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2、讨论法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目的要明确②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③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4、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6、任务驱动教学法7、参观教学法8、现场教学法9、自主学习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2、具体实施形式:(1)讲解教学方法(2)谈话教学方法(3)讨论教学方法(4)讲读教学方法(5)讲演教学方法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1、(1)问题教学法(2)探究教学法(3)发现教学法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2)选择与确定问题(3)讨论与提出假设(4)实践与寻求结果(5)验证与得出结论(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模拟教学法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3)、项目教学法(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特点(1)再现功能。(2)集成功能。(3)交互功能。(4)虚拟功能。(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教学方式是教学手段的运用形式,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1.课程内容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4.课程评价的转变5.课程管理的转变(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1.由“专制”走向民主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与学生的关系四、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1)情意性。2)过程性。素(3)个性化。六、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几个特征:(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多样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环境八、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多样化(二)综合化(三)社会化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一)由甄别走向发展(二)单一走向多元1.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三)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主要“新”在哪里?一.首先体现在指导思想上,新的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以前的教学大纲而言,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物理知识、规律的产生过程更加注重。而以前的教学中在知识和技能训练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忽略了科学素养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如,严谨的态度对学习、对我们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培养的。同时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三.新课程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强调课程的选择性。五.内容新。新课程新在哪里?一、强调新课程的基础性:二、重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体现了选择性四、运用案例教学,避免了死记硬背新课程新在哪里变化一:学科课程分必修选修变化二:全年四学段授课变化三:学生可跑班上课变化四:会考不与毕业证挂钩变化五:校长可将办学理念融入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整了现行的课程管理政策。强调合作与对话。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特点第一,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1、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教学思想是教学设计的灵魂。”要拿出较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的差异是很大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诸如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等等,这些新型的教学成果,就是在新的、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生。2、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系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桥梁,教与学的一切括动都要围绕它来进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3.要讲究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就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设计就是要让这种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进行设计时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越了解,即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学习技能有较全面的、准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制定教学措施。4.要有一定的远见和策略教学设计是一种设想,实际应用的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要创造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来,除了依据教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两大主要因素外,从教师素质方面来说,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远见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要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能力发展、教学情况变化等的预见力,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能表现出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就会具备新颖性的特点。5、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6、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驾驭教学全过程7、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书写教学设计的基本格式课例的名称1、将要学习的概念或技能(内容)2、课例的目标3、程序(1)导人性活动(2)发展性活动(3)总结性活动4.评估/评价策略5.资料/资源(如果需要就提供1、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常见类型产生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学徒制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一)直观性原则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二)启发性原则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四)巩固性原则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六)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是。4.讲究教学艺术。(七)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标题:教学法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4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