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留守妇女调研报告通用3篇
1/17留守妇女调研报告通用3篇留守妇女调研报告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是负担最重、对农村发展影响最大、自身权益最难保障、受到关注最少的群体,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县妇联抽样100名农村留守妇女,对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居多,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0%以上。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从精神生活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从婚姻状况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呈现不稳定状态。1、劳动强度大。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既要承2/17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赡养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2、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平时极少读书看报或参加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生产发展技能。3、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自身安全感缺乏、心理压力大,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缺少情感交流,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造成留守家庭离婚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4、子女亲情缺位。多数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1)强化政策倾斜。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管理家庭、教育子女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制定关爱留守妇3/17女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台有利于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和。从政策机制和导向方面减少农村留守妇女数量的扩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业。2)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现实需求,制定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灵活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送教上门、定向培训等方式,为留守妇女提供创业理念、信息咨询、项目定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和培训指导,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创业就业的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有针对性地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建立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农村留守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创业就业的能力。3)强化保护力度。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及相关财产权益的维护,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引导留守妇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建立由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定期开展心理关爱行动,为婚姻危机下的留守妇女提供心理支持。拓展司法救助渠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动员法律工作者和女律师志愿者走进贫困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活动。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自身安全防范4/17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完善安全措施,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加大对侵犯农村留守妇女权益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为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环境。4)强化精神关怀。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常性开展妇女儿童互动活动,增加她们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探索建立留守妇女互帮互助组,招募一批协调能力强、热心妇女工作的留守妇女组成巾帼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妇女家庭结成固定的帮扶对子,使她们在生产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照、在安全上互相守望、在精神上互相扶持。留守妇女调研报告2留守妇女是伴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而产生的一个特殊人群,主要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在家的已婚妇女。20**年,**市城镇化率达%,在**、**、**、**和**等“**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估计有10至15万人。单从数量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是人口中的少数,但是,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市妇女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一、**市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分析5/17为深入了解**市农村留守妇女状况,**市妇联与**市社科院进行了联合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针对“**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发放了845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闲暇生活、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市留守妇女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1、中年与初中文化程度是留守妇女较显著的人口学特征就年龄结构而言,留守妇女的主体集中在31—50岁之间,占全部调查样本的%,其中“31—40岁”的比例和“41—50岁”大致相当;此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留守妇女比例也达到%。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学历占比最大,超过全部调查对象的一半(%),“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二者合计占比为%;“小学及以下”占比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也达到了一成。中年为主与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多数留守妇女具有较独立的经济基础调查数据显示,约有%留守妇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6051元,%的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于“6501—30000元”。调查数据还显示,约有%的留守妇女“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占比%的留守妇女的收入来自自己的劳动所得,其中“有稳定工作”的占比为%、“零散打工”的占比%、“务农”的占比%、从事“副业养殖业”的占比%。上述数据表明留守未必贫困,丈夫外出打工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较强支持,同时留守妇女在6/17经济生活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经济上的稳定性还不够强。3、“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农村妇女留守的主因“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市农村妇女留守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其次是“在家务农”,占比为%,远低于第一位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比为%。“自己不愿意外出打工”的占比为%,而选择“城里生活费用高”的比例为%。在选择“其他”项的留守妇女中,给出的原因则有“年龄大了”、“有病”、“有时做小时工”和“在家上班”等。可见,“照顾孩子和老人”这种家庭内分工成为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4、留守妇女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务工后,%的留守妇女和家人的关系“没有变化”,还有%的人选择“关系更加融洽”。另外,约有%的留守妇女在家庭遇到问题或有重大事件需要处理时,通过“家庭成员协商共同解决”,选择“丈夫、公婆或孩子决定,但会听取我的意见”比例占%,选择“我自己决定,但会听取家人的意见”的比例占%,而“丈夫、公婆或孩子决定,从不听取我的意见”的比例仅占%。留守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为平等,家庭关系比较和谐。5、多数留守妇女社会参与度较高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社会交往中的主心骨。一是拓展了外联密度和广度。丈夫外出务工后,主客观上,都推动留守妇女扩展家庭外部的联络空间。调查还显示,77。6%7/17的留守妇女“参加”过妇联组织的活动。一些涉及自身权益的事项需要亲力亲为,高达%的留守妇女对国家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所了解。二是多数人认为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较通畅。面对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土地承包、邻里纠纷、村务管理等家庭和村内事务,%的妇女认为村务管理中有渠道反映意见和诉求,参与渠道较为通畅。6、留守妇女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调查显示,留守妇女中高中(中专)以上的占比%,很多留守妇女具有较强的创业诉求,能适应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她们认同男女平等,愿意走出家门。调查显示,%的留守妇女愿意外出务工,追求职业成就,高出不愿意外出务工者3个百分点。另外,还有%的留守妇女“自主创业”,超过六成的留守妇女“就近打工”,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者(%)。从年龄层次来看,%的留守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下,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的群体。7、留守妇女的闲暇生活呈现多样化留守妇女在生产和家庭事务之外,享受闲暇生活的比例较高,方式多样。%的留守妇女认为她们可以各种方式享受闲暇生活。其中,%的留守妇女选择“看书、看电视”,%的选择“串门聊天”,%的选择“打麻将或玩牌”,%的选择“上网”,此外还有唱歌跳舞、刺绣、带孩子到野外等多种方式。在使用互联网的留守妇女中,通过互联网“查看信息”的比例达%。二、**市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8/17调查还发现,在当前农村的留守妇女群体也存在独自孤单持家家庭劳动强度大、精神生活匮乏、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社会保障偏弱及创业就业空间偏窄等问题。1、赡养老人与子女教育压力很大留守妇女多需赡养照顾1—3位老人,其中需要赡养照顾2—3位老人的比例达%,有1人及以上子女需要抚养照顾的比例高达%。在照顾老人方面,每天花费1—2小时的比例是%,2—4小时的比例是%;在教育子女方面,每天花费1—2小时的比例是%,2—4小时的比例是%,4小时以上的比例是%。调查还显示,%的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务工2年以上,%的外出务工5年以上。丈夫每月至少探亲一次的比例为%,至少半年一次的占%,有少数丈夫外出后从未回家探亲。在与家庭联系频率上,“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每月至少一次”的比例为%。超过四分之三的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后会感受到孤独和没有安全感。2、留守妇女的综合社会保障偏窄丈夫外出务工后,只有%的留守妇女“完全能承担”家里的主要生产生活,“力不从心”者占%。夫妻分居与繁杂的家庭事务给留守妇女带来很大压力。在目前家庭的最大困难方面,%的留守妇女选择“发展生产缺资金、缺技术”,%的选择“劳动强度大”,排在“子女教育压力大”和“赡养老人”之后。总体上,%的农村留守妇女都参加了各类保险,例如“新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9/17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保”(%),但就每类保险项目而言,覆盖面都偏窄。3、留守妇女的个人和家庭权益易受侵害留守妇女个人和家庭权益亟需保障。在个人权益方面,%的留守妇女曾遭受不同程度的“家暴”,%的遭遇过性骚扰。另外,也有%的留守妇女认为村务管理中“没有”渠道反映意见和诉求。在家庭权益方面,因丈夫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认为家庭土地权益和集体权益受到损害;在遭到侵权的类型上,主要是“邻里纠纷”,所占比例为%,“家庭纠纷”比例为%。4、发展能力与创业就业空间较为有限全社会对留守妇女发展问题的关注度明显还不够。留守妇女自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过40岁的比例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比%,%的因为“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在家务农”,%的人则需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从留守妇女闲暇活动方式也可以看出,她们主要以打麻将玩牌、串门聊天、看电视上网等方式来消磨闲暇时间。即便使用互联网的留守妇女,也只有%的人以其作为“经营获利”工具。留守妇女中只有%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调查还表明,当前农村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一是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增收致富。留守妇女大多希望政府加快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找到早出晚归、收入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妇女希望在家找到零工,挣些零花钱。10/17二是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技能培训。一半以上的留
本文标题:留守妇女调研报告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4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