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六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文学常识:《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该书的编撰者是南朝宋(朝代)文学家刘义庆。2.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fǒu)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会;约定时间)太丘舍去..门外戏.:(放弃;抛弃)(嬉戏)尊君在不.(通“否”)待君久不至.:(到)相委.而去:(放弃)日中不至.:(到)友人惭.:(惭愧)下车引.之:(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则是无信.:(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4.你能翻译以下句子吗?(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朋友过了中午还不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等到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不是人啊!和人约好了出行,丢下别人离开了。(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和我的父亲约好在正午出行。您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5.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要守信用、懂礼貌。6.“入门不顾”表现出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对他这一举动,你是怎么看的?表现了元方盛气自负的性格,因为别人已经道歉了,而且别人毕竟是他爸爸的朋友,不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山川之美》原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作者(陶弘景),(南朝)时(文学)家(思想)家。二解释下列词语:1、四时俱.备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失)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消失)沉鳞(潜游中的鱼)竞:(争着)4、欲.界之仙都:欲:(想要)5、未复有能与.奇者与:(比得上)6、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将要消失,猿猴、鸟雀胡乱鸣叫。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要消失了,潜游中的鱼也争着向上跳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三、1、对山川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2、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突出了哪一个字?3、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4、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问题:(1)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2)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3)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清)代(文学)家。选自《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二解释加点字。1蜀之鄙有二僧鄙:边远的地方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做3、吾欲之南海之:到;往4、子何恃而往恃:凭借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舟:雇船6、越明年:到了第二年7、以告富者以:相当于“把”,“拿”,“将”8、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还;反而三翻译句子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我几年以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还不能成功。你凭什么去(那儿)呢?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那儿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程。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贫穷的)和尚吗?四、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和作者要讲的道理有什么关系?文中哪几句话表现了这种关系?答: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的原因有:不立下远大的志向,不付诸于实践,过度注重客观条件。对作者要讲的道理起到了说明作用。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俶,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一、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①为木兰之柜。为:做②辑以羽翠。辑:同“缉”,连缀。③未可谓善鬻珠也。鬻:卖④缀以珠玉。缀:连接,装饰二、说说本文所包含的寓意:不要本末倒置,要分清主次。四、“买椟还珠”的意思是:不要本末倒置,要分清主次。作者的原意是:讽刺那些: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人。这是从:(人物)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还可以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将寓意理解为(不要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一、常识。1本文选自西汉时期刘向编的《战国策》。2有一成语出自本文画蛇添足,它的近义词是多此一举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祭祀)(赏给)2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互相说)(几)(酒)3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拿起)(将要)(就)(拿着)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本来;原本)(怎么能)5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给)(失掉)三翻译句子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引酒。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完的人喝酒。2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一个人的蛇先画成,拿起酒壶准备喝酒。3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给蛇画脚的人,最后失掉了这壶酒。三启示:不要多此一举,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非子》二、词语解释: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命令)(一定;总是;必须)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请求)(给)(同“悦”高兴)(用)3、湣王立.,好.一一听之(继承王位)(喜欢)三、翻译句子: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命令别人吹竽,必须要三百个人的合奏。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齐宣王十分高兴,用几百个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一个人。四、理解:1、本文从南郭处士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要努力使自己具备真才实学。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滥竽充数,在今天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充数、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人。《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时期韩非编撰的《韩非子》。二、词语解释:1、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鞋子)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量)(放在)(同“座”,座位)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到,往)(带;携带)4、吾忘持度..(带;携带)(尺码)5、及反..(等到)(同“返”,返回)三、翻译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集市而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鞋子呢?3、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四、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死守教条,要灵活变通。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5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