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1-高一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1-高一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1—6页是试题卷,第7—10页是答题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漫溯(shuò)桀骜(ào)火钵(bō)百舸争流(kě)B.彳亍(chì)弄堂(lònɡ)喋血(dié)挥斥方遒(qiú)C.作揖(yī)谦逊(xùn)颓圮(qǐ)长歌当哭(dānɡ)D.青荇(xìnɡ)解剖(pāo)凌侮(wū)载人航天(zài)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3分)A.惨象忏悔芦柴棒直刺九霄B.景仰漂泊轧票处绿草如茵C.撰写弥漫雏菊花胆战心惊D.婆娑莴苣万户候浪遏飞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B.《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诗人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C.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B.“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大约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C.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①用舌头舔舔②用脚爪在他身上抚摸③亲热地叫着④到处闻闻⑤扑到他跟前A.⑤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⑤④①②D.⑤①②④③二、(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杀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愿举国为内臣举:全。B.荆轲顾笑武阳顾:只,仅仅。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常以身翼蔽沛公C.图穷而匕首见拔剑切而啖之D.乃欲以生劫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能够接近秦王,荆轲通过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得以在咸阳宫拜见秦王,可见其行事周密,巧于谋划。B.荆轲正在进献督亢地图的关键时刻,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却神色异常,这既表现了秦王的威风,又衬托了荆轲的沉着机智、视死如归。C.在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荆轲这一虎胆英雄的形象。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阅读比较下面的诗节,回答问题。轻轻的我走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正如我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节选自徐志摩《再别康桥》10.《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比较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什么异同?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①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她飘过/像梦一般的/。(戴望舒《雨巷》)③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⑥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8分)——悼念鲁迅先生萧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充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1936年10月,上海(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12.“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分)13.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5分)14.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三、(15分)16.学校将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3分)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17.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分)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尘:(2)舒: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的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任举一例并说明理由。(4分)四、(50分)参考答案9.(1)到了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2)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10.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节奏完全相同,语意同中有异,都表达一种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创造了深邃意境,并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11.①问苍茫大地②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③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④风萧萧兮易水寒⑤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⑥己欲立而立人12.(4分)“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模糊的敬慕:跛脚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13.(5分)这篇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卷1-高一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7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