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4页初三化学上册末模拟试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lC-12O-16S-32P-31Ca-40Fe-56Cl-35.5Al-27Cu–64Mg-24第Ⅰ卷(选择题,共4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干冰升华B.CO2溶于水C.石油的分馏D.自制净水器净水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3.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A.-6B.+4C.+6D.+74.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A.二氧化碳和氮气B.氧气和空气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氢气和空气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D.铜线制电缆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mL酒精溶液7.下列物质中,其化学式或所属的物质类别不正确的是()名称化学式物质分类A.氯化钠NaCl纯净物B.硫酸H2SO4氧化物C.五氧化二氮N2O5化合物D.氯气Cl2单质8.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C.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9.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xR+C(金刚石),则x、R为()A.1、Na2CO3B.2、Na2CO3C.4、Na2CO3D.2、Na2O2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gO△Hg+O2↑B.H2O+CO2=HCO3C.Mg+2HCl=MgCl2+H2↑D.2Fe2O3+3C=4Fe+3CO211.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3:1:3B.3:1:2C.3:2:3D.3:3:2第2页共4页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B.硫在氧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制氧气D.木炭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1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A.点燃混合气体B.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C.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C.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氧气供给呼吸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D、用二氧化碳灭火17、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运载“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是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18、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MCl3B、MCl2C、M2Cl3D、MCl19.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OB.2HC.H2SO4D.H220.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21.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A.冰块B.硝酸铵C.食盐D.氢氧化钠22.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2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第3页共4页24.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433B.161C.272D.11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二、填空题(24分)25.用化学用语表示:1个氢分子;2个磷原子;氧化铝;钠离子;4个硝酸根离子;乙醇;硫酸亚铁;碳酸。2个硫酸根离子26.用下列物质金刚石、氮气、一氧化碳、干冰、水(填化学式,下同)(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3)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____(4)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5)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27.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2)③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它属于_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3)由②与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28.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________和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2)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29.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C.④⑤⑥①②③(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m1,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m1______m2(填“=”“>”“<”)。(3)如右图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填“=”“>”“<”)第4页共4页m1______m2,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4A+5B=4C+6D的反应中,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若有1.7gA与B完全反应生成3gC,则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30.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课外小组,利用上图提供的部分装置,制取气体。①如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装置为(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该套装置还可制取和收集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和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F为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推断题(11分):31.在A、B、C、D、E、F、G等物质中,通常状况下,B、C、F是无色气体,其中B是单质,F能用作气体肥料和用于灭火,E是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A+B→C②D+C→E+F③G→CaO+F(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G。(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②。32.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5.0g)。烧杯+稀盐酸大理石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甲75.0g13.2g83.8g乙75.0g16.0g86.6g丙95.0g13.2g103.8g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0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