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多面”曹操——论曹操的历史形象学校:繁昌二中班级:高一(10)班姓名:徐含指导教师:潘小芬-2-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首当其冲的一人。曹操,后世给予了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近二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并非像《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简单,具有多层形象。一、《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经历了由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到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从南北朝刘宋年间的裴松之《三国演义》,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三国志评话》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迂回曲折的过程,而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曹操的为人和历史地位也在随着小说的不断演变而几荣几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以历史上的曹操为蓝本,但很多方面由于文学典型的需要和思想倾向的原因,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上的有一定区别。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诈多疑的形象。作者对他击败吕布、扫荡袁绍,统一北方等历史功绩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书中第十八回引用了郭嘉纵论曹操优于袁绍的十个方面,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充分体现了历史小说“七实三虚”的严肃性。但出于文学形象刻画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响,-3-小说里的曹操给人留下的终究还是“反面典型”的印象。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典型,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借黄祖之手杀害曾帮助自己解粮草之危,韬略满腹又恃才又傲物的杨修的举动揭露他的奸诈和卑劣行迹;通过描写其杀害吕伯奢一家,然后竟声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心性,刻画其忘恩负义和残忍无情;通过督粮官之首,以平众怒定民心来渲染曹操的诡诈和残忍。苏东坡《志林》语云“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十分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二、史书里的曹操:叱咤风云,胸怀天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呢?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宫,后不久,便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他一到任,就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造五色大棒,每扇大门旁边各挂十来根,“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几个月后,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公然违禁夜行。被曹操以棒杀之,自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4-曹操因此名震朝野。公元184年,曹操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不久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曹操逃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代理兖州牧,收编青州兵,曹操便在关东的以及地区站住了脚,但他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人,如何养活,如何安置。于是,曹操在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接受谋士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他说“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曹操做的这件事,证明他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不愧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公元196年,曹操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候”并迁都许昌。公元200年—公元207年,经官司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等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盟。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千百年来,曹操因为不是“正统”的原因,而被世人论为奸臣,可是,三国历史中哪一个又是忠臣呢?既不能找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那么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鲁迅先生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在一般民众看来,认为曹操“不正统”,还是因为曹操-5-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事件,看看是不是事实。这件事《三国志》没有记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的《杂记》。《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并且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只是就事论事,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三国演义》中这句话改动就大了,变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就变成一贯如此,理直气壮了。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不过即便如此,从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句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的说出来,说明,他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三、诗文里的曹操:忧国忧民,才华横溢。-6-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进取的精神;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汉末大乱,曹操南征北伐,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情怀。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曹操的审美情趣与一般文人不同,他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三国志》里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之中的最高者:“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三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固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也,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曹操是大不一样的,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绩不言自明,经过冷静的客观思索之后,我们应该给蒙冤近两千年的曹操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昭雪!
本文标题:论曹操的历史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