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abd-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doc 24)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1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从长期趋势看,我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人口的刚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为统筹粮食生产发展全局,指导中长期粮食生产发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规划。一、我国粮食需求和发展潜力分析(一)供需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快速恢复,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产不足需的态势依然存在。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9680亿斤,消费量为9914亿斤,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增长较快。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2根据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需状况,未来5~15年农业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贸易等变化趋势,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发展态势: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在党中央惠农强农政策指引下,近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但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这种状况决定了紧平衡将是中长期我国粮食供求的常态。二是供求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趋于增强。近20年来,品种间、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结构失衡,越来越成为粮食供求矛盾的主要特征。从品种看,稻谷往往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从区域看,粮食主销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地区。从消费结构看,尽管近些年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口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我国口粮消费比重较高的农民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农村口粮消费在较长时期内仍会占较大比重,对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依然较大。三是粮食生产重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省份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从粮食盈余或基本自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3给状态逐渐变为粮食大量调入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仍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但其盈余量也在逐年减少;黄淮海地区保持着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粳稻、玉米等商品粮源供应地;西部地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粮食生产能力降幅虽然不大,但退耕户的细粮消费量明显上升,小麦、水稻的需求量增加。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四是国际粮食贸易对国内调剂空间有限。近年来,国际粮食贸易基本趋于稳定,年均贸易量大体保持在4800亿斤,约为我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50%左右。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着明显的“大国效应”,我国粮食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2%,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不仅会拉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扬,还将打破现有的世界粮食贸易格局。从粮食供需总体态势看,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在确保口粮供给的前提下,注重解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问题,根据粮食生产格局的新变化,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科学谋划粮食的生产力布局。(二)中长期粮食需求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4按照我国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预测,预计到2010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将达到10350亿斤左右。从消费类型看,口粮消费4706亿斤,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为45.5%;饲料粮消费4037亿斤,比重为39%;工业用粮1400亿斤,比重为13.5%。到2020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11300亿斤左右。(三)生产能力潜力分析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其他发展条件,未来粮食仍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潜力。主要途径有:一是提高良种良法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从历史经验判断,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平均每10年更新换代一次,每次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品种更新周期还将进一步缩短。初步判断,未来15年,通过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及配套节水节肥技术,我国粮食单产有望再提高10%,可新增生产能力1000亿斤左右。二是提高农田基础产出能力。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仍占65%,通过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和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未来15年使1/3的中低产田约4亿亩耕地的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按每亩耕地提升一个等级具备增产200斤能力测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00亿斤左右。三是加强植物保护。据测算,我国每年病虫害造成粮食损失高达500亿斤左右。通过加大保护措施,如果损失率降低2个百分点,能减少粮食损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5失200亿斤。四是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目前,除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外,水稻、玉米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还有较大的增产减损潜力。初步分析,水稻机播机收面积各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增产和挽回损失3亿斤。按今后水稻播种面积不少于4.2亿亩、单产不低于800斤,到2020年水稻机播机收面积均达到70%的比例测算,还可增产和减损水稻150亿斤。此外,我国为数不多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还具备一定的粮食生产潜力。综合上述几方面因素判断,未来15年我国已开发的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的增长潜力约在2150亿斤左右。但粮食生产能力潜力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再由实际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粮食产量,仍受以下四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耕地面积下降。“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的18.31亿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总面积仍将减少3000万亩。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始终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的40%左右,仍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三是粮食科技进步缓慢。超级稻等增产科技尚未大面积推广,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力度弱。四是比较效益低。种粮每亩收益一直在几百元左右徘徊,相对于经济作物等其他生产效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6益一直偏低,粮食播种面积难以稳定,2005年比1998年净减少1.5亿亩。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增长潜力和制约因素看,影响未来我国粮食发展的因素既有资源型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但主要在于政策性因素。从现实情况看,为尽力降低耕地减少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国家必须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稳定在合理水平,并采取积极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推广,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生产所必需的播种面积,并大力提高单产水平,以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和产量的稳定与增长。――“十一五”期间,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5亿亩以上的前提下,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和病虫害防控力度,使1亿亩耕地提高一个地力等级,分别扩大水稻机播、机收面积15个百分点以上和2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可恢复到10000亿斤左右,比2005年增产320亿斤。――2011~2020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5亿亩以上,粮食作物品种全面更新,大部分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耕地基础地力普遍提升,水稻机播机收比例均达到70%,病虫危害实现有效防控,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到10700~10800亿斤,比2010年再增产700~800亿斤。二、我国粮食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7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三农”工作理论、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近年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中长期粮食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受资源短缺约束、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等因素制约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立足国情,从系统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确立我国粮食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战略。(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围绕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调动中央各部门、地方、农民等各方面积极性,聚集科技、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合理布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促进增效,构建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合理布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根据现实粮食生产水平和潜在生产能力,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通过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目标和措施,指导分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cnshu.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cnshu,加入cnshu.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8——主攻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加大良种良法为主体的科技投入,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稳定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优化结构。优先抓好水稻、小麦两大品种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积极发展玉米、大豆、薯类及杂粮生产,促进饲料和工业用粮的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等粮食替代产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粮食生产压力。——促进增效。正确处理好增粮与增收的关系,坚持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的粮食发展道路,积极推广应用节本增效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和价格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增效、规模增效、科技增效的有机结合,确保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构建长效机制。明确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职责,形成协调一致的目标支撑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销售、储备、贸易的监控、预警和调控,促进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综合运用政策、价格、法律等多种手段,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本文标题:abd-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doc 2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8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