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徽州文化漫谈开场白(略)一、什么是徽州文化?1、徽州行政区域:徽州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作为县上一级的行政区,其名称是北宋宣和三年(1121)从隋、唐以来的歙州新安郡改名而来。作为独立的文化单元,始于秦汉。而州治移歙则早在唐武德四年(621),统领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则始于唐大历四年(769)。元代为徽州路,明、清为徽州府。这片区域东西约400里,南北约250里,从唐大历年间以来,一直保持到1934年婺源划江西之际。2、徽州文化的定义:徽州文化主要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植根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就时间而言,徽州文化可以向前追溯到徽州设立之前的歙州、新安、山越等时代,向后可以适当延续到民国乃至当代。就空间而言,徽州文化立足于徽州,辐射于徽州之外的大江南北,乃至于海外。这就是“小徽州”与“大徽州”。3、徽州文化的内涵:徽州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有人将其概括为“商成帮、学成派、人成群(即徽州历史人物群星荟萃贡献突出)。其内容主要包括:徽州商帮、徽州家族、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契约文2书、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戏曲、徽州教育、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科技、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徽州村落、徽州消防、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文学、徽州民间工艺、徽州文房四宝、徽菜(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等。就其载体而言,既有书本、契约文书、石刻碑文、口头语言等,又有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的民居、祠堂和牌坊等物质载体。徽州文化最具特色的两个方面:一是商人特质: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二是宗族特质:徽州大姓聚族而居,徽州宗族文化及乡土文化氛围,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弘扬和勤俭持家风气的维系,输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徽州文化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4、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①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从远古到春秋,苗越土著山民长期生息在这里,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巢居农耕,有以印纹陶为代表的越族文化。②山越文化阶段:从战国到东汉。秦置歙、黟二县,山越民族“依山阻险,不纳王租”,“勇捍尚武”、“断发文身”、“火耕水耨”,被称为“蛮越”。③新安文化阶段:自西晋太康元年(280)新安郡设置到北宋。中原战乱,北方士族三次大规模南迁:一次是西晋末年(311~316)的永嘉之乱二次是唐末黄巢起义三次是宋代的靖康之乱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冲撞、融合3④徽州文化阶段:自南宋始至民国。南宋封建政权南迁,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至临安(今杭州),徽州文化在新安文化的厚实基础上,勃然兴起,至明清全面繁荣。二、徽州文化研究的意义如何?1、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华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2、徽州文化还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学研究价值:宋元明清以来,出现了这么多人才俊杰,出现了徽商,出现新安理学、皖派朴学等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对人们探索地理环境与文化关系等提供了生动的研究空间。徽州大量进和出的移民现象,还为移民、移民社会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3、徽州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倡导道德规范,对于“徽骆驼精神”的发掘和弘扬,对于徽商勇于开拓进取、重视道德教化、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公益事业等精神的探研,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回归与重塑。4、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是发掘徽州(包括我们休宁)宝贵人文旅游资源,振兴和发展黄山市旅游经济的需要。三、徽州文化热点问题概谈1、徽州宗族①聚族而居:一姓村中千丁皆集,而无杂姓搀入。仆人例外。②祠堂:是徽州乡村最大最辉煌的建筑。普遍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有总祠、支祠;有男祠、女祠等。③族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修谱以立守法、兴礼义、出姓氏之统,溯源流、别宗派、序昭穆、明尊卑、彰祖宗之绩,传子孙之绪。一般三十年一次,三世不修,则为不孝。4④族规:为封建宗族制约族中众人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忠君、尊祖、敬宗、正名分、倡孝悌、睦宗族、严门第等封建伦理道德。⑤祖坟与祭扫:为坟地打官司或宗族斗殴是徽州历史上频率最高的民事纠纷。“走祭”:清明扫墓,第一天首先是族长率领到始迁祖坟地,按辈分大小和年龄长幼排队绕坟莹转一圈,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并求祖先保佑本族繁荣昌盛。再依次到二世祖、三世祖;第二天是祭祀各支派祖先;第三天是各家祭扫各自祖先。⑥族产:主要来源是先祖遗产、分家存留、绝灭户私产归公及众存族田等,其收益主要用于国课、墓祭以及宗族其他重大公益事业,也有按族人拥有的份籍多少分给族人。宗法制度的历史意义:一是增强了抗击自然与社会的能力;二是加强了社会伦理道德教化;三是缓和了宗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四是激励下一代的奋发有为,客观上促进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勃兴。光宗耀祖的三大法宝:族产的扩张、科举的登第、商业贸易的发达。2、徽商①徽商的产生:山多田少与人口日增的客观环境压力;丰富物产与水运通道刺激徽人经商;穷则思变的内在动力与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②无徽不成镇:说明徽商活动范围广,足迹遍天下,说明徽商对市镇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徽商的贾而好儒:④徽商巨子举例:宋代朱熹的外公祝确,在歙县人称“祝半州”;元末5明初休宁程维宗,田产四千余亩,佃仆370余家,有宅积、高远、知极、嘉礼、尚义五庄,还在屯溪造店房4所,屋47间,储商贾之货,积粮冠于一邑。明嘉靖歙县汪直,在日本岛建立贸易基地,自号“徽王”,拥有船舶千艘,发展成势力强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明万历年间歙县西溪南吴养春,祖上在扬州业盐,家资巨万,曾捐饷30万两。仅在黄山地产即有2400亩。清代祁门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在扬州经营盐业致富,被称为“扬州二马”,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渔亭孔道、建小珑珑山馆。歙县江春盐商、棠樾鲍志道、鲍漱芳业盐浙江,为两淮总商,曾捐3000两银子建古紫阳书院。绩溪胡雪岩,在杭州开阜康钱庄,又开“胡庆余药堂”,积极协助清军运军火粮食、成为红顶商人。还有休宁汪宽也、汪松亮等,不胜枚举。3、新安理学(程朱理学一脉):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是周敦颐的弟子(他们祖籍在篁墩),新安朱熹发展了二程学说,集儒学之大成,“程朱理学”影响中国思想界七八百年,号称朱子正宗的“新安理学”成为鼎盛期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伦理纲常)。4、徽州教育:徽州历来重文兴教,书院私塾遍布城乡。民谚云:“儿孙不读书,等于一窝猪”,百姓尊奉“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为四库全书献书最多的四大藏书家,徽州占三家(祁门人扬州盐商马曰琯、歙县长塘人寓居桐乡富商鲍廷博、歙绵潭村人盐商汪启淑)。徽州历史上文武状元32位,休宁一县19位,府县均属全国第一。徽州教育的繁荣,对人才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徽州教育是徽文化兴盛的前提6和内在动力。5、徽派建筑:其古建三绝(祠堂、牌坊、民居)为世人瞩目,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享誉中外。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独具特色。徽派建筑既是人们认识徽州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现代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6、新安医学:从东汉到清末,徽州曾涌现出950多位著名医家,医书607种。新安医学是徽州科技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一部分。7、新安画派:明至清乾隆年间,新安大家即有渐江、丁云鹏等70多人。徽派篆刻有何震、朱简、汪关等名家辈出,徽派版画有胡正言、汪廷讷等声震画坛,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光耀彩。8、徽戏:徽剧是京剧之前身。“四大徽班进京”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盛事。9、徽菜:徽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烹制工艺,使其跻身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海菜甚至港、澳菜系,不少名作源于徽菜。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之“毛豆腐”曾引起很大的反响。10、徽文化的三座“高峰”①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云谷山人等。徽州婺源人。南宋大教育家、程朱理学宗师。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让人“学其事”,大学应使人“明其理”。“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教育思想:“圣贤教人,只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教育方法:“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7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理学主张: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道德标准。“气”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三纲五常”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②戴震(1724~1777):字东原,休宁隆阜(今属屯溪)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和考据大师,他主张学术上要反复考证,不主一家。“凡故训、音声、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人事之善恶是非,以及阴阳、气化、道德、性命、莫不究乎其实。”哲学思想:肯定“气”在“理”先,否定程朱“理”在“气”先的观点。“气”是物质的本原,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的内容是阴阳五行,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理”其实就是事物的法则,是科学定律。他指出,程朱理学把“理”从“气”中分离出来,看作先于万事万物的本原,高于万事万物的主宰,说什么“理”是“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这是大谬不然的。在伦理观方面,肯定“理存乎欲”,而否定程朱“理”“欲”对立的观点。坚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伦,明确提出“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社会理想,大胆伸张“人性”、“人欲”理论,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的思想精华,包含着一定层面上的个性解放的思想因素,因而对中国近代思想界具有启蒙意义。他的哲学可谓发二千年所未发,是程朱理学的终结者。③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小名嗣摩,字适之,别号自胜生,8藏晖室主人,笔名骍、铁、笑、天风等。绩溪主庄村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徽商世家之后代,高祖起在上海经营茶叶,其父早年也学过生意。他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三岁时随母及叔父、二哥、三哥到台湾寻父。一年后又随母回到家乡。在家生活9年,14岁与旌德江村江冬秀订婚。20岁考取留美官费生,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一生有数十个博士头衔。胡适第一信仰是父亲教诲,其读的第一读本书是其父写的《学为人诗》。第二信仰是母亲的为人。他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我母亲最大的禀赋就是容忍……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第三信仰是“无神论”。第四信仰是杜威哲学。他说:“杜威给了我一种思想的哲学,以思想为一种艺术,为一种技术。”第五信仰是“社会不朽”。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本文标题:徽州文化漫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7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