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人民版(实用教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第课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宗法制度形成的含义、实质、特点和影响,分析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的关系。.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①积极:宗法制在家族中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容易滋长“家长制”情绪,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二、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含义、概况、受封对象、诸侯义务、主要封国、意义及兴衰。.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疆域。.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意义: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后来,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的战乱。.兴衰:西周前期,达到了扩大疆域,巩固西周统治的目的。但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更是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度。④以血缘为纽带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⑥宗法制和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的手段,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四、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第课时《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朝统一中国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使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成为统一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改革变法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客观上促使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民族融合步伐大大加快,成为统一的民族因素。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非常渴望统一,这是统一的群众基础。经过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诸侯国越来越少,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大一统奠定了历史基础。()主观上,秦国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表现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富兵强,秦国成为七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秦国新兴地主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比其它诸侯国强。秦国的战略战术正确。远交近攻策略比较符合秦国的实际。秦王赢政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二、秦朝的历史地位.秦朝从统一六国到暴政亡国前后不过十五年,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顺乎民心,符合历史潮流,并使统一观念深入人心。.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为后世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布衣将相”和政治相对清明局面的形成。.秦朝疆域辽阔,为中国广阔的地域奠定了历史基础。.秦朝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朝的铜钱样式,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对秦始皇的主要评价.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四、郡县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制度产生的怎样的历史影响?.原因:()春秋战国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的出现,奠定了郡县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度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战乱不息的教训,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地方行政制度。()随着战国时期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统治者面临巩固辽阔疆土、加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现实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封建官僚政治取代奴隶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五、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影响:①政治上: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政治的巩固和政局的稳定。(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但是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②经济上:有利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巩固,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和手段,如“焚书”、“坑儒”和“挟书律”,造成大量文化典籍的破坏和失传,对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④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异同比较项目分封制郡县制产生时期不同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萌芽于春秋战国,正式推行于秦朝基础不同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传承制度不同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实行世袭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实行任免制。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治地”方位不同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治的中心。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历史作用不同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相同点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都在当时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以后的朝代起到了典范作用第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隋朝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被孙中山称为中国为世界做出的“第五大发明”。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选举制度奠定基础。南北朝选举制度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九品中正制度衰微。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随意左右、受贿营私的状况,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这个制度到后来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门第成为评定官员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已成为豪族势力控制选官的工具。对国家政治统治十分不利。.士族地主的腐朽。南北朝时期,士族集寄生性、腐朽性之大成,尸位素餐,已经失去了执政的能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年,隋文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就必须破除士族门阀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身贫寒低微的庶族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有利的客观条件。隋唐时期,纸笔的大量生产,印刷术与造纸术日益普及,这些为科举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二、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和历史影响.主要特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从历史上看,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而历史上,魏晋时期也曾推行过尚书台制度。()从现实原因看,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根本目的是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
本文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人民版(实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