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记忆中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初稿)
1*******************************************对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的回忆片断---即当年陇川总场*******************************************很多的回忆都是在平时发到网上的帖子,把这些文章集中整理起来,编成一个小册子,便于保存。2【01】2008-7-521:18:00(北京知青网论坛→三、人生岁月→『无华岁月』→一首阿尔巴尼亚歌曲的回忆)=183&ID=17618&page=4一.一首阿尔巴尼亚歌曲的回忆视频链接:当我再一次听到这熟悉欢快的旋律,几乎热泪盈眶。1969年5月15日,北京第一批赴云南支边的知识青年从北京火车站出发了,从北京到昆明当时火车走了近4天4夜,在火车上我们北京35中的十几个同学在一起,经常用口哨吹起这支歌,那时的歌曲多数都是时代感特别强的革命歌曲,而这首歌不被大多数人知道,旋律欢快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因此在火车上每当我们吹起这首歌的口哨,就会引起一片哗然,以为我们在吹黄色歌曲(因为在当时就连喀秋莎、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都列为黄色歌曲),再加上我们这几个来云南的同学多数都是因为家长受到审查出身不好,不能留京分工厂而去云南支边的,所以曾多次遭到周围同学的质问和指责,每到这时我们就非常兴奋的不吹口哨用中文大声唱道:“山野村庄同声歌唱就像节日一样,欢庆党的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啦,欢庆大会召开啦,......,我们放声来歌唱,........,大会永远放光芒”。让他们听听这是我们兄弟党的声音,这样几次下来,我们35中的同学在外校同学眼中似乎是“联动”的化身,名声不太好。到达云南德宏州首府保山的当晚,我校同学又和外校发生冲突,一名同学被人从后用刀刺伤背部,当晚所有北京支边青年被部队禁闭在保山中学接受审查,因为当时那里属于边疆,对突发事件控制严格,我们在保山因此事整顿了近两天,最后“凶手(据说是安德路中学的)”被抓起送到其他地方接受管教。可这样一来,我们35中这几名同学的名声也差了。从保山继续西行,这批北京支边青3年被分在瑞丽、陇川、盈江、潞西等几个农场,而我们35中的这几个同学,被分到最远的陇川县,学校带队的领导把我们知青的情况向农场领导介绍后我们被认为是“最需要接受再教育”一部分知青,于是就把我们分配到全农场条件最艰苦的种水稻的生产队,那就是云南保山专区陇川总场广线分场第九生产队,一年后被改编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二营一连,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知青生活。【02】2008-9-1217:11:00(北京知青网论坛→三、人生岁月→『无华岁月』→[原创红色年代的见证)=183&ID=20443&page=4二.[原创]红色年代的见证我是北京知青,于1969年5月15日离开北京赴云南国营农场屯垦戌边,下面是当年临走时给每位知青发的塑料胸牌。后来国营农场改编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当年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战斗的日子是一生难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成为历史,当年保留下来的东西不多了,这三张代表证一直伴随着我。★这一张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首次学代会代表证,时间大约在1971年左右,我参加了这次大会,是在当时的团部弄巴召开的。4★这一张是参加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在芒市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证;在会上我代表十团二营一连做了发言报告,介绍我们连队通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把一个条件艰苦落后的生产队建设成为十团的先进连队的事迹;5★这一张是我受云建三师十团委托派去参加在县城召开的陇川县首次知识青年学代会的代表证,同去的共有三名知青,另一名是北京的男知青,时间太久了忘记了姓名(不过在刁老师公布的北京赴云南国营陇川农场屯垦戍边知识青年名单中,我觉得好像是弄巴分场的葛运彦,如果我记错了请原谅。);还有一名是当地知青,兵团老职工的子弟,是一名女生,具体是哪个连队的实在想不起来了,也忘记了姓名,好像是团部中学毕业的。那时兵团知青和地方知青差别较大,在会议期间我们被安排在主席台上就座。6和老职工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些都是一九七二年前后的事情,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每当看到我就百感交集,它记录了我们知青度过的青春岁月,如果真有知青博物馆我愿把它们捐出去,它是共和国知青历史的见证。明天是中秋节,在这里我祝愿所有的兵团战友7【03】2008-11-220:29:00(北京知青网论坛→三、人生岁月→『无华岁月』→[原创]云建三师十团流行的一首歌曲)=183&ID=22536&page=2三.[原创]云建三师十团流行的一首歌曲视频连接:年有一部纪录影片《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讲述了草原上的牧马工人为部队养军马的事迹,其中的插曲《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很好听,关于这首歌曲,还有个小故事。我妹妹从东北兵团给我寄来了这首歌的词曲,那时我在云南兵团三师十团二营一连。我们35中来到十团的同学多数分在这个连队,也有少部分分到了水工队。分到水工队的高中同学毛跃进,平时喜欢文体活动,经常到我们队串门打篮球,还喜欢唱两嗓子,因为这个后来他调到团部宣传队。在一次来我队的串门中看到了我的这个歌篇,觉得很好就给拿走了。后来经过他的改编,这首歌成了十团几乎家喻户晓的歌曲,也是宣传队每次文艺演出的必演节目。这首歌的歌词原文是:“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生,草原北京万里远,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保国防养军马。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永远为世界革命养军马。”老毛根据我们兵团的情况,把歌词改为:“站在边疆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生,边疆北京万里远,农工和毛主席心连心。我爱农场我爱家,农场就是我的家,农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了革命种庄稼。农工最听毛主席的话,永远为世界革命种庄稼。”用现在的眼光看,老毛太有才了。我也为自己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形中传播了这么一首歌感到自豪。为了缅怀那段难忘的经历,我从《毛泽东博览》网站的影音资料中找到并下载了这首歌,试着上传与大家分享,不知能否成功。如果不成功,想看的可去《毛泽东博览》网站的影音资料中看。怀念兵团怀念战友。【04】2008-11-2221:19:00(北京知青网论坛→二、知青联谊→『云南红土地』→『德宏知青』→[贴图]兵团通行证)=215&ID=23459&page=1(北京知青网论坛→一、论坛大厅→『专题--上山下乡40周年』→组建网上[北京知青珍存博物馆]以纪念四十周年第111楼)四.[贴图]兵团通行证《北京知青珍存》栏目中的好东西真不少,最令人震撼的就是18K农民那件衣服了,真不知怎么会留到今天!我今年也曾在无华岁月栏目中发帖《[原创]红色年代的见证》把自己的藏品与大家分享,希望没看见的朋友们也去看看,省得我再在此重新发帖上传了。今天又忍不住再上传一张照片也是我的藏品,一张兵团回家探亲的通行证。那时云南的交通还不发达,我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从我们滇西德宏州回京,要到昆明坐火车,而从我们团到昆明要坐五六天汽车,沿途经常能看到许多马帮。一路上会经过云南著名的两条大江,那就是怒江、澜沧江,客车经过江上吊桥时,乘客要下车检查通行证步行过桥,客车空驶过桥后载客继续开。也就是至少要接受两次检查。当时传说在边疆插队的昆明知青有些人没有通行证想回家,绕路翻越高黎贡雪山,结果迷路冻死在山上。那时的通行证就是我们和家人见面团聚的必备证件。在云南兵团的战友一定有体会。不像别的地方,想家了买8张车票,偷跑回去就行了,那时你有钱没有通行证,车站是不买票给你的。关于通行证还有补充的说明。自从农场改建兵团之后,探亲都需要这张通行证。兵团组建初期一般人见到这张通行证都比较敬畏,以为是正规军。过去云南的各族人民群众对解放军很尊重,尊称为“大军”。1971年本人第一次探亲假,在云南境内部分地区就受到过特殊待遇,如住宿和军人在一起,买票优先等等。时间久了就明白不是“大军”是“土八路”了。在我两年后的二次探亲假时,几乎再没有受到“优待”了。所以说有时我感到自豪的就是我们兵团战士也算是当过兵,至少是多半个兵,尽管是地方部队,也是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家庭的呀!2009年五月是当年上山下乡40周年整,我有幸随同北京知青陇川回访团回到当年的兵团。今非昔比,如今的交通发达多了,云南到处是高速公路和飞机场,如果需要,最快一天之内就可以从北京到达云南最西边的陇川县了。下面是这次在新修的高速路桥上拍到的旧桥照片,过桥再也不用检查通行证了。而新的大桥也成了我们的旅游景点了。9【05】2008-11-2911:13:00(北京知青网论坛→二、知青联谊→『云南红土地』→[贴图]为了忘却的怀念)=213&ID=23761&page=1五.为了忘却的怀念这是一张我保存的照片,时间是1970年,在陇川县弄贯寨(也许是弄岛寨)。照片上从左起是云建三师十团二营一连连长王国顺(老职工)、北京35中知青胡宁光、王义、张京生、曾理、赖小林、王永江、龚建平。在这里主要说一说赖小林(右数第三位),因为他早已长眠在云南那块红土地上了。我和他是在火车上认识的,比我年纪大,是我的学长,至于是几年级的我也不清楚,照片上除了他,我们都是35中68届初中生。赖小林的父母是革干,(据我所知来云南的这几个同学大多数出身干部家庭,文革时期因种种原因家庭都受到冲击)所以总是喜欢带着一顶国防绿,笑眯眯的样子非常帅气。下到生产队后我和他,还有张炜敏、王大力分在一间宿舍里。他篮球打得很好,我记得刚到陇川农场的初期,我们连队的知青李新民、赖小林、张炜敏、还有水工队的毛跃进等组织知青联队和总厂的老职工队进行过多次篮球比赛。赖小林也比我们见多识广,经常讲些当1011时时髦的话题和奇文趣事,特别是还会讲一些鬼的故事,在晚上自己吓唬自己。知青生活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年轻,我们有活力,我们经常在一起唱起山楂树、三套车、红河谷等那时被禁唱的黄歌。当年我们中学是一所男生学校,全是清一色的男生.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那个年代领导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在我们分配到连队时还搭配了女子学校36中学的n多名女生。不久赖小林看上了其中一名女生,经常夸她“条顺盘儿亮”,所以我经常开他的玩笑,每当我们拿他取笑时他却一本正经,落落大方,看来真的是堕入情网了。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到云南不到一年的时侯,赖小林得了肝炎,什么原因至今我也不知道,或许水土不服?或许条件艰苦?或许是个卫生条件差?在他住进了总场医院后,连队派我到医院进行看护陪床,几天的工夫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就变得又黄又瘦,每天除了输液很少进食,有时吃点东西就全都吐出来,看到他痛苦的样子我真不知如何安慰他。突然一天他说想吃西瓜,我以为病情好转就告诉医生,可是由于不是赶街的日子根本找不到西瓜。没想到就在第二天因病情突变,被转送到了芒市医院。我卷起行李回到连队,可是没过两天就传来噩耗赖小林病逝了。当队里知青们听到消息后哭作一团,并且停工到团部讨说法。我们连知青第一要求要追究医院治疗责任,认为应该及早转送芒市医院,是弄巴医院把病情拖延耽误了。第二要追任小林为烈士,并将遗体运回京。第三借此事件提高知青待遇。其实从我看护几天的情况来看,医院也进了很大努力,无奈当年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在病情恶化的当天所有医生急得团团转,想尽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团(初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