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传统文化调研与创新研究调研报告传统文化调研与创新研究调研报告——江西婺源刚上大一的时候,班导就已经告诉我们大二会有一次去外面写生的机会,时间会在清明左右,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春暖花开,细雨和风,大自然的美将毫无保留的绽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一直对这次外出写生充满了期待。一直以来的期待终于要实现了!在清明过后,我们将要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江西省婺源县上饶市李坑区。在我的想象中婺源群山环绕,依山傍水,会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隐居的地方,朴素,纯真,向善。从小在建筑群中长大的我,对此充满好奇,我想,在那里,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先简单介绍一下。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在婺源,由于东线景点开发比较早,景区资源丰富。主要景区有江湾、篁岭、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等。经过5小时的颠簸,终于快到目的地了。我立刻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正如我所想,平静而安逸。这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山林间。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所幸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绿树抽芽。花开烂漫。就色彩而言: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和树,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由于婺源温和湿润,雾日较多。所以,被白烟缭绕的远山更有一种腾云驾雾的仙气感,看着远山,不禁令人心情宁静,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奇妙感觉。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对于速写,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透视及空间。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好几次还画废了,但是之后,在不断的联系下,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我感觉用炭笔和签字笔画的感觉完全不同,一个清爽,一个深沉,以后还得再学习。对于色彩,最让我头疼的莫不是颜色的区分和画面的构图。色彩构图好会对整个画面的空间感把握更好。通过几张画的锻炼,我觉得我有很好的拉伸空间,但是对于透视我仍然没有把握好,还要继续锻炼。不得不说的是,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色彩是否要画出风景固有的颜色。但是在用色和笔触上我还是有很长足的进步。在婺源,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许多古树和木板廊桥。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珍贵的百年红豆杉。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篁岭景区水口红豆杉群。许多古树都是参天巨擘,有一1500年的古樟,更是需要近20成人才能合抱,实在令我惊叹!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最后,随处可见的民居也是一大特色。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篁岭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这里的房屋大多古旧,据说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如果你不了解灰派建筑,我想来这里看一下就明白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这里,我对灰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灰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如果仔细观察,你还可以发现哪怕是寻常人家,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画着精美的燕子衔花图。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文化吧,一种孕育了满满希望的文化。期间我们还去了景德镇。绕过十八弯的山路,我们踏上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路程。在快到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真的是“瓷都”。一路上到处可见陶瓷建筑,连路灯柱都是瓷的。到了瓷博会场,在这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瓷器,有灯、杯子、盘子、花瓶,甚至有些画都是用瓷器做的。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我还是着实惊讶了一把,没有想到,在古代只是一脉单传的瓷器竟能发展的如此广博!买了些瓷器,重新登车之后,我开始期待之后的手绘。在简单的了解之后,我想好花纹就开始手绘。没有想到的是青花瓷上手竟然如此简单,但却那么神奇,可能是“外行看门道”,我想也许是我没有深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错觉。当然,我们还去了很多有名的景区参观,飞流瀑布,高耸入云的七层宝塔,仙雾缭绕的绿山,让这一次写生收获丰富。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的含义,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晚上停电,大家都在黑暗中一起聊天玩笑,整个婺源都是黑的,抬头还能看到漫天的星星,这是在城市里想也看不到的风景······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也许是我们太珍惜那段日子了,在玩的时候我们要尽情的玩,在学的时候我们要拼命的学。通过写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灰派艺术的“内行”。通过实地的观察,现场作画,把握事物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感特征以及微妙色彩,提高了我实际绘画水平和综合审美素养。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半个月的写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难忘大家一起吃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但让我遗憾的是,由于我们集体身体不适已经连续的阴雨天气,未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已经欣赏这一切,如果有机会,我还想体验一下婺源的其他几个景区,细细品味这隐藏在深山中的美。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些都很利于我们的成长。
本文标题:婺源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50638 .html