书记知识渊博,文学基础深厚,易懂,落在现场。值得买。刘世军在这本书出版之前,认真阅读了***在之江新语栏的文章。在他看来,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因为文风。语言朴素,对于没有那么多穿靴子戴帽子的问题,一事一议,可读性强。在某种程度上,文
本文标题:《之江新语》读后感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4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