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政经》第八章专题 生产关系调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推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和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资本组织形式的调整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关系,以促进生产力,资产阶级运用股份公司这一形式,不断扬弃已经陈旧的资本组织形式。这种调整不会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却能不断地推动着资本主义向前发展。(1)横向合并19世纪后30年横向兼并形成托拉斯组织形式的股份公司,主要产生于19世纪后30年第一次兼并高潮期间。这种托拉斯生产关系能够扩大企业规模使社会生产进一步社会化,可以使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投资费用,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案例:早期的美国,地区割据严重,开始修建铁路时,有实力在美国大陆兴建统一线路的公司为数有限,大部分是各家公司划地分割,但建设路线不尽合理。19世纪下半期的美国,在各个垄断集团基本上分割了美国大陆铁路网的势力范围之后,铁路企业为了扩充实力,进行横向兼并,实力强大的铁路公司兼并一些衰落公司,逐步把分割的线路连成一线,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统一铁路线。(2)纵向合并20世纪20年代后通过大量纵向兼并形成康采恩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利用股份公司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本组织形式的变换。案例:20年代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通过大量纵向兼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完整生产体系的联合企业,控制着勘探、开采、冶炼、运输和销售等所有再生产各个环节。原料大部分分布在众多的亚非拉国家,在20多个国家设有数十家冶炼厂,拥有近百艘油轮,进行往返运输,它的销售机构更是遍布全球,在世界燃料市场上经营着近万个加油站,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康采恩之一,该公司长期垄断着美国石油工业,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此外还有福特、通用等也属于这一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化和协作关系的出现,这种“大而全”的康采恩组织形式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予以进一步调整。于是,一些部门的庞大的联合企业被在零部件和工艺加工专业化生产基础上进行整体装配所替代。20年代以后,庞然大物的福特汽车公司康采恩联合体已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因循守旧,不思改革,生产就逐步缓慢下降。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公司把原来的联合企业形式进行了组织调整,打破了联合体的格局,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与协作关系,生产很快有了突破性发展,在短时期内就赶上并超过了福特。(3)混合合并混合联合股份公司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大型公司兼并了多部门企业,把一些互不关联的部门凑合在一起,进行多样化生产和劳务,形成一个多部门生产的混合体,这种进行多部门经营的多样化企业称之谓混合联合股份公司。这种混合联合股份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资本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企业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采取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的一种措施。产生背景:较高垄断程度下,企业家拥有更多的资本不可避免地流向别的部门,哪里有利可图就流向哪里,哪里利润高,就会集中更多的资本,于是,混合联合股份公司就在这种流动中得以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新部门、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控制这些新兴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取高额利润,所以,企业纷纷向新兴产业部门渗透。混合联合股份公司的这些有利因素,对当时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本集团采用了这种混合联合股份公司,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果。混合联合股份公司的消极因素:企业规模十分庞大,管理体系非常杂乱,非生产人员比重提高,管理费用迅速增长。货币市场上资金漂泊无定,影响资金市场的稳定,加剧了生产、市场和资金的不稳定性,从而造成更大范围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一旦进入新的领域,生产过程不熟悉,打进新的市场,需要与原有市场保持者进行争夺,难以与之抗衡,很难适应新市场的需求,从而生产下降,利润减少。整个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长期滞胀局面,对西方经济是一次沉重打击,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从深层次去找原因,正是微观经济出了问题,企业组织内部机制运转失灵,多样化的混合联合股份公司暴露出来的矛盾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从《美国统计摘要》提供的官方资料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兼并高潮实际上是对混合联合股份公司大力调整时期,企业的兼并以舍弃卖出原来多样化经营的兼并为主。通过20世纪80年代股份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对原来一些与本企业生产毫无关联的生产部门进行了舍弃,企业结构予以合理化,企业生产效率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美国企业内部机制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4)跨国公司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飞速增长,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的社会化进行了又一次重大调整,出现了跨国公司这一资本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资本集团为了对外经济扩张,获取最大限度利润,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生产、销售网,控制所在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国际化资本组织形式。产生原因把资本输往国外,寻求获得高额利润。随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各个国家的企业都力图用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通过世界市场机制,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越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更多地采用生产资本输出办法,在国外直接投资,从而占领东道国的市场,并与其它国家资本集团进行争夺。积极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发展,跨国公司功不可没。资本组织形式向跨国公司转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购并集中在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了生产力向新的方向发展。消极影响激化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处于依附境地、为外国资本所控制,资源受到掠夺、不能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把污染工业转移到这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模式单一、难以摆脱跨国公司的制约,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局面。(5)跨国公司资本组织形式与横向兼并形成的托拉斯资本组织形式相结合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跨国公司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组成新型的规模庞大的国际托拉斯股份公司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运用新的生产关系调节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一轮兼并浪潮就是一次势力范围重新组合的战略性兼并,资本集团通过横向兼并机制在同一部门同一产品同一市场上,在世界范围内组成新型的国际托拉斯股份公司,增强垄断实力,加强集团地位,分割势力范围。曾经,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封面文章的标题就是,“为了争夺霸权而竞争”,“美国正进行新一轮大公司时代”,其目的在于“扩大规模,控制市场,迎接内外竞争的挑战”。根据欧盟官方资料,自90年代以来在欧盟跨国企业兼并中,有一半以上的兼并活动都是在同一部门同一行业内为了扩充垄断势力而进行的横向兼并。产生原因:抢占市场。获得技术。案例美国波音与麦道两家大型飞机制造公司控制着世界市场大部分份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资本集团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联合起来组成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德国生产机身,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尾翼,最后在法国总装,把欧洲飞机制造业各国优势统一组合起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对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形成了很大威慑。波音与麦道两家公司选择合并。这是争夺飞机制造业全球霸主地位的严峻斗争,欧盟委员会亲自出马予以干预。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欧洲空中客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由一家组织松散的联盟公司,目前合并为一个组织紧密的经济实体,成为新型飞机制造国际托拉斯组织,进一步发挥联合优势。总结: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变换不同资本组织形式的股份公司,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经济就发展,当社会经济还来不及或无法改变股份公司形式来适应生产力性质时,经济就呈停滞状态。总结:两种趋势同时并存,相互交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这样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然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是不可能解决的,最终必将由新的社会形态取而代之。(二)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调节1、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是“股东治理模式”。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投入者应独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关注股东利益保护,强调“股东主权”,认为企业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物质资本所组成的集合。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股东利益至上是公司治理的逻辑。企业目标的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公司承担起更多的的社会责任,利润只是实现公司利益的一种手段,而非公司发展的唯一目标。所有者、债权人利益、消费者利益,雇员的参与、社区的影响和政府的管理,都是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企业的命运不再取决于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经济行为的廉正性与可信度,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都应有平等机会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而企业的财权配置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为保证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实现要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利益相关者: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从企业发展目标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践中管理层做出经营决策时,除了保证投资者即股东的利益和投资回报外,将充分考虑其它相关者的利益或权利要求,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要求:(1)企业决策要考虑相关者的行为、利益;(2)公司董事会要有一部分外部相关者进入;(3)各种代表相关者利益的机构在起作用;(4)促使企业建立一种新的商业道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各利益主体需要一种新的协调关系,给企业创造一种更加和谐的经营环境,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在当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具有“参与资本”,“参与企业管理”和“参与利润分配”三项权利,这种“三参与”也使传统的劳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2、雇员持股计划、工资自治和利润分享制背景-----现代企业组织效率障碍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公司制的产权关系和制度安排解决了出资者(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问题,但是却并没有解决好调动劳动力要素的积极性问题,这已成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组织效率的障碍。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劳资关系,劳资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本质特征。为了缓解劳资关系的严重对立和恶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家都开始改变传统的剥削方式,调整传统的劳资关系。在微观方面,资本家在自己的企业范围内对劳资关系进行调节,建立劳资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产生现代经济发展所需投资的增长与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数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为促进现代企业发展,解决这一矛盾,股份公司广泛向社会发行股票,把分散的个别资本集中起来,即资本所有权社会化,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资本所有权社会化体现为资本所有权日益分散化,其标志是:以家族或少数个人集中拥有的公司或财团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劳动者越来越多地拥有股份。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人力资源、特别是知识型员工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稀缺要素,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要素;同时,人才评估等社会信息显示系统在技术上也日趋成熟,专业化人力
本文标题:《政经》第八章专题 生产关系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2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