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8章 单件小批定货生产
第一章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1)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3)各国都有本国的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少,受三座大山压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第一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武装斗争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学说人民内部矛盾学说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国防现代化的思想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敌人区别对待,分化瓦解集中精力,各个击破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以及其他一起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结合6.党的建设理论党的优良作风理论: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属于毛泽东思想,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和“两个凡是”的困扰,还毛泽东思想以本来面目。正如决议所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中不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毛泽东从不把毛泽东思想看成是个人的产物,而看成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集体奋斗中形成的,是从群众那里学来的。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1.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3.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本人的作风息息相关。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完整的主权丧失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进行文化侵略,培育亲外势力。(2)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地主阶级对外盘剥百姓,对外出卖主权。军阀混战,依靠帝国主义扩大势力范围;帝国主义通过培植代理人获得经济、政治利益。(3)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社会经济的主要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买办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软弱性。(民族工业、实业救国)(4)中国处于不统一、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帝国主义直接和间接控制下的不统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次要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要完成前者必须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三、近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1.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打倒孔家店”:社会启蒙,社会设计。2.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立。工农的力量;革命的力量;武装的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3.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知识分子的结合。4.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深入民间”,与工农结合。5.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自己的最高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有其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双重影响,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四、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包括: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内容是什么?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二、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形式、策略1.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依据建立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策略原则。苏联的经验证明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无产阶级具有觉悟性和组织型,但是人数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异常强大,单靠无产阶级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2.统一战线的形式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形式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美帝国主义3.在统一战线中采取坚定而灵活的策略(1)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定地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针对资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政治上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2)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个“三位一体”的政策和策略中,发展进步势力是最根本的,争取中间势力是关键的一环。进步势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势力同顽固派做斗争的三大原则和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三、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特点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内没有民主,没有合法斗争的权利;(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异常残暴,不仅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支持。2.武装斗争的特点(1)“三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的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2)游击战争:中国的人民战争是游击战争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3)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游击战争的后方。(4)战略战术:总的指导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四、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内容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必要性(1)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出身的革命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容易带人非无产阶级的意识;(2)工人群众和工人党员,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染上小资产阶级的色彩。(3)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集中表现是:观察问题主观和片面,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易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左右摇摆,思想不定,表现在左的冒险主义,右的悲观主义。(4)在组织生活上,受中国帮会行规和宗法社会的影响,容易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利用党和人民的力量来打倒个人的目的。2.党的建设的内容(1)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首要任务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2)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宗派主义(3)作风建设思想作风:马列主义为指导,加强学风特别是文风建设;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奉献。第四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广泛存在。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薄弱环节,而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使红色政权获得身后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矛盾和斗争,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和军阀战争,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问题。2.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受过国民革命影响,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因此革命不会停止,继续向前发展,推动红色政权持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共产党组织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性执行,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及内容1.含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和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2.内容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依据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城市中心论”的三起三落以失败告终。(1)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必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2)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反动派可以牢固地控制城市,却无法牢固地控制广大农村,革命可以在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首先开始,首先胜利。(3)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城市太小,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因此,把乡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就可以给反革命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4)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支持的各派军阀相互间进行着持续
本文标题:第8章 单件小批定货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2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