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区教育工作总结一、基础教育xxxx年,xx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基础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战略谋划,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深度推进课堂变革,建设优质教育集群,推动大学区制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构建教师成长机制,做深做实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区小学教育质量基础,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特殊教育,促进xx基础教育再上台阶。(一)义务教育。xxxx年,xx区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涵,以课堂变革为抓手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强力推进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研修;大学区制改革全面推开,分三大学区统筹全区城乡学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继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小学、初中年级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4000余人,保障入学公平。(二)学校“四率”情况。xxxx年,xx区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普通初中毕业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2%。(三)学前教育。xxxx年,xx区继续推行由区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建成城乡覆盖、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入推进办园体制改革。按照“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工作,截至年底,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19%,公办幼儿占比达到52.26%。xx学前教育正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学格局稳步协调地向前发展。(四)留守儿童教育。xxxx年,xx区继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与帮扶工作。联合区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常态化开展“幻彩生命课外课堂”“童伴阅读”“加油!夏令营”等关爱帮扶活动。各学校强化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过程管理,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亲情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到台账清楚、关爱措施到位。(五)示范学校建设。xxxx年,xx区共有市级示范性中学8所、小学12所。加强示范学校管理,增强其示范作用。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以集团化办学、大学区和研修协作体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六)课后延时服务。xxxx年,xx区优化延时服务、推动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服务内容,推行课后延时服务“5+2”模式。第一时段为学生自主作业和答疑辅导,第二时段为问题、科普、创新教育、社团等素质提升活动。通过统筹安排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后服务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减负的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xxxx年,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延时服务,学生参与率97.28%,教师参与率97.36%,小学、初中学生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课后延时服务由律师团队提供全程专业法律服务,保证课后服务依法合规。学校“一校一专账”细化课后服务经费收支管理,保证课后服务经费规范使用。(七)双减工作。xxxx年,xx区紧扣“压总量、控时长、调结构、提质量”要求,出台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等实施方案,成立减负领导小组,建立区、校、班三级作业管理体系,统一制定作业备案、公示模板,征集作业管理案例、开展督导监测,推动学校实现作业“量减”而“质精”。全年,15名中小学责任督学已开展专项督导185次,未发现违规行为。围绕“减负提质”目标任务,从严格作业管理,保障课堂质量、实施课后服务、建立督查机制等5个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实施“学校—协作体—区域”三级课堂教学诊断,出台《xx区课堂教学基本标准》,建设区级学科工作坊,举行“金秋课堂”“四课活动”,开展求解式小课题研究和实效科研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xx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优化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形式和评估技术,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深度研究和分析。建立阶梯式教师培训网络,搭建A61教育资源网络平台,2.5万篇学习心得、交流资料供全区教师参考、借鉴,加快了教师成长速度。二、民办教育xxxx年,xx区共有各类民办学校140所。其中,中小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幼儿园112所,非学历教育机构20所。民办教育学生共45010人。其中,中小学生16535人,中职学校学生6821人,在园幼儿14233人,民办教职工共4818人。其中,中小学1429人,中职学校716人,幼儿园2673人。资产情况:中小学校110901万元,中职学校16130万元,幼儿园12211万元。图书数量:中小学33.75万册,中职学校11.95万册,幼儿园10.78万册。学校占地面积:中小学13.2764万平方米,中职学校18.8915万平方米,幼儿园17.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中小学35.1312万平方米,中职学校14.2563万平方米,幼儿园14.0260万平方米。与2021年相比,全区民办学校减少24所,其中非学历教育机构15所。(一)民办学校管理与发展。xxxx年,xx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基本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和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对全区民办学校继续年检初审检查。对全区各民办学校进行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与检查,并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求各民办学校年审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存在安全隐患的限期整改。三、职业教育xxxx年,xx区共有育部门管理中职学校6所,其中,公办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10832人,其中新生3095人。(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xxxx年,绵阳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积12082平方米,项目获得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资金550万元。学校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实训条件等得到明显提升。(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xxxx年,xx区各中职学校共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航空服务、舞蹈表演等45个专业。(三)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xxxx年,xx区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和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就业。全年,绵阳职业技术学校新招“9+3”(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学生50人,毕业60人,升学31人,就业29人。四、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绵阳市xx区特殊教育学校(简称区特教校)始创于1987年10月,现位于xx区御旗路5号,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2020年新建校舍5227平方米,新增150个学位。现有在编教师49人,聘用教师5人。现有在校就读学生209人。其中,xx籍109人,非xx籍100人。在籍学生中,有重度残疾接受送教上门服务28人。每名重度农村残疾儿童每月接受送教上门服务不少于4次(国家规定2次)。学校实践探索的“融合教育xx模式”被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收入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1年,《四省融合教育发展的xx模式》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并在全国推广;同年10月,xx区代表四川省,在全国特殊教育大会xxxx年学术年会上交流xx融合教育模式,xx模式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赞誉。xxxx年3月,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出版专著《融合教育支持性课程理论与实践》,学生舞蹈《羌鼓声声》获评四川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学校课题《特殊教育学校二阶段融合式劳动教育构建与实践研究》获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课题《基于特职融合的初中听障生面点课程的实践探索》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xxxx年度阶段研究成果二等奖。xxxx年12月,学校获“2021—xxxx年度青年文明号”称号。(一)成人教育。xxxx年,xx区10余家成人教育机构面向社会开展面点、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二)特殊教育。xxxx年,xx区共有xx籍适龄特殊儿童242人,其中区特教校就读109人。继续做好“三残”儿童入学工作和“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坚持为28名重度“三残”儿童学生上门送教,累计送教3600余课时,巡回指导600余课时。xxxx年3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开展情况。6月,区特教校参加市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运动会,共获52金、25银、29铜。xxxx年区特教校科研课题《基于特职融合的初中听障生面点课程的实践探索》获四川省科研课题阶段成果评比二等奖。3月,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出版《融合教育支持性课程理论与实践》。全年,xx区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特教校教学楼和采购设施设备,提升办学条件。
本文标题:区教育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42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