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历年两会经济热词历年两会经济热词翻看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两会热词不时映入记者眼帘,令人浮想联翩。从新常态到高质量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三大攻坚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蓝天保卫战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工匠精神、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词映射出发展之变、动力之变、路径之变、调控之变、收获之变、指向之变,就像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勾勒出一条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轨迹。发展之变发展,是历年两会高频热词中不变的主题。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发展的次数高居热词榜榜首。2013年-2021年,走过九年,发展的阶段在变、发展的理念在变,但坚持发展的主调没有变。在发展轨道中,2015年,新常态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爆热。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自新世纪以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面对三期叠加复杂局面,2014年,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尽快适应中高速发展成了上下共识。2018年全国两会,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列为当年工作的首项重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速度到质量,我国经济切换从快到好的新跑道;从增长到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内涵更加科学和丰富--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变了,不再以GDP论英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被预期目标取代。全要素生产率品质革命消费升级高水平开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现代化经济体系工匠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新一重六稳六保......这些两会热词刻录了中国发展从速度到质量、从增长到发展的重大变革。在这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中,我国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2021年,GDP已突破110万亿元,比2012年的万亿元翻了一番;单位GDP能耗持续递减,十三五期间下降近14%,2012年以来下降近三成。一升一降之间,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成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记者表示,三期叠加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这些两会热词体现了我国对发展认识的变化。新常态提出之时,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3/9支撑条件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走到转轨关口。如不及时加大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也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才取得让世人惊叹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成就。动力之变创新,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又一高频词。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从培育壮大新动能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随着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我国经济新动能始终强劲。梳理近年全国两会经济热词,新业态方面的新词、热词层出不穷。2015年,互联网+创客众创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词迭出。站在互联网发展的风口上顺势而为。2016年,新经济分享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拓展了万众创新的维度,海外仓开启了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天地......2017年-2019年,数字经济数字家庭全域旅游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双创'升级版智能+......一批新词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系列部署。继互联网+智能+后,2021年的数字+概念让人感觉再上了一个维度。这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7个数字加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华彩。这些热词,串联起中国经济动力之变的清晰路径。新基建开启了新的投资空间,互联网、5G走入了日常生活。依托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而兴起的新业态,孕育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数字产业,这些数字产业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信部信息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新业态紧跟全球趋势和科技潮流,紧扣产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走上一条从追求数量规模到追求质量和体验,兼顾数字安全,从虚拟领域转向赋能实体的发展之路。路径之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亮相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年经济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自此,它也成为历年两会中都会出现的高频词。与之相伴而生的热词是三去一降一补。201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7年的9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为第一项,折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的任务之重。与此同时,重磅改革向纵深推进:着力改善供给结构,推5/9进钢铁、煤炭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降低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出台去库存举措,加大补短板力度......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破、立、降力度。经过三年努力,成效显著。进入2019年,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开启了改革调整的新征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动华夏巨变,成为深化改革主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三证合一负面清单互联网+政务......力行简政之道,在于放出活力。清理僵尸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发起品质革命......供给端的潜力不断释放。营改增个税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连串热词记录下价格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脚步。路径在变,格局也在变。从利用两个市场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在畅通内外循环的大势中,中国经济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欧班列从0到5万列,吸收外资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改革为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出路径。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能进入更高层级。调控之变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几无大变化,不过其内涵却有所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都更趋于科学精准。预调微调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战略定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热词的高出镜率,成为我国宏观政策应对及时、精准有力、恰到好处的生动注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精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指向更为明显: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直达一词成为宏观政策的精髓之一。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力之源,一系列宏观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助其恢复元气、增强活力、积蓄后劲。抗疫特别国债两个1万亿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降准降息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政策举措有的放矢,为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注重前瞻性;政策工具创新较多,货币政策推出多种流动性调节工具,在结构调整、直达实体经济等方面都有体现;政策强调精准,围绕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财政、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引导;政7/9策调控更突出实效;政策之间配合更好,财政、货币政策在调控中更注重相互配合。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体现为稳增长,通过政策靠前发力稳定经济增长,而跨周期调节则体现为通过支持基建适度超前发展等,手法更加高超。收获之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激荡人心。2015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此之后,精准和脱贫两个词紧紧相连。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018年,三大攻坚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的承诺掷地有声。定点扶贫易地搬迁扶志扶智危房改造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查处假脱贫脱贫不脱政策......这些热词,描绘出中华大地上消灭绝对贫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在产业提档升级中全面推进。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年的两会热词铺陈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翻了一番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今年两会我带来的建议聚焦乡村振兴中的城乡规划和物流建设问题。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期待未来的中国农村能呈现田园诗般的美丽风景。指向之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着墨颇多。向污染宣战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保卫战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绿色消费碳达峰、碳中和......热词迭现之间,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向更加鲜明。淘汰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土壤修复美丽乡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啃下硬骨头作出部署,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督察绿色改造全民节能、节水垃圾分类以电代煤、以气代煤......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9/9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启动。能源消费双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减排支持工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细化措施也跃然纸上,成为绿色转型的抓手。数据是最有力的标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2021年新增完成了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十四五开局,蓝天、碧水、净土,一个都不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将其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加速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局面开始显现。
本文标题:历年两会经济热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20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