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备的磨损←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产生磨损。磨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形磨损,亦称物质磨损或物质损耗;一种是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或经济磨损。无论有形磨损还是无形磨损,其结果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减少设备磨损和在设备磨损后及时进行补偿,就必须首先弄清产生磨损的原因和磨损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经济措施。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一)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设备无论在使用或是在闲置过程中,都会产生磨损。磨损,即设备在实物形态上的磨损。设备在运转使用中,作相互运动的零、部件的表面,在力的作用下,因摩擦而产生各种复杂的变化,使表面磨损、剥落和形态改变,以及由于物理、化学的原因引起零、部件疲劳、腐蚀和老化等等。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既有正常磨损,又有因保管、使用不当和因受自然力的腐蚀(工作环境恶劣所致)而引起的非正常磨损。这种磨损的结果,通常表现为:1、使组成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原始尺寸改变。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改变零、部件的几何形状。2、使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性质改变,导致传动松动,精度和工作性能下降。3、零件损坏,甚至因个别零件的损坏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零件的损坏,导致整个部件损坏,造成严重事故。设备在闲置过程中,自然力的作用(如油封油质中的腐蚀性介质的侵蚀,空气中的水分和有害气体的侵蚀等等)是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如果保管不善,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措施,就会使设备受腐蚀,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面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造成精度和工作能力自然丧失,甚至因锈蚀严重而报废。在一般情况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的磨损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也称磨合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设备各零、部件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和微观几何形状(粗糙度)都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无论经何种精密加工,其表面仍有一定粗糙度。当互相配合作相对运动时,如粗糙表面由于摩擦而磨损。此时的磨损速度很快,磨损量和时间决定于零件加工的粗糙程度。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设备制造、修理的总装调试时和投入使用期的调试和初期使用阶段。当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表面经磨合磨损以后,磨损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正常磨损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如果零部件的工作条件不变或变化很小时,磨损量基本随时间匀速增加。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非常缓慢。当磨损至一定程度,零件不能继续工作时,这一阶段的时间就是这个零件的使用寿命。第三阶段称为剧烈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零件已到达它的寿命期而仍继续使用,破坏了正常磨损关系,使磨损加剧,磨损量急剧上升,造成机器设备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下降。例如,机器设备上的轴和滑动轴承之间的相互摩擦,在正常情况下,是由相互的配合间隙内的流体或半流体隔开,使它们不直接接触摩擦。当轴或轴承磨损至一定程度而仍继续使用时,就因间隙增大,造成油或油脂量不足,液体摩擦失去作用,使轴与轴承直接摩擦,磨损加剧。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如何使初期磨损阶段越短越好,正常磨损阶段越长越好,避免出现剧烈磨损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短,说明设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的质量好。正常磨损阶段长,说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长,就可以减少更换或修复的次数和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可利用率。如果能控制零、部件的磨损在未进入剧烈磨损阶段时,就采取了相应措施,说明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已具有一定水平,基本掌握了磨损规律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设备(或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初期磨损阶段以后没有一个明显的正常磨损阶段,有的虽然有正常磨损阶段,但时间很短暂,就直接进入剧烈磨损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除设备(或零、部件)的原制造(或修理)质量低劣外,在一般情况下,大都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如超负荷、超范围使用,引起作用力增加;因润滑不良,使两个相互运动的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摩擦;在两个摩擦面之间聚集了磨料和磨损物;等等。所有这些,均系使用不合理,维护保养不良所致。也有这样一种现象:由于组成设备的零、部件中,某些零、部件的工件特殊,它的磨损规律无一般零、部件正常磨损规律的一、二阶段,会直接出现剧烈磨损阶段,这种磨损叫特种磨损。特种磨损是零件表面因疲劳而损坏所致,一般发生在设备中用作传递力的零件,如电动机的轴键部分;花键轴和花键槽等等。(二)设备磨损的经济后果设备由于磨损,会导致性能、精度、生产效率逐步下降,消耗不断增加,废品率上升,与设备有关的费用(使用费)也逐步提高,从而使所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当有形磨损比较严重,或达到一定程度仍未采取措施时,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并由此会发生事故,使设备提前失去工作能力。这样,不仅要付出较大的修理费用,花较长的修理时间,才能恢复其性能、精度,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还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工人劳动情绪,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难以估量了。二、减少磨损的措施和磨损的补偿磨损会引起设备原值的降低。磨损严重的设备,往往造成不能正常运转使用。设备的磨损形式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补偿磨损的形式也不同。设备产生磨损后,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修理来消除的,这类磨损属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其补偿形式,一般称为磨损的局部补偿。另一部分是不能通过修理消除的,这类磨损属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一种是因可消除性有形磨损不及时或没有进行局部补偿,形成磨损的积累,导致提前丧失工作能力,修理代价大而不经济,需要置新的设备来替代。另一种是设备已到达其自然寿命,不能作为劳动工具继续使用、修理又不经济时,需要用同样用途的新设备来替换更新。用设备更新的技术措施进行有形磨损补偿,称为磨损的完全补偿或整体补偿。磨损的补偿,是为了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有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基础技术管理工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从设备的磨损规律得知,正常磨损期越长,设备的使用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要使设备在使用期的使用效果最佳,就必须使正常磨损期等于设备的自然寿命。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以后,希望它在使用期的可利用时间越多越好。设备使用效果的时间可利用率的高低,是由设备停机检修时间决定。设备的停机检修时间越多,可工作的时间就越少,时间可利用率就越低;反之,时间可利用率就越高。我们的理想是,要求设备的时间可利率为百分之百。要达到这一目标,涉及各方面的因素,就设备自身而言,除构成期的质量(包括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结构的合理性,选材的先进性、合理性,加工、制造的质量保证程度,等等)是基础条件外,使用期的正确、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认真地管理,是延长设备寿命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时间可利用率的基本条件。实际工作中的无数事例表明,相同型号、同一制造厂在同期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工作,由于使用和维护保养条件的优劣,使用效果悬殊很大。这种情况不仅在两台设备之间,即使在同一台设备,会因不同的操作使用人员之使用、维护保养水平的差异,使用效果也不相同。例如有一工厂的钢桶缝焊机,虽已使用了二十年,却未进行过大、中修理,小修理次数也不多,故障停机次数很少,设备仍保持应有精度和性能,外观犹新。操作使用这台设备的,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他的经验就是正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切实做到“爱护设备就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这样的事例,在很多企业都有。由此说明,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可以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大大压缩设备的检修停机时间,提高时间可利用率。因此,设备使用期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上。一、正确使用设备做到设备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是:按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和实际需要配备设备,使其配套,布局合理、协调;依据设备的性能、承荷能力和技术特性,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选择配备合格的操作者;制订并执行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法规,包括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操作者按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维护设备;具有保证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的客观环境,包括必要的防护措施和防潮、防腐、防尘、防震措施等;建立和执行使用设备的各项责任制度。使用设备的管理,就是依据这些基本条件,对设备从与供方签订合同起,直至退出生产为止,通过计划、组织、教育、监督以及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磨损,保持设备应有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果。(一)合理配备设备生产部门合理配备设备是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使用效果的前提。合理配备,就是企业应根据生产能力、生产性质和企业发展方向,按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实际需要配备和选择设备。在配备和选择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考虑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的成套性。不然,就会产生设备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生产安排不协调,影响正常生产进行。2、设备的配备,在性能上和经济效率上应相互协调,并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变,品种、数量和技术要求的变化,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各类设备的配备比例也应随之调整,使其适应。3、在配备设备过程中,切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一个企业内,在全面规划、平衡和落实各单位设备能力时,要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和最高利用效果为出发点,尽可能做到集中而不分散。4、有的专用设备,如果能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进、改装或通过某项工模夹具的革新来解决,就不要购置专用的设备。5、在配备设备中,要注意提高设备工艺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期短的产品。(二)新设备的使用新设备的使用,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环节:1、操作工的选择和培训应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复杂程度,择优挑选责任心强、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能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学习。现在,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多功能的高效设备、程控自动化设备日趋增多,这些设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对操作使用要求高。操作者不具备一定文化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是难以掌握和操作的,使用不当不仅发挥不了设备应有的效能,甚至会把设备损坏。在选择操作工人时,必须经过:(1)文化知识和智力选择。(2)专业知识学习、考核。(3)操作使用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培训,并经过全部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才能成为一名符合要求的设备操作者。2、拟订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应根据设备说明书上所规定的技术要求性能、结构特点、操作使用规范、调整措施等,组织拟订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向操作人员提出操作使用要求的规范,并组织学习,使他们能掌握、熟知操作使用设备的具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在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中,要具体规定设备的使用范围、要求、方法、操作和保养的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在拟订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要拟订保养细则。设备保养细则的内容,包括外部保养和传动系统、安全装置、润滑系统、操纵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计量仪表等等各项保养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明确规定保养时间。3、明确岗位职责对单人使用的设备,在明确操作人员后,必须明确其职责;两人以上同时使用或单人操作有两、三班制生产的设备,应明确班组长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三)设备的正常使用过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与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操作技术管理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管好、用好。在使用过程中,要求:1、按设备技术性能合理地安排生产任务生产者应依据设备的性能、技术条件、加工范围、载荷能力等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不能超负荷、超范围使用设备;不能片面追求产量而拼设备,该修的不修或挤占设备保养时间。要避免“大马拉小车”,造成设备、能源的浪费。2、加强工艺管理设备完好与否,是工艺管理和操作过硬的先决条件。然而工艺的合理性又直接影响设备的状态。从一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表明,由于工艺的不合理,因动载荷加大,磨损速度加快,磨损量增加,使设备的修理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3、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工人要根据设备的有关技术文件、资料上规定的操作使用程序和设备的特性、技术要求、性能,正确、合理使用设备。为了保证设备得到正确、合理使用,要定期组织操作工学习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
本文标题:设备的磨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6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