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观课报告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孟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孟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材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理念,材料来源于生活,也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有了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从整堂课来看,孟老师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并展开教学的,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起点。在导入新课时,她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最后由实物抽象出标准的长方体图形、正方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这节课孟老师充分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配合,分工明确,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找到。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教学师生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探究,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孟老师注重指导动手操作。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小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而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因而,动手操作的方法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孟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本节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但在教学设计上孟老师把重点放在长方体的研究上。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单纯用技术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根本无法启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孟老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寻找“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点。课堂上,侧重于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去探索,教师寻视指导,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时,将学生的记录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所有学生都能注视到,便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课堂效果显示,本方法是可取的。
本文标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观课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5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