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赵久然-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赵久然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2017-8-171,总产翻一翻,从1.1到2.2亿吨,成为第一大作物;2,面积增长贡献大,由3.6至5.7亿亩,增加2.1亿;3,单产由320至400公斤/亩,亩产增幅80公斤;4,亩产1000公斤不再难,万亩大面积吨粮已是成熟技术;小面积最高亩产达1511.74公斤5,形成四区、两专格局6,贸易由净出口到净进口,供给由紧缺到过剩,库存超2亿吨7,2016成为拐点年,进入一个新阶段一玉米(2004-15年)十二连增阶段主要变化二、目前玉米生产面临着高库存(2亿吨以上)高成本(劳动力、土地流转、化肥等投入品等)高进口量(玉米及其替代品;净出口变为净进口);近年来虽有玉米进口配额限制,但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大增:饲用高粱、大麦、木薯干、干酒槽(DDGS)等;玉米需求增速减缓(工业加工、燃料乙醇、饲料)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成本高、品质不一、农民卖粮难国家政策进行调整(进出口政策,收购补贴政策等)供给侧、去库存还面临着过度超采地下水化肥利用率低农药超量使用残膜未能有效回收处理秸秆未能充分利用土壤退化、耕层变浅面源污染气候变暖旱、涝、冷、高温、低温、寡照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加重等转方式、调结构三、“调结构,转方式”1、调结构:调减籽粒玉米面积,5年调减5000万亩,保持籽粒玉米5亿亩以上,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国家粮食安全等仍是重中之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种植2,转方式以一节两减“节水减肥减药”为核心生态绿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节约生产、绿色生产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一是精:推进精准施肥因地制宜制定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二是调: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NPK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肥•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三是改: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四是替:有机肥替代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其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一是控: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达到少用药目的二是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三是精: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四是统: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3720亿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两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基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体系》(2015-08-07)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坚持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力争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四、我国今后玉米生产及栽培技术发展方向1、以机械化为先导,插上信息化翅膀,农机农艺融合;以机收籽粒、单粒精播为主要突破瓶颈全程机械化2、规模化、轻简化,标准化,精准化、大数据3、“一节两减”,节水、减肥、减药;环境友好,生态、环保,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绿色增产模式4、高产高效、节本增效、提质提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产提质增效并重,提高综合效益和玉米国际市场竞争力5、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特点,开展区域化、模式化栽培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6、进一步挖掘玉米对水分、肥料、光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潜力,注重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生产生态相协调7、调整进出口政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需求拉动(主粮化、生物能源等)其他…农机农药灌溉肥料土壤品种栽培栽培是对多种生产要素的集成整合,应充分发挥栽培作用即人为措施改变或优化作物生态因子(光、温、水、肥、气、生……),使之良好生长,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微观(生理)→宏观(生态);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五、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力成本-突破以机收籽粒为瓶颈的全程机械化1.劳动力投入是最主要成本因素,占三分之一以上;而收获又是用工最多环节;机收籽粒是发展方向美国等玉米主产国早已实现机收籽粒;我国黑龙江农垦和新疆兵团等也已经基本实现;也已经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开展试验示范受品种、机械、烘干设施等多因素制约;但适宜籽粒机收品种是首要因素京农科728(国审玉2012003)抗旱节水、籽粒脱水快;突破黄淮海夏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瓶颈,率先通过机收籽粒品种国家审定;并成为京津冀协同推广的第一项农业技术已累计推广超过1000万亩;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导品种六、节本增效-资源高效-提质增效;抗病虫、耐干旱、耐瘠薄、氮高效;京科968:广适性经济型国审品种,是继郑单958、先玉335之后又一个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品种;全面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育种目标高产高效、增产增效:在国家玉米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上百个点次中居第1位,比郑单958可增产10%以上,并创造机收籽粒亩产1362公斤高产纪录;内蒙通辽一地每年面积就超过了1000万亩表京科968在2009年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京科968在2010年国家东华北春玉米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6.3籽粒品质优良,达国标一级,高淀粉品种容重(g/L)粗淀粉(%)京科96876775.42品种审定标准≥685≥69.00一级玉米标准71075.00表京科968籽粒品质指标•容重767克/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710克/升)•淀粉含量75.42%,达到一级高淀粉玉米标准•蛋白含量10.54%,达到一级饲料玉米指标•熟期适宜,比郑单958稍早或相当,收获果穗后可及时脱籽粒、及早卖粮。是粮库、饲料企业和加工企业都喜欢收购的品种类型抗病虫:京科968抗病虫性鉴定结果经农业部指定病虫害鉴定单位接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7种病害;高抗玉米螟,是非转基因抗玉米螟品种;并对低温冷害、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粘虫、蚜虫等具有较强耐抗性。先玉335严重感大斑病,郑单958则常年叶斑病和玉米螟等发生危害较重年份大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辽宁)丝黑穗病(吉林)茎腐病(辽宁)茎腐病(吉林)玉米螟2009RRMRMRMRMRMRHR2010MRMRRHRRRHRHR6.4抗逆性强-抗多种病虫害及多种逆境在“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绿色增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6.5耐旱性强:在遭遇严重干旱情况下,表现出良好抗旱性,在大面积生产中经受住了干旱考验6.6耐瘠薄、N肥高效6.7抗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多种虫害七、特用专用-提质增效—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目前全国籽粒用玉米5亿多亩鲜食玉米近1800万亩(2016年)全株青贮玉米1390万亩(2016年)从生物学上(主要依据籽粒形态和成份)可以将玉米可分为9个类型马齿型、硬粒型、半马齿、粉质型、甜质型(甜玉米)、蜡质型(糯玉米)、甜粉型、爆裂型、有稃型等9个类型按收获物及用途,又可将玉米分为三大类型: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1.籽粒玉米:收获玉米成熟籽粒,用于口粮、食品、饲料、加工原料等,根据成分特点再细分(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等),籽粒用玉米主流定位是高淀粉能量型作物2.青贮玉米:收获玉米鲜绿植株,经切碎发酵,用于牛、羊等草食牲畜饲料的玉米。也可进一步细分专用青贮玉米,粮饲通用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等3.鲜食玉米:是象水果蔬菜一样收获和食用玉米的鲜嫩果穗。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笋玉米等。4,糯玉米(具有中国特色的鲜食玉米,我国鲜食玉米的主力军)-起源于中国的玉米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的中南美洲(秘鲁-墨西哥一带)1492-1496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将玉米从美洲带回欧洲,陆续传遍世界各地。现已成为全球(以及我国)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第一大作物。糯玉米是玉米在16世纪传入中国种植后,发生变异而形成的特殊玉米类型。在我国已有较长的种植历史(1760年前就有记载)。中国西南地区是公认的糯玉米起源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1.各具特色糯玉米—白色糯玉米-糯玉米的主流色京科糯2000万糯2000京科糯569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广:亩产鲜穗1000kg以上。在国家多个大区试验中表现均名列第一,较对照增产32.1%,达极显著水平。品尝鉴定达一级,糯中带微甜,绵软适口。适采期可达10天,比过去的对照大大延长;适合企业大规模种植和加工。2、京科糯2000(国审及20多省审定、第一个国外审)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该品种在全国30多省(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是我国鲜食玉米第一大主导品种,占据全国糯玉米面积半壁江上农民喜欢种:产量高,稳产性好种子企业喜欢推:适应性广、易制种、低风险加工企业喜欢用:品质优良,适采期长、适于加工、系列配套消费者喜欢吃:绵软适口、不生硬糯玉米育种同行:研究、利用、模仿京科糯2000就是糯玉米中的“郑单958、先玉335”京科糯2000实现高产与优质结合,促进产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亲本自交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和重要育种材料。创新拓宽和极大丰富了我国糯玉米种质。利用这些自交系已经选配出大量糯玉米杂交种。并创新和优化了我国糯玉米杂优模式:大大提高了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和广适性,也显著改善了品质。MÙAXANHTỐT,VÀNGBỘITHUDEMO-JKN2000INTIENGIANGPROVIINCEINMEKONGRIVERDELTAIN2015INVIETNAM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京科系列鲜食玉米品种三十多个,熟期上有早、中、晚,颜色上有白、紫、黄、花搭配,以及甜+糯这一新类型品种,各具特色,满足生产和市场多样化需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2.金黄色糯玉米-糯玉米的经典色调需要开拓并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垦粘一号吉糯7号京黄糯26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3,丰富多彩的各色糯玉米既好吃又好看的糯玉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4,甜加糯-鲜食糯玉米的新方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5,用途广泛-多种用途的糯玉米1),高产型籽粒用糯玉米京科糯9192),支链淀粉加工用糯玉米3),饲用(青贮)糯玉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4.6鲜食糯玉米的新亮点-作物营养强化品种-高叶酸等功能性食品叶酸。又称维生素M;维生素Bc;维生素B9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尤其是对妇女,,特别是孕妇,新生儿,避免神经管畸形,每个成年人或孕妇每日最低保障摄入量400微克目前为了保障这个基本摄入量,孕妇主要靠服用人工合成叶酸5.1甜玉米:果蔬类特用玉米,富含可溶性糖、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欧美等国家鲜食玉米就是甜玉米,如美国甜玉米总产值排在鲜售类蔬菜第4位,加工类第2位,是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5.2、甜玉米的几种类型甜玉米都是因为基因隐形突变,淀粉合成途径受阻,光和产物以糖(多糖、双糖等可溶性糖形式)存在于籽粒中,有一种超高油玉米普甜型:su/su,主要是水溶性多糖加强甜型suse/suse,水溶性多糖含量大大提高超甜型:sh2/sh2(shr
本文标题:赵久然-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3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