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6《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26.《三峡》导学案福建省龙海市第五中学洪井松教师寄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教学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2.走近作者3.相关资料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阙.(quē)曦.(xī)襄.(xiàng)溯.(sù)御.(yù)湍.(tuān)巘.(yǎn)漱.(shù)涧.(jiàn)猿.(yuán)啸.(xiào)属.(zhǔ)嶂.(zhàng)寝.(qǐn)荇.(xìng)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1)朝.发白帝(早晨)(2)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良.多趣味(真,实在)(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寂静)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自从②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_善长_,_北魏(朝代)__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综合性地理_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6、文章抓住三峡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迅猛,船只阻绝;春冬景美,良多趣味;秋天,林寒涧肃,凌清哀绝。作者用笔匠心,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7、《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三、【合作探究】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默读课文,把《三峡》划分为两部分,写出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9、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自.三峡七百里中(从、在)(2)哀转久绝.(消失)(3)不以疾.也(快)(4)略无..(完全没有)阙处(5)至于..(到)夏水襄陵..(漫上山陵)(6)自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7)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8)飞漱.(冲荡)其.(它们,指怪柏)间11、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3)重岩叠嶂,隐天遮日。重重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山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12.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4、“重岩迭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迭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15、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17、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18、《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9、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你知道余秋雨说的是哪里吗?说说你的推断理由。三峡。理由:三峡风光优美。四、【主题阅读】(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2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林寒涧肃.)寂静(2)虽.乘奔御风即使(3)负.势竞上凭借或依靠(4)望峰息.心平息或停止21、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3.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先写了三峡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2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25、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天高地厚华夏情。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26.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27.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28、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2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疾(快),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急(猛);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山之高,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树之密。
本文标题:26《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2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