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YYH-4-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4.1清洁生产标准4.2清洁生产评价4.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2003年9月16日,经省清洁生产技术专家小组实地审核验收,省经贸委、科技厅、环保局三部门联合评审通过,认定广东中成化工有限公司为广东省首批二十二家清洁生产企业之一。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1998年,中成化工启动了第一期清洁生产工程;公司共投入资金约1.2亿元,实施了五期清洁生产工程,完成清洁生产技改项目140余项,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超过6000万元。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中成化工实施清洁生产前后的收率及制造成本变化表清洁生产工程分期一期末二期末三期末四期末时间点1999-122000-122001-122002-12钠原子收率(%)91.295.497.397.8硫原子收率(%)94.496.298.198.6制造成本(元/T)3233304627152707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1.清洁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选择能源消耗低、原材料利用率高、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甲酸钠法”2.清洁生产技术改造①回收甲酸钠和亚硫酸钠②残液焚烧制海波③工艺尾气回收二氧化碳④全面推广可回收包装⑤综合利用原材料⑥淘汰燃油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清洁生产监控管理4.清洁生产绩效评估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从合成保险粉的工艺废水中每年回收甲酸钠12000吨,亚硫酸钠20000吨,价值约为4500万元从合成保险粉的工艺废水中每年回收海波5000吨,价值约为500万元从合成保险粉的工艺废气中每年回收二氧化碳3.5万吨,回收干冰1800吨,产品质量达到了食品级标准,价值约为3200万元全面推广可回收包装,每年节约薄铁板1.2万吨,年创效益1200万元。中成化工清洁生产案例综合利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成化工投产十年以来,保险粉的价格从7000元/吨降到少于4000元/吨,以10万吨计,年损失利润就有3个亿,但公司每年仍有1亿多元的利润。主产品保险粉年产能19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三分之一,是世界规模最大、出口最多的企业。第一节清洁生产标准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国家制定了清洁生产标准。属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性标准,标准代号为“HJ/T”。第一节清洁生产标准一、清洁生产标准体系的背景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种环境战略;实施主要通过:一、宣传教育把理念贯穿到生产过程中,使CP成为生产管理者、生产经营者、生产行为者的具体行动;二、把CP贯穿到环境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标准中,使CP环境战略成为环保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目标。一、清洁生产标准体系的背景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的环境标准体系,是把清洁生产环境战略落实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行为中的必要条件;是环保部门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为了使CP在一个更高、更具体的层次上发展,使清洁生产的成效能持续保持,一定要建立清洁生产的环境标准体系。二、清洁生产标准的有关概念(一)清洁生产标准由环保部组织制定并发布的国家标准,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二、清洁生产标准的有关概念(二)清洁生产指标是清洁生产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一个生产过程或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基准,直接关系到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判定。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三)清洁生产标杆清洁生产指标具有标杆的功能,可提供清洁生产绩效的比较标准。不断寻求和研究同一行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自身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的相关设计、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达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二、清洁生产标准的有关概念二、清洁生产标准的有关概念(四)清洁生产审核是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及废物产生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从原料到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及产品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实施,使企业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企业可使用更少的原材料、水和能源,生产同样的或更好的产品,效率更高,污染更少,利润更多,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二、清洁生产标准的有关概念(五)清洁生产评价根据对企业生产过程现状及废物流的调查了解,从系统及其投入、产出关系上考查、确立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清洁”部位的优先顺序,发现并提出系统中存在着的“不清洁”的问题。三、建立清洁生产的环境标准体系的原则(1)过程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2)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原则;(3)突出总量控制的原则;(4)突出重点、可操作性强的原则;(5)高起点、持续性改进原则;(6)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四、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框架由于各行业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产品、原料、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同,应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建立各行业的清洁生产环境标准。基本内容和框架包括三级环境标准和六类指标:三级环境标准:第一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第二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第三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基本要求201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名单(43家)四、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框架六类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指标五、清洁生产环境标准体系的作用(1)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依据和开展CP效果评价尺度;(2)企业确定自己清洁生产近期目标和持续进行CP的长远目标参照;(3)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或环境管理要实现的现阶段性目标;(4)成为企业清洁生产潜在能力和水平分析的依据和CP生产绩效公告的依据。七、中国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自2002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开展了50多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制定工作;截止2014年5月底,以分批发布了59个,见P129表4-1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汇总环保部2009年3月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订技术导则》(HJ469-2009);相对国内行业数量和需求,标准体系建立速度较缓慢;清洁生产所提环保措施建议,应是从源头围绕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和减污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国家发改委网站壳聚糖纤维无纺布壳聚糖纤维束壳聚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甲壳素纤维等生物质纤维列为鼓励类。第二节清洁生产评价清洁生产评价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从原材料选取、生产过程到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出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水平以及每一个环节的清洁生产水平,明确企业现有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各环节的清洁生产水平在国际和国内所处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措施和设立管理制度,寻求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机会和途径,提高企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分为潜力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前对现有生产状况评价)和效果评价(完成审核后进行的评价)一、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一)定量条件下的评价1.单项评价指数:是以类比项目相应的单项指标参照值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其计算公式为Ii=Ci/Si(i=1,2,3……n)2.类别评价指数:是根据所属各单项指数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而得。3.综合评价指数:采用了一种兼顾极值或突出最大值型的综合评价指数。I𝑝=𝐼2𝑖,𝑚+𝑍2𝑗,𝑎/2一、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一)定量条件下的评价4.企业清洁生产等级的确定分级制模式评价,将综合指数分为5个等级,按清洁生产评估综合指数IP所达到的水平给企业清洁生产定级。具体分级设想见下表。项目清洁生产传统先进一般落后淘汰达到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平均水平国内中下水平淘汰水平综合评价指数(IP)IP≤1.001.00<IP≤1.151.15<IP≤1.40<IP≤1.80IP>1.80(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条件下的评价1.指标等级的确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等级分值范围低中高等级分值[0,1.0][0,0.3)[0.3,0.7)[0.7,1.0]等级分值范围很差较差一般较清洁清洁分值[0,1.0][0,0.2)[0.2,0.4)[0.4,0.6)[0.6,0.8)[0.8,1.0]表4-3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定性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表4-4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定量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条件下的评价1.综合评价百分制,对原材料、产品、资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分别打分,然后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累加总分。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清洁生产方法学专家、清洁生产行业专家、环评专家和环保官员对权重值进行专家调查打分。调查统计结果见P134表4-5清洁生产指标权重值专家调查结果。项目清洁生产传统先进一般落后淘汰指标分数8070~8055~7040~5540表4-6企业清洁生产的等级评价结果(三)清洁生产评估综合指数评价模式的特征1.科学性2.综合性3.简易性4.适应性5.激励性6.可比性国家行业标准或调研资料类比项目参照指标工程分析拟建项目环保措施评述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产品成分全分析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模式计算评价指数结果判断及分析二、清洁生产的评价程序三、清洁生产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环境影响: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对上述作用、变化以及效应进行评价,并制定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作用:环境影响评价能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合理确定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和强化环境管理,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2.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不足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忽视了对技术低下、高消耗和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产生污染的管理。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评价污染物生产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了其有效性。3)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企业是否负担得起高昂的末端处理费用往往考虑较少,从而导致只有三分之一企业的末端处理设备运行良好。3.清洁生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进行清洁生产分析。2)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环保措施的分析可按清洁生产要求进一步延伸。(二)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的优势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三)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内容与存在问题1.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内容尚未有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导则,根据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评价,一般用指标对比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六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三)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内容与存在问题1.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内容(1)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述;(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三)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内容与存在问题2.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难点与存在问题(1)导则没有涉及清洁生产内容,导致环评中清洁生产部分的编写没有技术依据,编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多数行业缺乏评价指标体系,缺少行业先进水平指标,环评报告只能部分收集几个本行业或类似行业的指标进行简单对比;评价依据不充分;2.环评中清洁生产评价的难点与存在问题(3)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没有要求清洁生产的相关内容;只要不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都予通过。
本文标题:YYH-4-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3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