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3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13.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1、基本概念:活性污泥:以具有活性的微生物为主要构成的絮状悬浮物,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2、工艺流程出水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曝气与空气扩散系统曝气池进水来自初沉池二沉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二、活性污泥形态与活性污泥微生物1、活性污泥形态外观形态: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活性污泥又称为生物絮凝体。特点:⑴颗粒大小:0.02—0.2mm⑵具有较大的表面积⑶含水率很高,达99%⑷比重介于1.002—1.006之间组成:⑴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⑵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⑶原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⑷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活性污泥照片2、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的作用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细菌为主,世代时间为20—30min,主要细菌有: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大肠埃希氏杆菌等。真菌:主要是丝状菌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三类。主要摄食游离的细菌,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作用。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不经常出现,仅在处理水质很好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弧状菌丝状菌葡萄球菌变形虫小口钟虫草履虫吸管虫属累枝虫圆筒盖虫轮虫3、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增殖规律用增殖曲线表示。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整个曲线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延迟期或调整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但在质方面却开始出现变化。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增殖速度达最大,且为常数,所以又称等速增殖期。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增殖速度变慢,直至为0,细菌总数仍然增加直至最大。内源呼吸期(内源代谢期或衰亡期):细菌进行内源代谢,细菌总数在减少,增殖速度为负。4、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有多种学说。普遍认为: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成的实际情况来看,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与曝气池内能含量有关。能含量用F/M表示。F:代表有机物含量M:代表微生物的含量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1、初期吸附去除阶段:这一过程进行较快,能够在30min内完成,污水的去除率达70%。2、微生物代谢:将第一阶段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利用。13.2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一、活性污泥净化因素反应的影响:1、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2、DO含量:曝气池出口处一般保持在2mg/l左右。3、PH值:最佳PH范围为6.5---8.54、水温: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5、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酚、氰化物等。1、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MLSS=Ma+Me+Mi+Mii(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MLVSS=Ma+Me+Mif=MLVSS/MLSS一般情况下,f取0.7---0.8二、活性污泥系统的控制指标与设计、运行参数二、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1.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混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2.污泥容积指数:SVI静置30min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ml/g)这些污泥的干重静沉后的污泥容积混合液经min30SVI)/()/()/(10%干污泥gmllgMlsslmlSV一般为70~150(ml/g)时沉降性能较好,过低无机物含量过高,污泥活性不好,过高易出现污泥膨胀。Q-Qw、Xe出水曝气与空气扩散系统曝气池V、X进水来自初沉池二沉池回流污泥Xr剩余污泥Qw、XrXXVcRWXQX3、污泥龄:又称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定义: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的污泥量(△X)之比。4、BOD—污泥负荷与BOD容积负荷在具体工程应用上,BOD—污泥负荷以F/M表示。F/M=Ns=Q.Sa/X.V(kg/kgMLSS.d)又称BOD—SS负荷率定义:曝气池内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BOD。另外,还使用BOD—容积负荷用Nv表示Nv=Q.Sa/V(kgBOD/m3.d)定义: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选定适宜的BOD—污泥负荷的意义Ns:0.2—0.5kg/kgMLSS.d为一般负荷区0.1kg/kgMLSS.d为低负荷区1.5-2.5kg/kgMLSS.d为高负荷区0.5-1.5kg/kgMLSS.d为污泥膨胀区,一般不取。5、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活性污泥增长微生物的增殖是通过微生物合成与内源代谢两项生理活动完成的。微生物增殖的基本方程式:上式变形为:△XV=Y(Sa-Se)Q/V-Kd.Xv剩余污泥量计算:△Xv=Y(Sa-Se)Q-Kd.XvBOD-污泥去除负荷:Nrs=Q.Sr/V.Xv1/θc=Y.Nrs-KdY、Kd的取值:经验数据,城市污水:Y取0.4-0.6;Kd取0.05-0.16、有机污染物降解与需氧O2=a’QSr+b’VXv其中:对于城市污水,a’取0.42-0.53;b’取0.188-0.11esgdtdXdtdXdtdX13.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一、概述1、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目的:明确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DO等各项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2、常用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米-门方程、莫诺方程式和劳仑斯-麦卡蒂方程式二、莫诺方程式:1942年由莫诺提出。1、基本方程式:μ:微生物的比增殖速度即单位生物量的增殖速度μ=dx/dt/XKs:饱和常数,当μ=1/2μmax时的底物浓度,又称为半速度常数。SKSuusmaxµ∝v或µ=γv有机底物比降解速度v:v:有机底物的比降解速度即单位生物量的降解速度底物降解速率)(,max22maxmaxSSSSKvKXSKXSKvdtdSSKvvKS,低底物浓度,,高底物浓度,2.Monod方程式的推论结论:在高底物浓度条件下,有机底物以最大的速度进行降解,而与有机底物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而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污泥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并呈一级反应。结论:在低底物浓度的条件下,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的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呈Ⅰ级反应。3、莫诺方程式对完全混合曝气池的应用计算BOD—污泥去除负荷率NrsNrs=Q(S0-Se)/X.V=(S0-Se)/x.t=k2Se计算容积去除负荷率:Nrv=Q(S0-Se)/V=(S0-Se)/t=k2XSe计算有机底物降解率η=1-1/(1+k2Xt)4、常数值K2、Vmax、ks的确定常数值K2的确定:采用图解法确定(S0-Se)/x.t=k2.Se可按Y=aX形式作图VmaxKs的确定K2的取值:0.0168—0.02813、莫诺方程式对完全混合曝气池的应用计算BOD—污泥去除负荷率NrsNrs=Q(S0-Se)/X.V=(S0-Se)/x.t=k2Se计算容积去除负荷率:Nrv=Q(S0-Se)/V=(S0-Se)/t=k2XSe计算有机底物降解率η=1-1/(1+k2Xt)4、常数值K2、Vmax、ks的确定常数值K2的确定:采用图解法确定(S0-Se)/x.t=k2.Se可按Y=aX形式作图VmaxKs的确定K2的取值:0.0168—0.0281三、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1、概述于1970年建立了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两个新概念:⑴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⑵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量的底物利用率qq=(ds/dt)u/Xa两个基本方程式:第一基本方程式:1/θ=Y.q-Kd第二基本方程式:(ds/dt)u=k.xa.S/(Ks+S)2、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的推论与应用处理水有机底物浓度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关系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与θc的关系污泥回流比与θc之间的关系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度计算曝气池容积的公式:V=Q.Sa/X.VV=Q.(S0-Se)/K2.Se.XaV=Q.θc.Y.(S0-Se)/(Xa.(1+Kdθc))活性污泥的两种产率与θc关系合成产率:微生物增殖总量,没有去除由于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而使其本身重量减少的部分,用Y表示表观产率:实际上测得的微生物增殖量,没有包括由于内源呼吸而减少的那部分微生物量,用Yobs表示Yobs=Y/(1+Kdθc)13.7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与曝气池的工艺参数一、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早期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运行方式,1912年。1、工艺流程: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2、工艺特征:需氧速度沿池长逐渐降低供气量沿池长均匀分布,采用鼓风曝气。3、工艺参数4、优缺点:优点:处理效果好,去除率达90%以上,适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稳定的污水。缺点:⑴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⑵耗氧速度与供氧速度沿池长难于吻合⑶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二、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1、工艺流程2、工艺特征有机物浓度沿池长均匀分布;供气量沿池长均匀分布,采用鼓风曝气。3、工艺参数4、优点:⑴缩小了耗氧速度与供氧速度之间的差距⑵减轻了二沉池的负荷⑶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三、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它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的一种变形工艺。在工艺方面的改进:将回流污泥不直接进入曝气池,而是进入再生池,进行曝气,使污泥得到充分再生后,在进入曝气池。四、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1、工艺流程:如图2、工艺特征:3、工艺参数4、优缺点五、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1、工艺流程:如图2、工艺特征:3、工艺参数4、优缺点六、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系统1、工艺流程2、工艺特征:3、工艺参数4、优缺点七、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八、多级活性污泥法系统九、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十、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十一、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十二、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原理见图13.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一、概述1、在净化功能方面2、在工艺方面二、氧化沟1、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构造方面:池型:呈环形沟渠状,平面为椭圆或圆形。进水装置:双池以上设配水井、自控装置水流混合方面: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工艺方面:可考虑不设初沉池;可考虑不单设二沉池;BOD负荷低曝气装置:可采用横轴和纵轴曝气装置3、常用的氧化沟系统氧化沟的运行方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因此氧化沟系统必须设二沉池,分为分建和合建;主要有帕斯韦尔氧化沟,卡罗塞氧化沟和奥巴勒型氧化沟交替工作式:不单独设二沉池,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当作沉淀池用,双沟(DE)型和三沟(T)型卡罗塞氧化沟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奥巴勒(ORBAL)型氧化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1、工艺流程及其特征(1)工艺简单,可省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2)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3)沉淀效果好(4)不易发生污尼膨胀(5)通过运行方式调节(前加缺氧,厌氧时间)可脱N除P(6)便于自动控制(时间参数)(7)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装置三、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三、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2、工作原理与操作流入工序反应工序沉淀工序排放工序待机工序3、SBR工艺功能的改善与强化关于待机与流入工序关于SBR工艺的BOD-污泥负荷与污泥浓度关于耗氧与供氧问题4、SBR工艺的发展及主要的变形工艺3.SBR的发展在SBR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工艺,ICEAS、CASS、DAT-IAT、MSBR、UNITANK。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连续进出水、生物选择器、循环混合等功能。四、AB法污水处理工艺1.AB法特点①无初沉池②A,B段各拥有自己的回流
本文标题: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