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 种植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第五章种植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第一节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技术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技术:指在对环境条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优良品种为中心,协调运用水、肥、气、热等因素,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建立良好的立地生态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抗性高、病虫减少,减少农药、化肥的残留,实现产品和环境的无污染。二、绿色食品生产的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一、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品种1、绿色食品良种选育的基本要求既要兼顾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要注意抗性强的优良性状。同时要注意保存当地原有的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2、良种繁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做好种子田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良种应是纯度高、杂质少、籽粒饱满、生活力强的种子,要健全防杂保存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良种混杂退化,并有计划做好良种去杂优选、良种复壮工作。.3、良种引种引种: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新作物、新的优良品种,供当地生产推广应用。引种时要目的,要根据当地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避免重复引种,减少浪费。引种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状等,选择适宜当地生产的品种,严格做好引种时的检疫工作。.1、绿色食品生产对耕作制度的基本要求不提倡单纯从土地中索取,而强调“种地”和“养地”相结合,通过合理的田间作物配置,建立绿色食品的种植制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全面改善农田营养物质循环,减少和避免土地恶化进程。合理调节和保护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并为持续增产创造条件。同时要求通过耕作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益于微生物繁衍的条件,以防止病虫草害的发生。2、土壤耕作耕作项目包括:翻耕、犁、耙镇压、中耕等。作用:松碎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3、实行轮作调节土壤养分何水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减轻病虫杂草的危害.4、提高复种指数同一块地上,一年内种植2季或2季以上作物的叫复种。5、间作套种第二节绿色食品生产的肥料使用技术一、增施有机肥1、有机肥的特点全面性缓效性持久性改良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2、有机肥的种类和施肥技术种类:(1)粪尿肥(2)堆沤肥。厩肥、堆肥、沤肥、沼气发酵肥等。(3)秸秆类有机肥(4)绿肥(5)土杂肥(6)饼肥(7)其他有机肥施用方法:自学。3、绿色食品生产使用有机肥的注意事项所选用的有机肥料种类应符合《生产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中的有关内容要求。除秸秆还田外,其他肥应作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后使用。对成分不清楚的肥料要慎用。A级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1:1除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外,尽可能避免选择烧灰还田的方法。绿色食品的有机肥要就地积造,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肥料、商品肥、新型肥要进行确认标准、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后才可使用。因施肥造成的污染,应及时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报告。3、科学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化肥的一般特性:肥效快、肥分单纯、养分含量高、不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酸碱性。2、化肥存在的问题利用率越来越低过量使用化肥过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3、绿色食品生产中化肥的适用原则所使用的肥料必须限制在不对环境和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后果;不使农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超出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限度;使足够数量的有机质返回到土壤,增加生态体系的生物活性。三.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效供应,从而促其生长茁壮和产量增加的一种肥料。.1.种类: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放线菌肥、真菌肥等。2.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固定大气氮素供作物利用提高农作物吸收营养的能力分泌生长刺激素增加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3.微生物肥的施用技术(自学)4、注意事项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包装、标签完整,使用说明清楚。产品种类与使用农作物应相符。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贮存温度要合适。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应注意避免与造成微生物死亡和降低作用的物质使用。在中低肥力水平的地区使用效果较好。第三节绿色食品生产的农药技术的使用一、农药的公害主要来自农药的残留的毒性。2、绿色食品生产中减少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遵守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安全用药。对农药品种、剂型、用药量,施用方法,最后一次施用与收获的间隔天数。(安全间隔期)禁用高毒农药、高残留农药。2、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农药注意事项(1)A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藤根、大蒜素、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烟草等。允许释放害虫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细菌制剂、真菌制剂等农用抗生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禁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除虫菊鱼藤苦楝川楝印楝芝麻烟叶.(2)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允许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在矿物农药中使用硫制剂和铜制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3、严格限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4、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多菌灵、粉锈宁、拖布津、波尔多液等。5、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轮作、清洁田园、土壤和种子消毒、预测预报、天敌昆虫激素、细菌、真菌、病毒等防治害虫、防虫网等。.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轮作有利于防虫灭病,能促进作物增产。如油菜收获后再栽插水稻,实行旱水轮作,水稻前期分蘖快,禾苗健壮,后期稳健成长,籽粒饱满,病虫危害减少,大蒜、洋葱收获后再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少发或不易发生,轮作因势利导,避害趋利。大蒜、洋葱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油菜水稻.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不同的要求,如玉米、稻麦等禾本科作物,对氮、磷肥的消耗较多,烟草、薯类、豆类作物则对钾肥的要求量较大,豆类作物由于本身根系有根溜菌,能固N菌固定空气中的N,因而吸收土壤中的N则相对较少。.每种作物都有病虫危害,有些病源微生物只危害某一种或某类作物,只有单一寄生性。如油菜的菌核病、白锈病、白粉病就不危害水稻。水稻稻瘟病不危害油菜、豆、麦、玉米。如果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这种作物的病情病指基数就会不断增大,最后暴发成灾。实行合理轮作,病虫长久找不到病源寄主,它们的“食物”被断绝,一定时间后就会饿死,农作物的病虫危害就能明显减少。诱捕器发虚假信息误导雄夜蛾防虫网(3)合理使用农药1、对症下药2、适时使用农药3、适量使用农药4、合理复配混用农药5、轮换或交替使用农药6、安全高效精准的施药技术(1)低容量喷雾技术(2)静电喷雾技术(3)气流辅助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气流辅助喷雾干燥机风幕气流辅助喷雾第四节绿色食品生产中的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是以农作物及其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群落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考虑作物区划、品种布局、间作、套作、轮作等耕作栽培技术和生物防治、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等植保措施以及水肥管理等农事操作,从生态角度探讨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内在机制,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益生物繁殖,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农田生态环境,将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在解决危害水平之下。一、生物防治技术1、作物虫害的生物防治以虫治虫(啮小蜂、姬小蜂防治椰心叶甲)1)益虫的繁殖和释放2)益虫的引进(啮小蜂、姬小蜂等)(2)以菌治虫(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核形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尺蒦蛾)(3)其他动物治虫舞毒蛾幼虫取食叶片舞毒蛾成虫可以病毒治虫放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成虫危害状化学防治以虫治虫.2.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1)植物病害拮抗微生物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真菌(木霉菌)、放线菌、病毒。(2)农用抗菌素木霉菌木霉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枯枝落叶及各种发酵物上,从植物根圈、叶片及种子,球茎表面经常可以分离到,是目前生产与应用最普遍的生物防治的真菌菌种。木霉菌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至目前报道约29种真菌)病,研究最多的真菌是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灰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炭疽菌、镰刀菌、菌核病。木霉菌使用于拌土、拌种、注射及喷洒,经实验能减少土壤中病原真菌的密度,并降低病害的发生。.3.作物草害的生物防治(1)以虫治草(筛选食性单一的昆虫,取食杂草。如:我国豚草、水浮莲)等的防治菊科豚草属豚草雨久花科凤眼莲(水葫芦)、水浮莲.(2)微生物治草:采用寄生在杂草上的病原微生物,选择高度专一性的种类进行分离培养,再使用到该种杂草防治上。如:从大豆菟丝子分离的无毛炭疽菌,能专一寄生大豆菟丝子,使发病死亡,但对高粱、大豆、花生不产生致病性。菟丝子二.农业防治技术1.合理利用土地2.深翻改土3.改进耕作制度4.抗性育种的利用5.水肥管理6.田园卫生1.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选择作物生长有利,而对病虫草害不利的田块。合理密植、控制植被覆盖率可以防治病虫害。2.深翻改土改变土壤的生态条件,抑制其生存核繁殖。杂草埋入土中,害虫翻出土表,晒死,冻死。3.改进耕作制度(1)合理作物布局,抑制病虫害的发生。(2)合理轮作。对单食性核寡食性害虫起恶化营养条件作用。禾本科作物与大豆轮作,可抑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大豆食心虫4.抗性育种的利用同作物的抗病抗虫的受害程度差异不同,表现出作物的抗病虫性。5.水肥管理采用滴灌,减少土壤的湿润面积,减少作物疾病的发生。旱田改水田,抑制地下害虫的生存。蛴螬褐纹金针虫幼虫5.水肥管理合理施肥。过多施用氮肥,植物疯长,病虫害加重。利于叶蝉、飞虱、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豆科绿肥可抑制病原物并可溶解病菌细胞。如:可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马铃薯疮痂病6.田园卫生及时清除田园枯枝落叶、残株、残茬等,并以销毁,可以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降低虫口密度。三.物理及机械防治技术1.隔离法:作物与病虫之间设置屏障。薄膜覆盖。2.消除法:去除种子中的病虫、杂草种子。3.热处理:蒸汽、热水、太阳能、烟火的热度对土壤、种子、植物材料进行处理。4.捕杀:人工、机械捕杀。5.诱杀:灯光诱杀(趋光性)、潜所诱杀(趋化性)、植物诱杀(对喜好植物)6.利用放射能:杀死害虫,造成雄性不育。
本文标题:第五章 种植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2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