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生产主管优质管理事务
第一讲何谓管理(上) 生产并不只局限在制造业或者工厂。事实上,一切有投入、产出的工作,都可以叫做生产,像金融业、物流业、交通,或者一般的政府机构,都有某种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出。生产效率的改善,有赖于优质管理,而优质管理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竞争优势的管理。 何谓现场 一个优质的管理,严格地说起来,应该掌控三个现场,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 1.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的区域划分¨第一现场:本身工作的场所¨第二现场:问题发生的场所¨第三现场:解决问题的场所 2.何谓“三现三直”简单地说,“三现三直”就是有效解决问题和提升管理的简易做法。¨“现”指的是现场,即上述三个现场;¨“直”是当机立断,直接果断地下对策。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遇到问题时,反复不断地到现场察看,根据结果,直接果断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把问题根本解决掉。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认为,管理就是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这句话讲得非常简单,但是将这句话解释透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管理精神就蕴含其中。 1.“透过”的方法:组织、制度、规章、标准、判例、默契任何人到企业来,都必须融入这个企业文化,不能违反企业的政策和利益。管理者代表企业,“透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进行管理工作。管理者不能为所欲为,不能为了个人私利,去违反企业或其他部门的利益,更不能违反法律。“透过”代表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管理者必须是整个团队里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单兵。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以“透过”的方法包括:¨组织¨制度¨规章¨标准¨判例¨默契 2.众人的界定:普通人、正常人、人即人才众人就是普通人。实际上,任何主管的下属不可能都是工作能力极强,没有缺点的“超人”。而主管的责任就是依靠管理的力量,整合这些普通人,通过分工合作、分层负责、适才适任,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3.“把”的控制:状况了解、进度掌控、变化处理、预防对策“把”就是控制。但要谈到“充分掌控”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自己觉得已经全然掌握,实际上自己的工作却有可能已经失控。 【案例1】Page1of2第一讲何谓管理(上)“失控”的管理有人问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公司有多少人,这个经理说六千多;继续细究,他说六千七百多;再问到底多少,该经理说因为人进人出根本不可能搞清楚。这是经理不称职的表现,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管理失控的现象是普遍的。对公司的生产管理实现“充分掌控”,就需要对自己主管范围内的情况,做到状况了解,随时掌握进度,针对变化及时处理,并提出预防对策。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发现改善空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止于至善”。 【案例2】生产顾问的聘请某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都是职业经理人。该集团总裁命令这些人讨论是不是另外聘请一个生产顾问,这些人认为,他们现在做得还可以,暂时不需要顾问。总裁的举动出人意料,他向所有人深深一鞠躬,说:“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果你们已经止于至善,没有改善空间了,公司将不再聘请你们。再给你们一分钟讨论,要不要聘请一个生产顾问?”由此可见,对于生产管理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止于至善”,不仅是不思进取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可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事情”的发生:正常与异常、通案与个案、职务职掌、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要分层别类进行管理,简称层别管理。分层别类包括:¨正常的事和异常的事通常一个主管要管异常的事,而那些正常的事,就应该让它标准化,让执行者直接依标准执行就行了。 ¨偶尔发生的事和经常发生的事偶尔发生的事情,可能一年就发生一两次,以后会不会发生也不知道。偶尔发生的事,只要注意观察,不让你的整个工作受到严重妨碍,就不需要特别地去处理它。管理者要针对那些经常发生的事以及有脉络可寻的事情,寻线追踪,把它纳入管理。¨个案和通案①个案是针对少数人的,个案应该个别处理;②通案则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的,应该设立制度来处理。同理,根据相同的分层概念,还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等进行相应的分类。 Page2of2第一讲何谓管理(上)第二讲何谓管理(下)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下) 5.“做”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积极、主动与落实、贯彻在对管理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着力加强本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行动力来自于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只有三分钟热度,更多人则会在最后打退堂鼓,导致功亏一篑,这都是因为做事没有毅力。没有毅力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的信心不够坚定,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认真投入工作,反复历练和不断的挑战。通过不断挑战困难,能够做好别人不肯做、做不好的工作,这就是具备了坚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案例】经验和年资的区别某企业主管30岁左右,却自称有19年的工作经验。原来他18岁高中毕业就到这家企业任职,做了两年以后去服兵役,两年退伍后又回到这个企业继续工作,总共在这个企业工作了12年。又因为这个企业每年每天固定加班4小时,所以换算成年资等于19年。但关键是,年资并不等于经验。如果一个人对同一个工作做了5年,另一个跟他同样背景、没有经验的人进来,半年后就能做到和他一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人就只能说有半年的经验,外加4.5年的年资。年资只会使人老化,经验才能使人成长。对于老板而言,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员工,而年资对老板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说“做”就是行动,没有行动不会有任何管理效果;同时要贯彻、坚持,做出结果来,达到设定的目标才叫“做”。 6.怎样算“好”:达成目标、维持目标、继续进步并符合长期及整体效益好的标准有三个,分别如下:¨达到目标人是有目标的动物。确定生产管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是“好”的最基本条件。¨维持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要想办法维持住,不让这个成果轻易又失去。比如一个业务员,上个月销售业绩冲上去了,这个月掉下来了;一个导购员,上个月拿了第一名,这个月掉到最后一名;一个生产主管,上个月把所有的交期都准时完成了,这个月却是一再落后,这些例子都是目标没有维持。¨继续进步一个目标达成,并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提升目标,让自己继续进步。否则,就证明你已经开始不思进取,开始老化了。 现场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范围包括物、地、时、事、人这五个范畴。 1.物物指的是对企业中具体物件的管理,如资产、机具、物品、档案等等。 2.地这里的“地”并不是仅指地理,而是包括所有和“地”相关的事物,如位置、交通、产地、市场等等。 3.时时主要是指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时间因素,如进度、期限、流行、大小月、淡旺季等等。 Page1of2第二讲何谓管理(下)4.事这里的“事”需要做一个狭义的理解,“事”在更多情况下,特指的是公司的政策和标准等,如薪资奖惩、绩效考核、政令发布、标准推行等等。 5.人人即人员的管理,比如士气、向心力、效率和沟通交流。如何做好人员领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动力和潜能,创造出最大的绩效,后面的课程还要做详细的介绍。Page2of2第二讲何谓管理(下)第三讲工作计划(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曾说:工作一定要制定工作计划,但是没有一件工作可以完全照计划去做。工作计划非常重要,但一个真正的计划则是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用的,应用者需要参考计划,针对实际的变化调整出最佳方案,再来行动。 不确定因素的困扰 管理者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工作计划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呢? 1.未卜能先知这个“未卜先知”并不是要预测一些神秘而又毫无联系的事物,比如预测彩券的号码。这里所说的“未卜先知”,是指和自己切身相关以及非常习惯的事情。就这点而言,人们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且能够八九不离十。比如,一个小学生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知道星期一要上课,这就是最简单的“未卜先知”。在工作计划中要做到“未卜先知”,无非是说和切身相关的事情,例如未来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工作目标等。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经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预料到八九不离十,然后再去制定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一个好的主管,会留心相关的数据,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参考未来的变化,制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因此说,所谓未来,其实都在一定的趋势上。只要没有意外和特别的变化,未来的走势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2.变化非不定“未卜先知”并不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和变化,譬如说万一天气不好,万一有人请假,万一机器故障,万一物料没有按期到,万一客户临时改单……这些“万一”都会扰乱你的计划。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意外的变化就无法克服。如果一个主管能够想到以上那么多的“万一”,他就能事前防范,预先做好准备。上述那些意外变化,实际上管理者和企业会经常碰到,遇到这些情况也都能设法预防。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尽量做到有效掌控,只要能想到变数,就能够事先预防和掌控,将各种“意外”变成定数。只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就一定有办法去合理计划,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只要它的变化范围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都是可以控制的。 【案例】北京的雪北京会下雪,但雪能下到多大?有没有可能大雪会把门都挡住了?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不予考虑。下雪是天气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3.很难并非无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管理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想办法,都能够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法由心生”。管理者只要用心投入工作,想要解决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假设与突破管理者的思虑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设想到。对此,管理者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比如假设有人请假,假设天气变化等……只要有一个假设,就能有一个对策。若发生了假设中的情况,管理者就可以照设计好的对策去应对;若没有发生,管理者也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没有后顾之忧。Page1of3第三讲工作计划(上) 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上) 制定好工作计划后,就要执行这个计划。前面谈到,计划的目的是参考、应变、调整。所以,计划绝对不是僵硬的执行,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应变。除此之外,工作计划的执行,还有一些执行无力的情况。比如下面这几种: 1.职卑权低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职位低、权力小,根本无法执行领导的工作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正常的工作计划,是在岗位职责内的计划,超出岗位职责的工作计划,当然没有权力去执行。例如,一个领班制定的就是领班的计划;一个科长制定的就是科长的计划;一个经理制定的就是经理的计划;一个厂长制定的就是厂长的计划。如果一个领班制定的是厂长的计划,他当然没办法执行。所以说,如果工作计划不超出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管理者就有足够的权力去执行这个计划,而不会超出权限。制度赋予每一个人在他岗位职责内执行工作的权力,所以“职卑权低”并不能成为执行无力的原因,关键在于要制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计划。 2.各单位不配合有的管理者认为,一些工作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牵涉到很多单位,需要各单位的配合,而各单位都不配合,才导致工作计划难以执行。这种分工协作中的不协调当然是个问题,但管理者若要求其他各单位配合,就要先符合两个要件:¨管理者要向各单位提出跟你配合的要求;¨当其他单位提出要求你配合的时候,你也理当配合。倘若其他单位并未接到管理者要求配合的要求,或者在其他单位要求配合的时候该管理者予以拒绝,则这种“其他单位不配合”的理由就完全是一个借口。 3.大家一起来有的管理者害怕承担责任,因此在执行工作计划之前,就要求大家一起来分摊责任。一个计划还没有执行,就想到失败之后要分摊责任,这叫未战先败,这样做当然不会成功。“大家一起来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责任要由工作计划的主持人来承担。计划主持人对公司、对企业负有完全、唯一的责任,而其他人只对这个计划主持人负责。一个计划如果由一个人来负全部责任,成功率就会很高;如果
本文标题:生产主管优质管理事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8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