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例(精选4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例(精选4篇)空巢老人调查显示,独居老人面临情感孤独、生活照料不足等问题,亟需社会关注与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以下是网友分享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一篇】项目背景分析1.项目背景: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三十多年,我国现代化水平与速度急剧提升,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方面的巨大变革推动我国的人口结构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达到了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的目的。然而,这种结构的调整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随着“银色浪潮”席卷而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社会养老问题对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制约将不断显现出来。在老年群体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令人堪忧。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根据全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占到%。到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其中单身户与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的家庭户的25%。①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2006年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②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同时,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到2040年左右,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70%和30%。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借助于社区的平台,在充分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者整合其现有的和隐形的社会支持资源,使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进入到可操作阶段。现实意义,根据国外相关实践经验分析,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的程度和老年人得生活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建设是非常重视的。目前国内在对老年人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都只是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问题的层面,并未从社会工作的实务技巧方面深入探索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两个严峻问题的双重挑战,如何协助和支持老年人战胜生理机能下降,角色转换等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伴随着家庭空巢化进程加剧,社会支持出现严重缺失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从社会工作角度探索重构实现社会支持的现实途径,对于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危机都有重要的意义。3.相关文献凯伦·米勒的相关研究也涉及到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她从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数量角度出发,研究了其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质量对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社会支持的质量越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也南京师范大学的赵芳首次将空巢老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陈述其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家庭成员。她认为通过整合家庭和社区的照顾资源,使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社会支持。黄润龙教授的研究分析了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将其归结于社会制度,个人意识和经济水平三方面。他仍旧从经济、生活、精神三方面研究空巢老人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他指出,通过改进社会养老保险、卫生医疗和居家养老服务,空巢老人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越高,相比较而言,社会支持的数量对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大。4.项目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空巢老人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些年的数据证明,空巢老人这个群体数量在逐年激增,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将占54%以上。空巢家庭所占比例达到我国家庭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空巢老人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在身边,深居简出,空巢感便是其最大心理问题;年龄不断增长,生理疾病将导致空巢老人陷入经济危机;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其养老出现困难。本项目将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中的社会支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缓解其孤独感,帮助空巢老人度过一个安逸充实的晚年生活。三、理论架构1.社会支持理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老年人提供保护,即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能力。学者们认为社会支持的内容与功能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情绪性支持,如关心、分享经验、安慰、鼓励、可以诉说悲伤等;二是经济性支持,如实质的金钱、屋子提供等;三是服务性支持,如紧急时的子女照顾、重大决定的商量、给予忠告或建议、法律协助等;四是社会性支持,如社交上的支持等。爱建社区是一个高档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社区服务齐全,社区功能较为完善,但是爱建社区多是空巢老人居住,他们的子女大多常年在外工作或者工作较紧无法经常回家,使得他们的父母在家寂寞孤独,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退休或者离休,离开原来的单位,脱离原来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得我们的服务——重建社会支持网络更为迫在眉睫。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爱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及亲人的照顾,老年人们希望通过邻里、朋辈的交流沟通得到支持。4、需求评估的方式、方法及过程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文献法几乎是所有研究都需加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其详实的研究成果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分析的视角和思考的高度,从而便于进一步对相关研究加以推进。通过查阅和研究了有关空巢老人以及社会支持的专著和论文以及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数据和被调查地的有关文献资料等。访谈法,由于采用小样本研究和样本的特殊性,本项目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访谈法,其有效的避免无效调查问卷问题的产生。针对社区中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建设的相关问题,向相关的组织及个人全面了解调查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信息。参与观察,调查对象的诸多信息无法从其语言中表达完整,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系统的观察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与周围他人的互动状况,以期找出其在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隐性问题。城市空巢老人概述: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中,老人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已经达到27%,城镇大致为1/3。①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亿,占总人口的%,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家庭空巢化的问题在不断加剧,以下是关于被访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信息、成因和需求的概要分析。被访城市空巢老人基本信息,本研究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小样本研究,选取位于哈尔滨市爱建社区8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查,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对被访者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综合的记录。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特征,女性4人,占50%,男性4人,占50%。访谈对象的年龄结构特征,访谈对象多数集中在70—79岁年龄段,共6人,占75%,80—89岁的有1人,90以上的有1人。访谈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由于走访社区的特殊性,哈尔滨市爱建社区城市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8位调查对象中,未受过正式教育的1人,占%,小学程度的1人,占%,高中程度的1人,占%,大专及以上的5人,占%,无初中程度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婚姻状况,已婚且配偶健在的占50%,丧偶未再婚的占25%,再婚的占25%,无未婚和离婚的访谈对象。访谈对象的经济来源,本调查所选的调查对象有6人退休于国有企业单位,占75%,有1人退休于国家机关单位,有一人未参加工作。其中离退休人员主要经济来源于离退休金,少部分需要子女接济。而为参加工作的老人经济资助主要来源于子女。那么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相应的社会支持对满足其生理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访谈对象的子女数量,较少存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平均都在2个以上,最多的有4个。并且子女均已成家,子女中至少有一人与父母居住在同一城市,这种多子女家庭对老人提供社会支持无疑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优势,降低了老年人的养老风险。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期即将到来,届时“空巢”家庭会更加普遍,应提早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5、评估结果分析需求及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处在独身或与配偶一起生活的环境中,加上身体老化和社会参与弱化等因素,导致空巢老人在物质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需求。1.物质经济需求。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困难者,这一部分老人既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也属于社会性社会弱者,生理上他们身体机能减退失去劳动能力,且需要药物维持身体健康。同时,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参与度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老人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退休金等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慢于物价增长。同时,随着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情况。因此,空巢老人的物质经济需求巨大。2.生活照料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自身的脆弱性会增强进而需要依赖他人的协助来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老人生病期间,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地境地。对于那些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其照护者的压力也非常大,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如若不能得到外界力量的介入,极容易导致老人的照护者出现照护倦怠,从而直接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3.精神慰藉需求。城市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缺乏来自家庭成员朝夕相伴所附带的精神慰藉,同时,被边缘化了的老年群体不论是与外部社会群体之间还是群体内部朋辈之间的交往能力和交往频率都急剧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空巢老人需要通过外部力量介入来倾诉心里话和消磨时间,条件允许的老年人需要通过启发和鼓励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余热,从而避免老人因离群现象而产生孤独、悲观或抑郁等负面精神活动,严重甚至出现自杀现象。4.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家族形式下来自子女、亲人及邻里的强力支持。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于2006年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年的城市社区空巢户占老年家庭总户的%,说明在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同时,有相关学者研究预测:到2040年左右,中国城市和中国农村中的空巢户分别可能达到70%和30%。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六、实习反思及拟选择的服务方向反思: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年龄化的不对称,成为当代中国主要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是相对应的社会服务没有配套发展起来,尤其医疗以及养老问题等。由于我们的特有的国情,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更是凸显。就拿城市的空巢老人为例,他们辛苦养育孩子、工作持家,由于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以退休和下岗来说,他们突然一下子没法适应子女常年在外,以及离开原来的单位和组织,社会关系的断层。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养老和社会照料以及业余生活都将成为问题,而社会支持更亟待解决。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怎么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养老以及社会支持功能显得极为重要。服务方向:社会支持需求:城市空巢老人除面临一般老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同时,他们的社会支持也是相当薄弱,缺乏传统
本文标题: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例(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89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