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科创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科创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2024年,科创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做深做实“高”“新”两篇文章,科技创新发展保持稳进向上势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宁波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8.62%,列全市第1。1-11月全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XX亿元,增速8.3%,占营业收入比重5.14%,列全市第1。1-11月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速13.8%,列全市第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6.6%,列全市第1。2024年新申报高企462家,有效高企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全年上报科创强基重大项目投资额XX亿元。(一)聚焦科技前沿,打造重大科创平台一是做强创新平台战略支撑。与中国船级社合作共建的国家水上载运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签约落地,推进水上装备领域的前沿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和重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兵科院宁波分院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工业CT检测、超声波自动检测等设备并投入市场应用。均胜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发布“贾维斯2.0”人形机器人。二是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浙江工研院、激智研究院、路宝科技、兵科院宁波分院、绿色石化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成功获批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超全市总数六分之一,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动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2024年获“国自然”基金项目4项,参与研制的国家澳科一号卫星是世界首个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研制的软体仿生鱼成功用于我国首次软体仿生机器人科考任务。(二)加强主体培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培育壮大企业梯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抓大、壮小、培微、引新”企业培育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企业创新集群。2024年有效高企总量有望突破1000家,11家企业入选2024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蓄水池”,申报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74家、470家。二是推动加大技术攻关。实现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8.62%,2024年新认定省企业研究院1家、省高企研发中心13家,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获批浙江省全省重点实验室。新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2项,开展新一轮区级科技重大专项评选,新立项14项,资助总金额3800万元。6家单位荣获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入选2023年市科学技术奖励12项。三是加快高端人才引育。加速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4人入选“国家人才培养工程”,列全市第1。入选2023年省级海外引才计划2人、2023年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三)完善科创生态,构建优良营商环境一是加速推进政策优化。系统重塑“大科创”政策,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做好“大科创”政策宣贯解读,通过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精准服务,让政策资金惠及更多企业,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二是加快完善金融生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打造“补、投、贷、担”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不断完善科创金融氛围。迭代“创新积分2.0”,加大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三是加紧落实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局班子成员“定期上门+持续跟踪”的全方位企业服务工作机制,深入走访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高企宣贯、研发投入归集、科小备案、项目申报辅导,不断拉近企业服务距离、畅通服务渠道、强化服务能力。(四)突出争先进位,提升区域创新能级一是高水平谋划区划调整。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要求,进一步厘清高新区的管理范围和四至边界,争取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聚、优质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块纳入高新区目录备案范围,充分发挥核心区引领、分园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势。二是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调整高新区火炬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一区多园”联络员工作会议,联合市科技局开展入统企业火炬统计培训。积极争取市科技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支持,加强与十个分园联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在国家高新区考核方面,宁波高新区在全国178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0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方面,2023年年度评估全省排名第2,2024年半年度评估全省排名第1。三是大力度争取上级支持。赴国家工信部、火炬中心等国家部委对接高新区考核、自创区建设等工作,主动向省经信厅、省科技厅汇报省综合考核、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等工作,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多渠道多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指导和支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产业技术研究院受制于管理模式,开放性、协同创新性和市场化机制不强,引领和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二、2025年工作思路2025年,科创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遵照“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指引,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四个地”建设,全力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主要目标:实现全社会R&D占GDP比重8.7%,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速力争达到10%,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6%,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前列。(一)深化平台质效,锻造一流科创策源强引擎实施创新平台提能造峰行动,扎实推进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筑牢区域“平台承载力”。一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水上载运装备验证技术创新中心高效运行,争创全省首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兵科院宁波分院二期建设,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二是提质发展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完善要素支撑、资金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形成平台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支持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成果转移转化,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应用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孵化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二)壮大企业梯队,培育一流科技创新主力军实施创新主体倍增提质行动,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培育企业创新集群,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力”。一是培育科技企业矩阵。构建科技企业“引培育管”全链条发展体系,兼顾“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大做强均胜电子、激智科技、永新光学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实以高企为主体的科创企业森林,打造量大面广的企业创新集群。二是锻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研发“诊断+提升”和“两清零”行动,引导一批高潜力科技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鼓励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承担各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强化“补短板+锻长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三)加快成果产出,建设一流科创资源集聚地实施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强区域“成果应用力”。一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发挥中科新材等6家概念验证中心效用,完善技术验证、商业模式验证等服务,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垂直领域专业孵化器,着力提升孵化效能。二是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宁波港湾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和市场拓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遴选一批优秀科研人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四)优化科技服务,构筑一流创新生态新模式实施创新生态迭代升级行动,通过政策、服务和资本支持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圈,优化区域“要素支撑力”。一是推进政策体系优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产教联合体,开展政策先行先试,打造产教融合的全国样板。二是推动金融赋能创新。围绕科技型企业“投、贷”环节,高质量运作天使基金,迭代“创新积分2.0”,助力初创期、成长期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五)提升战略位势,打造一流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区域布局更新优化行动,充分发挥高新区辐射引领、分园示范协同作用,夯实区域“综合竞争力”。一是推进高新区目录更新。顺应《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调整契机,进一步调整高新区合理布局,统筹考虑综合排名和未来发展潜
本文标题:科创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42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