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信息商品的生产(1)
信息商品的生产一、信息商品的供给函数二、信息商品的生产要素分析三、信息商品的成本分析四、厂商的竞争策略五、信息商品的版本设计六、知识产权保护第一节信息商品的供给函数1、商品的供给函数2、供给弹性分析3、信息商品的供给因素分析1.1商品的供给函数信息商品的生产问题,也是信息商品的供给,经济学上使用供给函数来研究这个问题。对商品生产而言,影响供给函数的因素如下:商品的需求:商品需求的直接反映。生产的成本:反映商品供给资源的稀缺程度。生产的技术水平: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相关商品的价格:行业内外的竞争程度。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价格信号可以综合反应上述因素,将供给函数表示为:其中,Q为供给量,P为价格。),(PfQ1.2供给弹性1、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之内,一种信息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分析是反应了供给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创造性知识产品严重短缺,弹性为0,由于知识创新能力的稀缺,知识型信息商品的供给弹性都小于1,而消息型信息商品不需要创新,供给弹性都大于1,网络上消息型商品趋向于严重过剩。2、供给的交叉弹性:相关信息商品的价格对某信息商品供给的影响。比如VCD和电影产品。3、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预期价格的变化对信息商品供给的影响。11=1=0=供给具有弹性供给具有刚性供给弹性不变供给资源严重短缺供给资源严重过剩QPdPdQQPPQPPQQes1.3信息商品的供给因素分析和物质商品相比,影响信息商品供给因素有一定的特殊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也不同:需求因素:对于物质商品而言,人类的需求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购买力有差别。但是信息商品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教、文化的先进有密切关系。信息生产力因素:信息生产力包括信息劳动者、信息技术、信息工具、信息网络、信息科学理论及方法,生产力因素确定信息生产的成本和效率。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价格的高低是生产者利润的直接体现,是信息生产者决定供给与否的判据。信息市场的成熟程度:信息市场的成熟程度决定了信息商品化的高低,决定了商品的交易成本,信息商品的供给弹性直接影响商品生产者的效益。第二节信息商品的生产要素分析1、生产要素组成2、要素的组合分析2.1信息商品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学将将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个因素。可以用生产函数描述各个因素的关系。1、生产信息商品的劳动是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专业性强。可以分为体力和智力,其中智力因素又是主导因素,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存储丰度和理解利用能力(存贮在文献中的知识,熟悉文献及查阅方法);劳动者在大脑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资本要素: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调查财力、传播渠道、信息基础设施等。对于信息商品生产而言,下列独立的要素:3、劳动中的组织和管理要素:在的科研、信息开发、软件设计等生产过程中组建什么形式的团队。4、资本中的信息资源要素:作为社会公共资产的信息资源和作为私人信息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多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将信息商品的供给。由于信息具有多层次性,多次消费性,使得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不同,在一定意义上,信息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此在生产函数的设计中,要特别注重这个特性,避免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前发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对生产函数中某一要素的逐渐增加,边际产出量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被成为边际报酬递减。这表明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和固定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比例。比如,任何生产型企业,在技术条件和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工人的数目只能到一个最大值,再增加工人数目,会产生窝工。在信息商品的生产中,可以利用公共的信息资源减少资本和劳动的瓶径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呈现报酬递增现象。2.2要素组合分析风险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特别是第一次生产)具有不确定性,投入产出关系只能是一种随机概率关系,很难保证投入多少资源就能产出多少信息。自主性:智力活动导致个性化、自治、自主性;难判断失败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开发和生产过程难以控制;需要尊重生产者的自主,但是也不是放任自流。在上述的生产要素中,需要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比例,在这个比例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组织要素最优化、体力劳动最大化、物质设备投入最化。可以避免风险和控制最优化。在信息生产的实践中,调研、信息检索、咨询等应该占据比生产更重要的位置。第三节生产成本分析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2、不变成本分析3、可变成本分析4、规模经济5、边际成本和学习曲线3.1经济学的成本概念总成本(C):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厂商的总投入,包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不变成本(F):一个生产周期内,厂商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比如厂房、设备等。可变成本(V):一个生产周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付出的成本,比如人力、利息等成本。边际成本(MC):一个周期内,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平均成本(AC):一个周期内,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CMCCQFACCQQVdQdCQCMCQQVQFQCACQVFVFC,为要素价格,/C,)(IF,,/)(//)(3.2不变成本分析信息商品的不变成本=可转化成本+沉淀成本(sinkingcost),沉淀成本通常必须在生产开始前预付,沉淀成本的比例高是信息商品生产的特点。沉淀成本体现在:芯片的设计费用;软件产品的研究发展费用;技术维护和培训服务准备费用;品牌产品差异化费用;上市前的推广费用等。信息服务业集中体检了这些特点:信息服务业的成本只与信息本身的内容、信息的采集渠道和处理方法有关,与用户的需求无关。信息运营业的电话设备、有线电视、光纤、芯片等基础设施的成本也十分巨大,在运营服务开通之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也是沉淀成本。摩尔第二定律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是以设计和测试的复杂,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为代价的。一条半导体生产线的成本,1966年为1400万美元,1995年为15亿美元,1998年为30亿美元,到2005年可能需要100亿美元,生产线成本大约每3~4年增加一倍。这一成本变化规律也被称为摩尔第二定律。所以有人预测十多年后,经济上无法承受可能会先于技术上的限制,使摩尔定律不再适用。后发优势: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具有后发优势。比如,中国现在的电信网络系统比澳大利亚的网络先进,澳大利亚的许多模拟网络仍然在运行。这个现象也可以用信息产业中的高沉淀成本来解释。根据摩尔第一定律,信息基础设施有很强的时效性,当一个地区的固定成本投入很大,需要多年收回,而采用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反而低,就会产生后发优势。比如光纤网和固定同轴电缆网,GSM网络和CDMA网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信息经济中的后发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越的机会。3.3可变成本分析信息生产的可变成本结构和物质生产不同,主要有:生产(复制)成本和不变成本相比非常低;每一份拷贝的的单位成本基本不变,生产拷贝的数量不受生产能力限制。没有设备折旧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比如,对于电信服务业,在设计容量的范围之内,新开通一个用户,不需要增加成本。对于互联网服务业,同样多增加一个访问用户,也几乎不增加成本。由于可变成本的特点,对于厂商来说,一种信息产品的生产数量理论上不受限制,可以覆盖全部市场。3.4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或者说平均成本是否大于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时,随着产量的扩大,平均成本下降,存在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产量继续扩大,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相交或重合,MC=AC,,在一定产量以内,规模收益不变,假如产量继续扩大,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出现规模不经济,Q1为最低规模效益(minimumefficientscale),Q2为规模经济的最大产量,否则就进入规模不经济的范围。固定成本和规模经济可变成本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AC1AC2MCACMCACACMCMC2、不变成本和规模经济:在两种产业中,固定成本F1F2,MC1=MC2。固定成本小,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接近,产量增大时,平均成本下降速度慢;固定成本大,平均成本的下降速度快,规模经济在固定成本较大的行业中体现明显,固定成本是影响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生产中固定成本较大,信息生产符合规模经济原理。3、可变成本和规模经济由于平均成本AC=F/Q+C,在C为常数的情况下,当FC的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接近的速度比较快,规模经济特征明显。对于信息产品生产,由于C逐渐接近零,所以也体现出规模经济的特征。总之,信息生产是规模经济的最好体现。3.5边际成本和学习曲线物质商品的生产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显性的”固定,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逐渐降低,称之为“学习效应”或“干中学”。信息商品的生产中,知识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学习更为重要。学习的普及,可以降低知识生产成本,知识的自由传播,降低了知识的流通成本。但是知识的“内在化”需要过程,技术能力不能象商品可以购买,它也是一种“传递式”的能力,需要生产者参与生产过程,因此人力资源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信息商品的生产中,随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生产的边际成本随时降低,所以信息商品生产体现了“干中学”的规律。价格学习曲线累积产出边际成本有关信息商品生产的总结信息商品的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固定成本会成为沉淀成本;生产拷贝的数量不受生产能力的限制,可以无限供给;信息产品的生产符合规模经济的规律信息产品的生产符合“干中学”的原理。作业证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出售同类信息产品的信息市场是不稳定的市场。要求: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逻辑演绎得出结论。第四节厂商的竞争策略1、信息市场的稳定结构2、成本领先策略3、差异化策略4、竞争策略的选择4.1信息市场稳定的结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同一种商品市场中,每一个供应商都没有单独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因此价格可以看作外部因素。对于同类信息市场而言,由于信息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规模经济特别明显,收益递增机制起作用,单个厂商可以供应覆盖全部市场的产品。当竞争存在时,产品的价格会迅速下降,最终达到信息产品的行销成本,如果营销成本很低,产品的价格可以下降为零。信息商品的生产者完全无利可图。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结构:作为龙头企业,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和价格优势;产品差异化,获得独立的信息源,或者为原始信息增加额外价值。混合模式,在差别市场中获得价格优势,在规模经济的模式下突出独立分割的市场份额。生产的决策依据P=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利润=(沉淀成本+可转换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利润对于信息产品生产者而言,一旦产品开发完成,上述的沉淀成本就成为风险,而且信息产品的不变成本构成中,基本上都是沉淀成本,所以必须近快收回。虽然生产成本可以忽落,但是流通成本是刚性的。信息产品的利润部分取决于该产品的垄断程度,垄断程度高,利润就大,垄断的时间长,利润也大。一般来说,信息产品开发与生产的风险大于物质产品,一是开发和生产所用的资产(也就是不变成本)专属度高,二是竞争比较激烈。所以要判断开发信息产品的风险,主要是二个要素:不变成本、沉淀成本的比例(或者说资产专属度),相对垄断的时间期限。4.2成本领先策略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尽快收回沉淀成本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同类信息产品的生产厂商经常进行价格战。在价格战中,首先利润可以舍弃,其次生产成本可以不计,如果价格战激烈,沉淀成本可以少算或不算(既然已经沉淀,当然可以不算),最后产品的出售价只是流通成本,如果流通和分销成本很小,软件产品可以免费发放,也就是价格为零。发动价格战需要从先企业战略目标入手,考虑企业的实力、争取对手的市场份额大小,可能开发的新用户群,能否带动互补产品的销售等。比如微软和网景的竞争中,就是以免费的策略以实力取胜,然后从互补产品中获得利润。我们要提醒发动价格战的厂商,除非你打垮所有的竞争对手,
本文标题:信息商品的生产(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3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