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十)文言文化知识+文言断句分值:21分建议用时:15分钟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解析:“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答案:A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解析: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答案:C【知识锦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B.夷夏,古代泛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古代汉民族自称“夏”,而将处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C.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佛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时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解析: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答案:C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4分)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选自《吕氏春秋》)答案: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思路点拨】文言文中的对话常以“曰”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断句题中,所要点断的句子若是对话,考生可根据上下文及“曰”的提示判断出问者、答者。如本题中,“曰”出现三次,分别在“野人请曰”“予罕曰”“宋国之长者曰”中,“曰”后均应断开。考生分析三个人的话,根据虚词“也”及句子大意不难准确断句。【原文呈现】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参考译文】宋国的农人耕地时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人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把它收下。”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4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选自《宋史》)答案: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思路点拨】本句中出现两个主语:“智高”“青”。而“反”“陷”“破”“围”是智高的一系列行为动作,“陷”“又破”“围”前均应断开。【原文呈现】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参考译文】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谋反,攻陷邕州,接着又攻下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岭南骚动。狄青上奏章请求前去,第二天入朝应对,自己说:“我从军队中被征召任用,除了作战杀敌没有可以报效国家的。希望得到蕃落骑兵数百名,加上禁军,(我会)绑着贼兵头目回到朝中。”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4分)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选自《韩非子》)答案: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原文呈现】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参考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在夜晚书写,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着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把“举烛”误写到了信上。举烛,不是书信本来的意思,燕国相国得到书信很高兴,说:“举烛,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意思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相国(把这件事情)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这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本文标题:【师说】2019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天天增分练:(30)文言文化知识+文言断句(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8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