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2024年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在2024年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部署,**市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要求,聚焦人口规模庞大、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等城市特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拓展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提升治理质效,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实践。一、全方位强化系统治理,推动统筹协调新提升健全党在基层治理领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召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基层治理“1+2”文件,进一步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体目标、政策路径和保障机制。配套出台《强化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动方案》,推动“党建引领强基”等6大行动21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近期,聚焦新形势新任务,出台《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六提升”行动方案》,初步构建全面系统、配套衔接、科学规范的政策制度体系。协调机制加快健全。建立市区两级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融入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减负、赋能、增效确定协调机制年度议题,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加快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基层组织沉底到边。持续推进“强力工程”,强化党建引领,优化“街道(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工作机制。推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街道(镇)党组织“双结对、双促进”专项行动,常态化推动单位党建、企业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互联互动、“双向奔赴”。二、全方面强化依法治理,推动规范建设新提升高标高质落实依法行政、依法自治,推行街道(镇)“增协商、减层级”,社区(村)“增协同、减负担”,彰显特大城市制度之治、规则之治。依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严格落实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社区(村)规范化建设指引。持续完善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支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担任居(村)民代表,参加居(村)民委员会选举。社区(村)每年召开居(村)民代表全体会议不少于2次。严格规范“村改居”程序,稳妥推进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健全在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推动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探索建立“大协商、协未商、专协商、微协商”全周期协商体系。依规落实基层减负增效。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24条工作措施,编印《社区(村)“六必查”相关规范汇编》,明确基层减负相关标准。设置30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开设减负电子邮箱。针对减负问题建立并实施部门约谈机制。印发《**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证明》制式文本,统一编号加强监测,今年以来,社区(村)核减不合理证明事项56个,迎检迎查核减率57%。推动街道(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持续做好社区(村)“两本台账”“三张清单”的宣传贯彻落实。探索社区(村)协办事项公开及反向评议机制。注重减负赋能同频共振,协调推进阵地赋能、队伍赋能、网格赋能、物业赋能、数字赋能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三、全要素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组织动员新提升针对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基层需求多样的特点,坚持服务“靠前一步”。促进建议征集科学化。加强人民建议征集指导、跟踪督办和成果转化力度。每季度设定一个征集主题,定期遴选优秀建议报党政主要领导,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促发展保稳定的“金钥匙”。今年来,围绕“消除我身边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主题,收集相关建议614条,按期办结率100%,2条建议被国家部委刊用。促进网格治理精细化。深入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全市划分4.1万个微网格,发动4.6万名党员群众担任微网格员,织密扎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第一道防线。开展“网格+公共服务”,推动电力、水务、燃气、通讯等专业服务力量进网入格,增强网格治理便民惠民效能。促进基层服务亲民化。严格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要求,规定社区用房80%以上面积必须用于为民服务。健全“群众点单”制度,支持社会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项目入驻社区。“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38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新增面积80.1万平方米。推行“蜂行者计划”,积极破解骑手小哥“进门难、停车难、融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完成136个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建设,整体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四、全领域强化协同治理,推动政社互动新提升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的优势,拓宽各类群体和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人气。深化“五社联动”,完善协同机制。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累计支持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1630多个,实现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聚焦“博爱之都志愿之城”建设,建立市、区、街、社四级志愿服务网络,推动“**志愿红”十项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形成“有时间能做志愿者、有需求能找到志愿者”的局面,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见、时时可享。支持社区慈善基金建设,不断强化社区服务资源供给侧,截至目前,已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会)71家。动员“两新”群体,强化协同力量。推出“聚心”行动关爱凝聚十项举措,积极带动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在全市范围建立民意直报点和直报员机制。截至目前,已有6000多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担任“流动网格员”,做到社情民意常态收集、志愿服务灵活开展、问题隐患及时上报。探索建立“先锋指数”积分机制,完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发挥行业优势,拓展协同平台。编制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服务菜单,动员39家商会近千人次进社区参与居民服务,市律师协会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4.1万次。在全省率先启动行业协会商会“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签约创业就业、消费帮扶等94个支持项目。推动12个板块全部成立物业管理行业党委,深化红色物业示范带动“三抓两提升”活动。五、全流程强化综合治理,推动攻坚克难新提升聚焦特大城市基层治理难点堵点,更加突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以项目为抓手,多方聚力攻坚。建立健全各板块、各街道(镇)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制度,重点围绕网格治理服务、阵地空间整合、城市更新改造、安全韧性建设等主题,按照“切口小、有难度、能见效”的原则,遴选91个市级攻坚项目,明确时间节点,抓实组织推进。以队伍为基础,多方培养人才。推动落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标准,健全“三岗十八级”薪酬保障体系,选聘203名优秀社区(村)书记纳入事业编。举办社区工作者宣传周,推选优秀社区工作者。率先成立**城市基层治理学院,健全社区工作者分级培训体系。举办“宁聚**英才,共筑美好社会”社会工作人才专场招聘会。今年,全市2.4万人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同比增长49.3%,中高级社会工作师报考人数全省第一。以信息为支撑,多方集成服务。整体推进“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完善市、区、街三级城市数字化治理平台,融合各部门数字信息终端,优化群众诉求、工单流转、不见面审批、大数据分析等模块,构建“1+12+N”指挥调度体系,实现城市运行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作战。全力支持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开发建设,集成社区生活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社会服务,与居民个性化需求精准对接。六、全周期强化创新治理,推动改革发展新提升深入挖掘特大城市基层治理样本空间、创新亮点,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持续深化“**经验”。全面推广**街道深耕基层、深入群众的“五个一”工作法,连续三年开展“学**、见行动、优治理”活动,通过思想对标、作风对标、工作对标,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经验”增点扩面,形成**区永宁街道青山村“农村篇”、**国投集团“企业篇”、中央门派出所“警务篇”等标杆做法,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支持基层先行先试。围绕物社联动、慈善众筹、社会企业等领域,遴选6个街道、20个社区作为首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观察点,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培育扶持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创新品牌,形成试点观察、创新实验、推广示范全流程基层治理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立政校媒企社多方联动机制,动员部门、高校、媒体、社会组织等力量,分领域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家委员会,发挥基层治理智库作用。选取一批重点课题,建立一批实践基地,发布一批典型案例,推动全市基层治理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在2024年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97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