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民风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客观地分析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各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将干部队伍建设好发挥好。一、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近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还存在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许多因素,主要表现在:从选人的角度来分析,选人渠道不够宽广,是影响干部队伍素质的首要因素。目前,在干部的选拔上,虽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选拔措施,不能做到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首先,选人的视野不宽,选人的范围不广,干部的人选虽然通过民主推荐来确定,但由于民主推荐的范围设置上,设置了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等框框条条的限定,使民主推荐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其次,在干部人选的确定上,习惯性局限于“熟悉”的干部,不熟悉的干部很难进入“伯乐”的视野,由于选人视野不宽,加之忽视了不同县域的特殊性以及对干部能力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忽视了干部的个体差异性,把干部当成“通才”和“全才”来使用;再次,竞争性选拔没有形成常太化,干部的任用,从上往下派的多,从下推荐往上提的少,组织推荐考察任用的多,公开竞争选拔的少,许多在基层“默默无闻”的干部因没有公开竞争的台平,而未能进入组织选拔视野。选人的渠道不宽,显然很难选拔到更为优秀的人选,因“先天”不足而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从培养的角度来分析,培训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能力建设的最要因素。时代在突飞猛进,形势在不变化,对干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既要增强执政能力,又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既要提高驾驭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既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又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仅靠上任前蓄备的潜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培训、不断的历练、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来实现。但是,目前在干部培训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存在着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在干部的能力提高上,缺乏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导致干部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够,而存在“学风淡,玩风浓”的现象,虽然参加了各类党校学习、专题培训、但缺乏学习新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动性,虽然外出考察不少,但多为走马观花,缺乏深入思考、吸引经验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高。从激励的角度来分析,激制机制不够灵活,是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外在因素。目前,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上虽然建立了一些一些制度,但在执行没有到位,建立了一些机制,但不够灵活,有些机制尚未建立,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一是虽然建立了干部任期制,但未能严格执行,存在部分干部变动频繁或未到期就变动的情况,不利于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方法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利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未能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从监督角度分析,监督措施不够有力,是影响干部廉洁自律建设的关健因素。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虽然建立了各种廉政和监督制度,纪检监察部门也在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但对干部人、财、物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监督措施落实也不到位,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监督措施就显得更加弱化了。监督措施不力,让一些私欲膨胀、自律意识能的干部,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玩弄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最终滑向腐化坠落的深渊。从考核角度分析,考核评价不够准确,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退出机制的根本因素。一方面,考核指标设置不够量化,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评价指标内容涵盖面虽比较全,但指标过于综合笼统,考核评价指标不够量化,定性评价的多,定量评价的少,操作性不强,按这一指标进行考核,很难真实地评价干部;另一方面,考核方法也不够完善,日常考核较少,除了干部的提拔使用考察外,干部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的年度考核,且考核缺少“纵向”与“横向”的考核分析,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实行严格量化考核,也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由于对干部考核不够量化、不够科学、不够准确,很难作出真实的评价,考核结果很难使用在干部退出机制上,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健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渠道。一是要解放思想,打破地域、系统、单位、级别的框框条条界限,把视野放得更宽,范围定得更大,选拔对象扩得更广,选择余地留得更阔,选出的干部质量就会更高,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工作比较突出的地方选人,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选人,从创造出突出政绩的艰苦环境中选人,积极探索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的选任办法,拓宽用人视野;二是要大胆采用竞争性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要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大力推行公推直选、“两考一推”、公开招考等方式,搭建竞争平台,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干部参与竞争,展示才干,以此拓宽选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建立健全超前育人机制,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后备人选,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培养计划,保证多层次更新递进,滚动发展,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的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强化培训效果,促进能力提升。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针对干部平时忙于各种事务,很少能够深入学习各种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要通过脱产学习,使他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要围绕发展的中心任务,进行专题培训,有利于干部对中心工作更深入的研究,更全面的掌握,更有力的推进;要根据干部个人的能力缺陷,有针对性选派到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区挂职锻炼,使干部能够领会上级机关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能力提升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高。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干事创业。一是针对部分干部变动频繁,不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严格执行干部职务任期制,严格控制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层层进行把关,以此确保干部安心干事创业;二是要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较长的,经综合考核,实绩突出,要有职务或工资上的激励措施,以此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不断探索完善干部职级待遇、经济待遇、精神激励、保障制度等配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干事创业;四是要采取适当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增强干部的使命感、荣誉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落实监督措施,确保清正廉洁。以加强对干部人、财、物监督为点,认真落实四项监督措施:一是要建立干部用人行为年度检查制度和离任检查制度,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干部用人行为的办法,落实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加大选人用人的监督,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干部述职述廉和重要工作、重要情况、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开展干部群众公信度调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三是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四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交流任职和回避任职制度,扩大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交流范围,扩大州市之间干部的异地交流力度,确保清正廉洁。科学考核评价,完善退出机制。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是准备使用干部的基础,也是完善干部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科学考核,准确评价。一是要突出重点,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德”重点考核政治态度和思想品质,“能”重点考核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和心理素质,“勤”重点考核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绩”重点考核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和基础建设等,“廉”重点考核廉洁自律等,将“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比较,作为调整干部的主要依据。二是要坚持五个结合,完善考核方法。即:坚持干部测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仅要在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测评,还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坚持述职汇报与实绩考核相结合,既要听取干部的述职汇报,更要实地考察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效;坚持“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既要考核明显的发展成果,又要考核潜在的发展效应;坚持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到各县的自然条件、工作基础、资源优越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区别对待,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坚持实绩考核与成本考核相结合,对政绩的评价要引入成本分析,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投入和代价,把发展的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标准之一,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充分远用考核结果,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判、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机制,采取降免、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以此完善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本文标题: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1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