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0电缆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PDF32页)
电缆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电缆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规划可研阶段电气设备性能1电缆路径选择IV1.电缆线路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2.利用城市交通桥梁或交通隧道敷设电缆,应在不影响桥梁结构或隧道结构前提下,征得桥梁或隧道设计和管理部门认可。3.在隧道、沟、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4.应避免电缆通道邻近热力管线、腐蚀性介质的管道。5.供敷设电缆用的地下设施或直埋敷设的电缆不应平行设于其他管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6.35kV及以上架空线入地,应保障抢修及试验车辆能到达终端站、终端塔(杆)现场,同一线路不应分多段入地。1-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5.0.15.0.7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50217-2007)5.1.9(强制性条文)4.《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13.1.1.2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5.0.46.《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4.12查阅资料(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电缆路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2电缆敷设方式选择IV1.500(330)kV电缆线路、6回路及以上220kV电缆线路应采用隧道方式。2.北京地区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应采用隧道方式,B、C、D类供电区域35kV电缆线路应采用排管或隧道方式。3.上海地区A+、A、B、C类供电区域35-220kV(220kV6回路以下)电缆线路应采用排管或隧道方式。4.二线及以下城市35-220kV(220kV6回路以下)电缆线路不应采用直埋方式。5.电缆根数超过24孔不应选择排管方式。1-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电缆通道选型与建设指导意见》二(一)、(二)查阅资料(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电缆敷设方式选择是否符合要求。第1页,规划可研电缆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工程设计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工程设计阶段电气设备性能1111电缆本体Ⅳ1.电缆导体截面选择应符合载流量设计和通过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的要求,并考虑空气环境温度校正系数和土壤热阻系数,由设计单位针对工程实际进行核算并出具报告。如核算过程通过软件完成,则应对软件建模中关键参数的选取给出书面说明,作为完成载流量核算工作的检查依据。2.电缆绝缘屏蔽或金属护套、外护套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敷设于桥梁上的交联电缆应选用铝护套。2)敷设于水底的交联电缆应选用铅护套。3)直埋敷设的交联电缆应选用钢带(3芯)或非磁性金属带(单芯)铠装层,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依据。4)水底敷设的交联电缆应选用塑料阻水层外护套,非水底敷设的交联电缆应选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外护套,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依据。5)对于存在防火、防白蚁、防鼠害、防化学溶液污染需求的敷设环境,应选用对应的外护套类型,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依据。6)35kV及以下采用直埋、排管、隧道、电缆沟、竖井方式敷设的交联电缆应选用软铜线或铜带金属护套,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依据。7)110(66)kV及以上采用排管、隧道、电缆沟、竖井方式敷设的交联电缆应选用铅或铝护套,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依据。8)运行在潮湿或浸水环境中的110(66)kV及以上电缆应有纵向阻水功能。3.采用排管、电缆沟、隧道、桥梁及桥架敷设的阻燃电缆,其成束阻燃性能应不低于C级。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的低压电缆、非阻燃通讯光缆等应穿入阻燃管,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4.合理安排电缆段长,尽量减少电缆接头的数量,不应在变电站电缆夹层、桥架和竖井等缆线密集区域布置电力电缆接头。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50217-2007)3.7《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7.2.32.《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5.2.1、5.2.2、5.2.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7.2.1-7.2.5、7.3《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13.1.1.5、13.1.1.63-4.《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13.2、13.1.1.8查阅资料(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电缆设计选型是否符合要求。第1页,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阶段电气设备性能2电缆附件Ⅳ1.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应按室内、室外使用环境选择对应的户内、户外终端;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通过一段连接线相连时,应选用敞开式终端。2.不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作电气设备高压出线接口时应选用设备终端,如与变压器直接连接的油浸式终端和用于中压电缆的可分离式连接器,用于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直接相连时应选用GIS终端。上述两点应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报告中提供选型说明。3.GIS终端中SF6气体在20℃下的设计工作压力(表压)最大为0.75MPa,最小为0.30MPa。4.复合终端用复合套管污秽等级为C级或以上。5.户外电缆终端底座垂直于地面的安装高度一般应不小于2500mm。6.以型钢制成的户外终端支架应热浸镀锌。7.单芯电缆的终端支架不得构成铁磁回路。8.终端支架必须与接地网可靠连接。9.运行在潮湿或浸水环境中的110(66)kV及以上电缆应有纵向阻水功能,电缆附件应密封防潮;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附件的密封防潮性能应能满足长期运行需要。10.电缆终端法兰盘(分支手套)下应有不小于1m的垂直段,且刚性固定应不少于2处。电缆终端处应预留适量电缆,长度不小于制作一个电缆终端的裕度。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2.1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2.23.《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371—2009)5.1.34.《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371—2009)5.2.1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4.1.26.《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4.3.17.《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4.3.28.《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4.3.39.《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13.1.1.610.《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5.3.9查阅资料(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附件设计选型是否符合要求。3附属设备Ⅳ1.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在线路上至少有一点直接接地,且在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上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未采取能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满载情况下不得大于50V;2)采取能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满载情况下不得大于100V。2.电缆主绝缘、单芯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套应有可靠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实行单端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的单芯电缆线路,应安装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统包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套应两端直接接地,如在线路中有中间接头者,应在中间接头处另加设接地;单芯电缆应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CP)接地。3.交流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金属层单点接地时,下列任一情况下,应沿电缆临近设置平行回流线:1)系统短路时电缆金属层产生的工频感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强度或护层电压限制器的工频耐压。2)需抑制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4.设计说明书中应对电缆接地方式、交叉换位方式(如有)、接地导线(如有)截面选择做出详细说明。5.电缆隧道宜配备永久无线通讯系统。1.《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5.2.12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8.5.310.0.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13.1.1.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5.4.13.5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50217-2007)4.1.15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Q/GDW166.3-2010)5.7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电缆及通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基建安质〔2014〕号),第“一、工程规划设计安全要求及综合安全管理措施”条,第二款“电力电通道辅助设施设计”,第6项“电缆隧道应配备永久无线通讯系统”查阅资料(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附属设备设计选型是否符合要求。第2页,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阶段电气设备性能4附属设施Ⅳ1.敷设在变、配电站的电缆层、电缆沟、电缆桥架和竖井位置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敷设在变、配电站及发电厂电缆通道或电缆夹层内的电力电缆,自终端起到站外第一只接头的第一段电缆宜选用阻燃电缆。2.严禁在变电站电缆夹层、桥架和竖井等缆线密集区域布置电力电缆接头。3.在电缆穿过竖井、变电站夹层、墙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做防火封堵。其中穿越楼板、墙壁或盘柜孔洞以及管道两端的防火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00mm。4.同一户外终端塔,电缆回路数不应超过2回。采用两端GIS的电缆线路,GIS应加装试验套管,便于电缆试验。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13.12.《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13.1.1.83.《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5.5.4《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13.2.14.《电力电缆及通道运维规程》Q/GDW1512—20144.13查阅资料(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评估附属设施设计选型是否符合要求。5电缆通道Ⅳ1.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米,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小于1.0m;当通道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冻土地带的电缆直埋敷设通道应选择在冻土层下,条件受限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在设计说明书中作出说明。2.单芯电缆的排管通道应选用非磁性管材。3.专用的电缆桥梁通道内部净空尺寸应按敷设电缆的类型、数量和桥梁设计要求确定,由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说明,通道两端应设工作井和(或)电缆伸缩吸收装置;4.短跨距的公用桥梁应在桥堍部位设置工作井以吸收过桥部分电缆的形变;5.长跨距的公用桥梁应在每段公用桥梁伸缩间隙部位的一端设置电缆伸缩吸收装置。6.电缆隧道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于1400mm或改为排管连接。7.同一通道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按照电压等级的高低从下向上排列,分层敷设在电缆支架上。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缆线密集区域的电缆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8.非直埋电缆接头的最外层应包覆阻燃材料,充油电缆接头及敷设密集的中压电缆的接头应用耐火防爆槽盒封闭。9.隧道及竖井中的电缆应采取防火隔离、分段阻燃措施。10.变电站夹层宜安装温度、烟气监视报警器,重要的电缆隧道应安装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并应定期传动、检测,确保动作可靠、信号准确。11.电缆终端场站、隧道出入口、重要区域的工井井盖应有安防措施,并宜加装在线监控装置。户外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固定金具等应使用防盗螺栓。1
本文标题:10电缆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PDF3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