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与方法的分析前言企业机械设备资产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利益。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获得良好的维修效果,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到各环节,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保持企业的长足发展。1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方式1.1周期性维修周期性维修分小、中、大修,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周期性维修在过去采用较多,但企业在执行时,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使用和生产情况。由于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的工作环境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因素,在周期性维修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硬性施行就不切实际。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按周期性维修方式进行,就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反之,如果设备状态仍然正常而强行进行维修,势必造成一定的损失和浪费。由于周期性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设备。1.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就会给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对于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修理复杂的设备,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设备难以持续处于良好状态,故障发生频繁。事后维修方式企业采用很普遍,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适宜于一些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1.3状态维修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适时地安排维修,减少突发性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而且能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维修方式,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2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任务2.1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2.1.1维修资源管理维修资源管理包括维修材料管理、维修操作规程和备品备件库的管理。根据维修计划确定所需材料、备品备件的数量;根据库存情况、市场情况、应用定货点方法制定采购计划,减少库存,提高经济效益。维修操作规程的管理主要对不同设备的维修提供维修章程,避免维修时操作手法的错误造成损失。2.1.2设备状态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实现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记录设备的历史信息。包括设备状态信息检测、维修信息和设备技术参数管理。设备状态信息检测包括在线自动检测和离线点检。维修信息管理用于处理设备维修后的各种信息,主要是评价维修工作人员的成绩,分析预维修质量。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管理。2.1.3设备事故管理设备事故管理是对设备发生故障后的信息管理,包括事故原理分析和事故信息管理。事故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何种部件、影响、设备号等信息。2.1.4决策支持管理决策支持管理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事故的发生,制定维修计划,根据设备维修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备品备件的质量进行分析,获得部件工作可靠性的期限,为预测检修提供依据。2.2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任务2.2.1进行设备保养管理(1)以恰当的人力资源安排,合理的库存备件,最经济的方法完成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任务。(2)保持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审核维修人员的技术资格,以达到在最少人力的情况下保证生产正常运作的目标。(3)定期检查设备备件的库存量,保证正常消耗的备件及设备突发故障所需备件能及时更换,使生产的运作和库存资金的积累在合理的水平线上。(4)对生产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确定相应的维修保养策略。按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价值等级和故障发生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分类,一般可分为:①事后维修类:即设备出故障才维修。对那些同种设备较多或不是关键工序位的设备,设备出故障后,在一段时间内对产量影响不大的设备可确定为事后维修类,这样可提高维修资源的利用率。②预防维修保养类:又可分为四类。a.定期维修保养,指那些重要设备,大型、连续性生产的设备;b.检查后修理,对设备做定期检查,可减少不必要的维修人力资源的支出和维修保养的费用;c.机会维修类,利用生产空隙和其他停机机会对设备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检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停机停产的修理时间;d.预知维修,对那些位于关键工序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连续运转的设备或精密昂贵的稀有设备,要对其使用中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既可节省修理费用又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2.2.2实施设备维修作业(1)建立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对价格昂贵、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某工序上独一无二的设备建立齐备的资料档案。每一种设备档案内均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设备档案卡,内容有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商、维修代理商及其电话等,为工作上的联系提供最快捷的查询方法;②维修记录,包括历次维修项目、故障原因分析报告、解决故障方法、预防措施等。为今后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参考,以减少突发性故障的维修时间,以及维修技术人员变动以后维修技术的保留;③应急计划,发生意外故障时的处理方法、应急措施,以求保证生产不受到影响;④备件资料,包括该种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名称、型号、产地、销售商及价格等资料,既可为购买备件时提供充足的技术参数数据又可为备件的供应商和价格的选择提供参考;⑤更改/改良,设备记录将设备所做的改进、更改项目和内容记录存档,为日后的维护保养提供参考。(2)积极贯彻预防性维修保养的策略。针对已确定的需定期或不定期做预防性保养的设备,分种类写出标准的执行程序文件,文件中应详细叙述维修保养的具体步骤、方法、技术要求及采用的工具等,以便执行人员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执行。根据维修保养的实际过程与文件对照,不断完善文件,这样既可保证维修保养的标准有据可依,又可在维修技术人员因故流动后,维修保养技术文件的保留。(3)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维修执行程序。设备负责人或操作者应填写维修设备出故障申请单,申请单中应有设备名称、型号、系列编号、位置及故障现象等,供维修人员尽快地做好各项维修准备工作;同时申请单中还应列有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等供以后的维修工作参考;故障维修结束后,申请单中应有申请人签名认可,再将全部项目完成了的维修申请单分类存档;重点设备的重大故障抢修完毕后应进行专门的故障分析,总结故障分析报告,为今后的预防保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定期对维修申请单进行检查,对各类故障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这样既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又能节省维修费用。3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一般方法3.1设备维修的基本要求(1)编制切合实际的维修计划。编制维修计划必须掌握工程任务、施工计划、设备状况、已运转台时、维修周期、维修作业时间等资料。(2)确定合理的维修组织形式。合理的组织形式应按生产实际情况而定,当维修规模较大或工期较长时,可设置临时维修所,负责该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当维修工作量较小或工期较短或工点分散时,可设置组织流动维修组,进行巡回保修。(3)配备恰当的维修力量。维修力量包括设备和人员,设备维修的类型可按工艺需要而定,数量一般为机械设备的10~20%;维修人员一般为出勤人数的1/3~1/4。(4)采用合理的作业方式。目前,常用的维修作业方式有综合维修方式和专业分工作业方式两种,可视实际情况选择。(5)采用高效的修理方法。一般有单机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①单机修理法(与综合维修方式相似),修理时间长,修理质量不稳定,只适合于维修力量薄弱、修理任务少而机型复杂的修理。②总成互换修理法是目前公认的现场维修的最好方法,是将磨损的零部件或总成拆下,用新品或修复件进行更换,替下的零部件或总成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修复,检验合格之后入库备用。采用这种修理方法,可以取消中修,简化修理层次,修理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大大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增加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也为专业化维修创造有利条件。(6)加强维修技术检验工作。要建立技术检验组织,制定技术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和维修前、中、后的“三检”。3.2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要领3.2.1加强设备管理评价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为设备前期维修管理打下基础。在设备管理的评价中,固然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得到反映,但其管理工作水平,可以从技术和经济的具体指标考核获得评价。(1)从设备完好率评价:设备完好率是考核设备管好与否的技术指标。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技术状况鉴别,评定为四类,属完好和基本完好的一、二类,则称为完好设备。其计算公式为:设备完好率=期末完好类设备数÷期末设备总数×100%。(2)从设备利用率评价:设备利用率是考核设备按计划完成营运的指标。按报告期计划营运时间,来与其实际营运比较,借以考核设备在生产营运中的效能。其计算公式:设备利用率=报告期设备实际营运总时间÷报告期设备计划营运总时间×100%。(3)从设备创净产值率评价:按照设备的全年平均原值(年初原值加年末时原值,并取其平均值),考核设备全年所创净产值的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全年设备净产值总和÷全年设备平均原值×100%。按设备报告期内消费的维修费用,来衡量设备报告期内所创净产值。其计算公式:净产值设备维修费用率=报告期设备维修费÷报告期净产值总和×100%。3.2.2加强维修队伍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因此,建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是提高设备维修水平和维修质量的保证。企业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准确判断故障、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在培训时要及时传授新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要普及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地学习、采取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对那些因操作不当、不规范的维修引起的设备损耗应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处罚。3.2.3完善配件的采购供应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完好率,又少占流动资金,必须掌握配件供应原则,编制配件供应计划,严格选择配件来源,加强配件仓库管理等。材料和配件应遵循供应原则:①保证重点,兼顾一般;②计划供应,定额发料;③合理库存,节省费用;④挖掘潜力,厉行节约。即计算合理的储备量,采用经济批量法,保证机械设备要求,从而节省储备和采购费用。3.2.4倡导采用维修新技术积极推进和倡导运用维修新技术、新方法。对于特定设备采取专门的维修制度,对重点设备执行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为主的预知维修;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提高维修水平,达到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目的;对燃料、润滑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同时,将修理、改造、更新相结合。对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必须进行改造和报废处理;如果设备的性能差、效率低,报废又可惜,可考虑技术改造。设备的改造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有可靠的技术论证,有相当的技术力量,有必要的物质保证和合理的经济效益方可进行;没有修理价值的则应坚决予以报废。3.2.5加强设备维修的监督为有效
本文标题: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