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我市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
1/6关于我市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我市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44)文件指示精神和市领导指示,我局就近期疫情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不断深化疫情风险评估工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根据省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分析报告,同时结合我市疫情情况,我局每周研究制定我市疫情评估简报。截至1月31日,共起草拟定了3份简报报市指挥办审定。根据省最新的风险评估:2022年12月1日起至今,我省经历了第一波高强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社区流行疫情。城市和农村地区(含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均已渡过疫情高峰,进入春节以来各相关数据继续呈下降趋势,疫情形势平稳。我市疫情已处于低流行期,随着人群免疫力逐步消退,预计第二波疫情可能在3-6月后开始波动上升,但流行强度将显著低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的水平。二、持续加强哨点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发热门诊、药店等关键作用。目前,我市10个县(市、区)共有基层医疗机构3322间,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和村卫生室等4种基层医疗机构共2288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共20551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有床位9536张,已使用5411张床,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可满足就诊患者和住院患者需求。我市按照省的要求,于2022年12月初启动了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专项工作,全面发力推动发热门诊(诊室)建设扩容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我市设置发热门诊(诊室)共有212家,发热门诊66家、发热诊室146家。其中设置在乡镇的发热门诊8家,发热诊室117家,占全市发热门诊(诊室)总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发布后,我市发热门诊(诊室)日接诊量迅速增加,到12月21日接诊量增至最高峰16962人次,之后逐渐回落,1月29日为1242人次,已维持在政策调整前水平,诊疗压力已经缓解。据统计,我市共有本土药品批发供应企业79家,本土药品生产企业4家,供应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108个品种及抗原检测试剂,加上省集采平台、省、市、县调配等方式,可保证农村地区用药需求。目前,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按服务人口15-20%储备的标准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并按两周使用量动态储备药品。三、强化防重症、降病亡核心任务,不断完善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截至1月29日,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数28600张、使用率%,其中重症床位(含各专科ICU和可转换ICU)1297张,使用率%;定点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总床位2811张、使用率%(含新冠和非新冠患者)。截至1月29日24时,全市医疗机构收治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125人,阳性非新冠导致的重症6人,在院人数逐日下降。同时我局在3/6不断完善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症患者综合救治体系,统筹调配好资源,畅通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渠道,建立完善本地本级专家会诊、巡诊机制,积极开展实地巡诊、网络会诊,提升综合救治效果。监督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一把手挂帅,书记、院长亲自抓重症救治,院领导分工负责,优化重症和高危患者医疗护理综合体系,建强专班、队伍,严格落实重症患者日报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专家组定期巡诊、整体护理、死亡病例讨论五项制度。成立由重症、呼吸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的重症筛查小组,每天对收治的患者进行风险筛查,及时化解重症风险;成立本机构新冠救治专家组,组建心、脑、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保护团队,以及气管插管、ECMO等关键技术专业团队,支援全院相关重症患者诊疗。二是进一步强化首诊负责制。强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关注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等高风险患者,首诊时关注体态、精神状态、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询问起病前一周的生活状态和饮食状态,留意是否存在症状和实验室、影像学指标进行性恶化,及早识别重症预警指标。三是进一步加强诊疗过程管理。指导、培训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规定开展救治工作,早期应用俯卧位治疗,规范使用恢复期血浆、小分子药物,加强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高危患者的病情监测、多学科会诊、中西医结合、多措并举,注重原发病与新冠的规范治疗,一人一策及时调整方案。四是依法依规上报病例信息。指导各地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对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管理要求,一旦诊断为新冠感染确诊病例,须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压实各医疗机构报告单位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将医疗救治与信息报告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完整、准确报送新冠感染相关信息。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充分利用现阶段平稳期,加大政府找人、行业动员、卫生打苗的工作力度,强化宣传,严格把握接种禁忌,做好舆情监测,统筹好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安全开展。我市对照2023年1月底前80岁及以上的三个90%,60-79岁的二个95%的目标,截至1月29日,80岁及以上目标人群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全程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60-79岁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已提前达到国家要求。五、核酸检测情况。根据省核酸检测系统统计,我市1月21日-26日,核酸检查数1343、876、1876、2066、2333、2916人份,检出核酸阳性数108、65、132、147、138、157人份,核酸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六、下一步工作建议(一)做好节后返程人员健康管理5/6一是继续做好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做好重点人群、重点活动和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工作。二是两站一场一港口一服务区做好节后返程运输高峰准备。严格落实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清洁、消毒、通风等规定,适时采取疏导措施,避免人员大量滞留和聚集。三是提醒公众提前做好返程准备,继续落实个人防护,加强做好节后返程的个人自我健康监测,如发热、干咳、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等症状多饮水,对症治疗,如病情发展及时就医。(二)持续做好医疗救治相关人力、床位、药物和医疗设备等储备一是要根据本轮疫情高峰期群众购药和医疗救治等面临的瓶颈问题,加强医疗救治相关人力、床位、药物和医疗设备等储备和调度。二是基层医疗机构需提前储备足量药物和设备,尤其是吸氧设备、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的储备。三是医疗机构进一步核查优化完善门急诊、发热门诊、病房诊疗及双向转诊流程,确保重症转诊绿色通道畅通。(三)做好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关口前移工作各地要切实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控,预防和减少疫情周期性高发带来的重症、死亡风险。一是强化早发现,将防重症的关口前移到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动态健康监测及服务。二是强化早识别,配齐配全基层血氧测试仪器等基础诊疗器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养老院驻院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早期识别诊断能力,有效识别重症病人。三是强化早干预,加强小分子药品的精准投放,必备药品器械直达社区、基层卫生院及卫生站,加强药物使用培训。四是加强重症救治资源的统筹调配,强化早转诊,依托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立和畅通重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间建立通畅的转诊机制。五是持续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四)全力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紧盯每日接种进度情况实行精准调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符合接种条件的群众应接快接,加快完成60岁至79岁、8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剩余任务,坚决筑牢免疫屏障。(五)统筹做好其他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坚持多病共防,强化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监测,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做好爱国卫生运动,防范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以降低多种传染病叠加对医疗系统产生的冲击
本文标题:关于我市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19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