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推荐4篇】
1/9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推荐4篇】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第一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纸家书,短短几行,寄托了革命先烈的无限思念之情,承载了对建立新中国、让四万万人民摆脱苦难的期盼。家书是对“相见不知何期”的亲人儿女的思念,是用鲜血革命成功的见证。阅读了《红色家书》让我感受颇深,这是怎样一群人,又是怎样的信念,以血肉之躯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将鲜血洒在战场上,将青春定格在炮火声里。信仰: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国消得人憔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关向应在给叔父的信中明志,阐明了他的态度、志愿和人生观,“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志向。他心怀祖国千千万万名受难同胞,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翻身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追求: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是夏明翰在生命的尽头给他母亲写下的诀别信,饱含对亲情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2/9却无比坚定地相信革命事业将会成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英勇就义之时,仍不忘鼓舞国人继续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他坚信祖国的明天会到来。如今,他立志图强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精神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希望:他“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吾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之希望与责任,达此便算成功。”任弼时在给父亲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拳拳报负,值此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之际,他自觉地将“造成大福家世界”作为自己的宏愿和对中国社会应尽的责任,堪称时代的典范。毛**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任弼时正是这样的青年,他肩负起了青年之责,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思念”。在革命的炮火声里,先烈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炮弹,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战争虽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永远不敢忘记历史,忘记曾经有一群人为“和平、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繁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3/9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第二篇】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营养剂。我们应当经常重温这些家书,牢记先烈们的遗愿,使之成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尺牍锦书传深情,红色家书见初心。在各种文体中,如果要寻找一种最能表达感情、最能彰显品性的,大概非家信家书莫属。汉乐府有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可见,家信往往都是写满一片深情,传递亲情之美。语短情长,尺幅千里。众多革命先烈在人生征途中,留下了一封封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红色家书。这些饱含初心和深情的红色家书,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奉献与荣光、豪情与大义,如一座座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成为无比珍贵的红色遗产,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里有信仰信念。1928年,夏明翰在监狱中写下了致母亲陈云凤的书信,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拳拳之心,也体现了他甘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4/9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革命先烈之所以舍生忘死、走上救亡图存之路,就在于他们坚信将来的中国,必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世界。正是有了坚定的信仰信念,他们才初心不变、矢志不渝。红色家书见证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无所畏惧。“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是很多革命先烈在家书中的共同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爰本斯义,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关向应1924年写给叔父关成顺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共产党人像关向应一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彰显了我们党的人民性。红色家书蕴含大我的境界。革命先烈也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他们总是舍小我为大我、求无我为大节。王器民临刑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中这样写道:“革命分子如无肯牺牲,革命是没有成功的日子。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的革命目的达到了。”书信的最后,他还要求妻子,“继我志呵!继我志呵!”不仅王器民,很多革命先烈的家书中都饱含着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撼人心魄,催人奋进。“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5/9恨”“可以断言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红色家书中,淋漓尽致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大理想、大追求、大境界。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营养剂。我们应当经常重温这些家书,牢记先烈们的遗愿,使之成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第三篇】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近日,捧读《红色家书》,一封封句句深情、字字凝血的书信,一个个感人至深、发人肺腑的故事,就像一股冲破笔墨、穿透人心的力量,带我穿越时空,走进了革命先烈的内心深处,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先烈的爱党、爱国、爱家的大爱情怀,时时震撼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感受爱党初心,坚定革命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他们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封封家书,那是一份份对党表达的忠诚之爱。***烈士面对死亡,喊出的是对党直接告白:“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刘谦初烈士在就义之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用母亲借指党中央,发出了“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的铮铮誓言,这饱含了对党的热爱和对革命理想的忠诚,其情切切,其意拳拳。作6/9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不仅要从红色家书中感受那种伟大的爱,汲取信仰力量,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奉献。感受爱国决心,坚守赤诚情怀。正是先烈们对国家有着坚贞不渝的爱,对国家有着赤诚之心,他们才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年轻宝贵的生命。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的铿锵豪言,吉鸿昌烈士怒斥特务“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的大义凛然,赵一曼烈士“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殷殷嘱托,江诗咏烈士在忏悔书上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的宁死不屈,无不彰显先烈们的家国情怀和铁血担当。身处安定繁荣的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不忘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惟有秉承先烈遗志,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感受爱家真心,坚持清正家风。读着这些感情真挚的家书家信,不禁热泪盈眶。每一称呼,每一落款,每一字句,都牵挂着儿女深情、万般不舍,更是烈士寄语家人、子女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继我志呵!继我志呵!”王器民烈士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到对儿子王觉权的期望,“觉权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勿致他堕落,跑反革命那条路上去,这是你要负责任的啊!”江诗咏烈士在家书中,对两位哥哥提出要求,“对于社曹、一般熟人、亲戚切不高声大骂。对儿女,7/9总要教训他们,切莫恃强抑弱。”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注重在生活点滴、小事小节中守住信仰阵地,以良好的家风促党风政风,做家风严谨、传统优良的典范。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惟有将先烈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国、我们的家,以爱为铭,立志争先,矢志奋斗,践行“快、实、新、法、廉”五字作风,努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决战千亿工业、崛起百亿强区、决胜十强晋位、打造新区典范”目标,奋力书写组织干部实干担当的时代答卷。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第四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8/9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要睡了,要在梦见你”。于是,聂荣臻在给父亲聂仕光、母亲唐雨衫的家书的末尾,细细询问了“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间,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挚且热烈,摄人心魄,令人动容。教诲,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除了用来传递思念的情感,家书还被赋予了极深的教育意义。老一辈革命家以家书为媒,用纸笔为介,以极深的笔墨,详细描绘了他们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导后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鼓励后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周恩来在致表兄陈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9/9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华的家书中以“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劳动阶级去打倒资本阶级”来引导他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问题,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结,他们以思念为底色,将谆谆教诲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传递了对后辈、对子女的拳拳爱护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思念。初心,是浸润在家书深处的灵魂。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老一辈革命家亘古不变的初心。也正是基于此,他们不远万里渡重洋,探索救国救民之良方,将个人安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中国四万万同胞,他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初心,是夏明翰在致姐姐夏明玮的家书中“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是任弼时致父亲任思度的家书中“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的敢于担当,是关向应致叔父关成顺的家书中“救人民于涂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的英雄气概,更是李立三致父亲李昌圭的家书中“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的饱含希望……凡此种种,展现的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不变的初心与担当,成为铭刻在家书深处的灵魂基底,永不褪色。
本文标题:红色家书忆初心征文【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88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