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概念)的生产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概念)的生产过程丁尧清博士2015.12提纲•路线图:核心素养(体系)政策的出台•核心素养(体系)的两个源流-终身学习框架-职业教育框架•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过程•从一般(体系)到学科(体系):如何转化•词汇?术语?口号?:素质、素养、核心素养一、素质教育路线图:核心素养(体系)政策的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30日,4月24日印发)–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民教育,2014.10–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钟启泉)。中国教育报,2015年04月01日–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中国教育报,2015年05月13日–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袁振国)。光明日报,2015年12月08日(厦门会议)素质教育路线图•80年代中叶:(对象的)素质•1987:素质教育一词•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1997:自主的科技创新–1999: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2(十八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4:《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体系•领导人-中央-教育部(1)80年代中叶•(对象的)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国家,国力…经济发展后劲…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讨论•《教育研究》1986年第4期-1987年第4期“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专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素质”: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广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素质的特点: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2)1987:素质教育一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1987年《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课程.教材.教法.1987(10):3-7)•教育理论:–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层面–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3)中央文件: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1992年,十四大:“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科教兴国•1997年,十五大: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要增强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1996年,国家教委在湖南汨罗举行素质教育现场会•1997年,国家教委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1997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理论•从知识经济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中吸取营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特长培养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的关系等(4)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理论•从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角度•从生命发展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素质教育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建设•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5)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07年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中阶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6)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十八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纲目(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长期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二、核心素养(体系)的两个源流•终身学习•职业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综合竞争力•公民、个体、组织、国家1、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素养•终身学习概念框架(马东明等,2012)–正规学习环境或者场所–非正规–非正式•素养模型(F.Delamare-LeDeist,J.Winterton,2005)三大组织综合学习素养一览“终身学习素养”的关键特征•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包括认知能力和知识方面,同时也包括非认知方面,比如实践技能、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素养的培养过程将贯穿人的一生;•个体内在的一种稳定状态,但是其含义和范畴是动态发展和变化的,科技和社会进步必然要求学习者不断发展自身的终身学习素养,以应对持续变化的情境。下表:构成维度和要素比较2、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社会经济背景:–泰勒主义: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精益生产:以技术、人为中心–市场多变–品种和过程多样–消费需求多样挑战:劳动力素质•分工形式的变化•领导方式的变化•工作内容的变化•质量控制模式变化•生产设备的变化•技术革新模式的变化•劳动者“全面发展”=专业范围+相关能力领域(徐朔,2006)1974:关键能力•梅腾斯(Mertens)•德国社会教育学者、联邦劳动局研究所所长•《为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所进行的培训》–基础能力(职业的、一般的)–职业拓展性要素(在职培训)–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时代关联性要素劳尔-恩斯特(LaurErnst,1995):跨专业能力•跨学科和专业的知识:如金属加工+销售+企管•方法和技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与个性相关的能力:批判、创新能力雷茨(Reetz,1996):行动能力•事物意义上的:做事、智力•社会意义上的:社会能力•价值意义上的:个性、道德•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独立于具体的专业能力之外•与纯粹的专业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适应不同职业的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扎贝克(Zabeck,1991):关键能力悖论•理想的知识类型:基础性、开发性、结构性•迁移或者应用:所学和所用间应有共同的元素•If…then•一般而非专门:难以迁移•和具体情境关联:远离初衷形式关键能力的结构•职业素养、自我学习、综合能力、竞争意识、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科技和信息应用能力、进取心和责任心•交流表达、与人合作、自我学习、问题解决、信息处理、追踪和掌握新技术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过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12JZD04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研究》(2013.05-2014.04)–山东师范大学《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13JZDW009))–……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课题组•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林崇德教授(1941-)•任务+意义:领导要求—将国家(中央政府)教育目标落实并具体化•队伍:按照省区人口多少选择(大省)–河南、山东、辽宁,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广州武汉北京(大学生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1、框架、路线、进程•6个子课题–政策分析–文化分析基础研究(top-down)–课标分析–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实证研究(down-top)–框架提炼理论研究–2013.05-2013.06–2013.06-2013.10–2013.10-2014.02建议表现指标领域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2、分项研究(1)政策分析•围绕德智体主线,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责任、创新、实践(2)国际比较•价值取向归纳:-成功生活:OECD,台湾,日本-终身学习:UNESCO,欧盟-促进个人发展:新加坡-综合取向:美国(内容、目标、途径相结合)合并同类项•OECD:3个维度9项素养•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2002,2007)•3项技能领域•新加坡教育部“21世纪素养”框架,2010年3月(3)传统文化分析•主张“仁民爱物”,倡导爱人如己、心怀天下和奉献社会•主张“孝亲爱国”,注重激发个体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重视人格修养,倡导“重义轻利”和“诚信自律”精神•重视礼仪教育,倡导礼敬谦和、遵守规范、举止文明•关注文化修养,重视人文历史知识、求学治学方法和文字表达能力(4)课标分析•缺乏明确界定•跨学生素养未予以重视•论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脱节•36种重要核心素养指标•19门、16门•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内容和频次(5)实证研究•问卷调查566人•个别访谈33次•焦点小组访谈48场575位•4个领域10类社会群体•期望的核心素养:进入社会时的学生•编码:5个方面32个指标--健康与安全、知识基础、学习与发展、与人交往、公民意识•46个二级指标•访谈和问卷统计图(频率分布)(6)总框架(7)操作建议:如何实施•各个学段的具体化–各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具体指标:关键内涵、主要表现、水平特点–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学业质量标准研发–学什么–学多少深度、广度–学到什么程度(具体水平、程度要求)•建构课程体系①具体化的教学目标:要落实到培养哪些核心素养②内容标准: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③教学建议:教育经验和资源④表现标准: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四、从一般(体系)到学科(体系):如何转化•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水平分级1、素养的内涵•辞海:素养=素质•Schlüsselqualifikationen•Keycompetencies•literacy•Skill,ability•关键能力(
本文标题:漫谈核心素养词汇(概念)的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8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