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南六东1号注入站工程,是采油二厂2005年油田建设项目之一,施工地点采油二厂。二﹑施工技术措施1﹑电缆敷设工程1)电缆保护管全部采用镀锌钢管,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凹瘪现象,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和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2)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3)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4)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5)各种金属型钢材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坚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6)直埋电缆沟按图挖好,电缆井砌砖抹灰完毕,底砂铺完,并清除沟内杂物。盖板及砂子运至沟旁。7)线路较短或室外的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嗽叭指挥。8)电缆短距离搬运,一般采用滚动电缆轴的方法。滚动时应按电缆轴上箭头指示方向滚动。如无箭头时,可按电缆缠绕方向滚动,切不可反缠绕方向滚动,以免电缆松驰。9)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电缆上下分别铺盖10cm砂子或细土,然后用砖或电缆盖板将电缆盖好,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5cm。使用电缆盖板时,盖板应指向受电方向。10)电缆的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加工工业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11)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12)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13)电缆严禁有拧绞﹑铠装压扁﹑保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直埋敷设时,严禁在管道上面或下面平行敷设。2﹑盘柜安装工程1)盘柜安装,基础型钢安装图由技术人员提供,并对土建进行交底。2)对进入现场的盘柜组织验收,盘柜的外观检查﹑资料及配件的清点,并做好记录,上报有关单位。3)配电箱(盘)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器的金属外壳均应有明显可靠的PE保护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的双色线也可采用编织软裸铜线),但PE保护地线不允许利用箱体或盒体串接。4)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3﹑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A:直线杆须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B: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2)电杆基坑底采用底盘时,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底盘安装允许偏差,应使电杆组立后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3)电杆基坑底采用卡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土壤分层回填夯实。B: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深度偏差为±50mm。当设计无要求时,上平面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4)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宜设置防沉土层。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4﹑电杆组立1)电杆顶端应封堵良好。2)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直线杆杆稍的位移不应大于杆稍直径的1/2。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3)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稍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5﹑导线架设工程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3)绝缘导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4)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5)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6)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现象。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7)绕线过程中,应对导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脱钩﹑断头现象。8)在同一档路内,要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一个。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当有防震装置时,应在防震装置以外。9)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挡距内连接。10)当导线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的线股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11)裸铝导线在线夹上或在蝶式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缠包铝带,缠绕方向应与导线外层绞股方向一致,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12)绝缘子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13)导线紧好后,弧垂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mm。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宜一致,在满足弧垂允许误差规定时,各相间弧垂的相对误差不应超过200mm。6﹑拉线安装1)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处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mm。2)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与线路分角拉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3)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条拉线的受力应一致。7﹑杆上电气设备1)电气设备安装时应牢固可靠,电气连接应接触紧密,不同金属连接应有过渡措施,并检查瓷件表面是否光洁,有无裂缝﹑破损等现象。2)导线或避雷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树枝等杂物。3)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º-20º。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4)各种连接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符合规定。8﹑接地工程1)设备与接地连接时设断接卡以便于检测是接地网接地电阻,实际制作断接卡要求使用镀锌扁钢,但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破坏镀锌层,有条件的先用扁钢预制成半成品,到镀锌厂镀锌,连接部位涂电力复合脂,同时螺栓向上,以变于折卸和检修。2)采用垂直接地体时,应垂直打入,并与土壤保持良好接触。3)接地沟的回填土宜选取无石块及其他杂物的泥土,并应夯实。在回填后的沟面应设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100-300mm。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前应清除连接部位的铁锈及其附着物。5)接地体规格﹑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9﹑仪表安装工程1)仪表安装就位后,必须立即坚固基础螺栓,防止倾倒。在多台仪表盘安装就位时,手指不得放在连接处,严禁在仪表上放置工具等物件。2)校验用的交直流电源及电压等级应明确标注。电气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3)气源电压应与被校仪表相符。气动仪表的调校,一般不应采用乳胶管,防止爆裂。仪表(尤其是分析仪表)的调校应按照说明书进行。4)试车前应对仪表进行二次调校及系统试验,并应对信号﹑联锁装置进行通电试验。5)仪表安装竣工后,根据有关规程和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方可联动试车。全部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试车合格后,未经批准,严禁随意动用。10﹑保证质量技术措施1)严格按照GB/T19002-1994-IS09002:1994标准体系运行,使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设置专职质检员,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对施工班组实行奖优罚劣,以提高工程质量。3)认真实行报验制。进场材料﹑设备必须经过检验。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4)建立质量终身制制度,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做到责﹑权﹑利分明。5)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重来。6)制定严密的质量检验计划,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测”,施工班组每道工序要进行班组自检,工序交接互检,专业质检员进行抽检,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良率。防止在施工中发生“低﹑老﹑坏”等质量通病。三﹑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为消除实际或潜在的质量通病,以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和再发生,在制定以上措施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1)电缆进入室内电缆沟时,防止套管防水处理不好,沟内进水。应严格按规范和工艺要求施工。2)铺砂子﹑盖板或砖时应防止不清除沟内杂物,细砂或细土,盖板或砖不严,有遗漏部分。施工负责人应加强检查。3)防止电缆标志牌挂装不整齐,或有遗漏。4)配电箱(盘)的标高或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是由于测量定位不准确或者是地面高低不平造成的,应及时进行修正。5)盘后配线排列不整齐。应按支路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盘内。6)配电箱体周边,箱底,管进箱处,缝隙过大,空鼓严重,应用水泥砂浆将空鼓处填实抹平。7)放线时,导线发生扭绞﹑背扣﹑断股﹑磨伤。应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好导线。8)导线架设后,弛度超差。架设导线时,应注意温度与弛度的要求,认真观测﹑调整。9)绝缘子绑扎不正确,回头绑扎不紧,长度不够。应认真按要求绑扎,绑扎过程中,应经常用钳收紧绑线。四﹑安全技术措施1)杆上作业时,禁止上下投掷物品。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上下传递料具的小绳应牢固可靠。递完料具后,要离开电杆3m以外。2)登杆脚扣规格应与杆径相适应。使用脚踏板,钩子应向上。使用的机具﹑护具应完好无损。操作时系好安全带,并拴在安全可靠处,扣环扣牢,严禁将安全带拴在瓷瓶或横担上。3)所有绝缘﹑检测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保证正确可靠接地或接零。所有接地或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保护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不得混用。4)定期和不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接地﹑设备绝缘和漏电保护开关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检测维修记录。5)电杆就位移时,坑内不得有人。电杆立起后,必须先架好叉木,才能撤去吊钩。电杆坑填土夯实后才允许撤掉叉木﹑溜绳或横绳。6)大雨及六级以上强风天,停止登杆作业。7)工地建立安全领导组织,并有兼职安全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按规定用劳保用品。9)作业区设有隔离保护警示,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本文标题:电气施工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